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膳食營養與健康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本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營養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健康的來源。正確的營養膳食是人類健康長壽的基礎和保證,然而青年人,特別是我們在校大學生對此十分忽略。20歲左右的大學生正是身體發育趨于成熟的關鍵時期,繁重的學習任務、緊張有序的生活及體育鍛煉,促使新陳代謝加快,體能消耗加大,營養需求增高。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飲食作保證,將造成體力下降、精力減弱、抵抗力降低,進而影響學習。因此,借此項目得出大學生營養膳食的現狀以及對待飲食的態度,并探究如何健康科學的搭配適合大學生的營養餐,讓廣大高校的大學生認識到營養與健康、科學合理地安排膳食的重要關系。所以,此項目有助于大學生獲得科學的營養知識,認識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各種食物,從中獲取種類齊全,數量適宜的營養素,預防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消除健康危險因素,從而保持身體健康。
同時,此項目的研究也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營養觀念。
因為正確的營養觀念可以促使大學生將營養知識轉化為行為和習慣的動力。營養對健康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膳食結構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飲暴食、酗酒等不良的飲食習慣對身體的為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示出來。因此有針對地開展大學生營養教育,幫助大學生建立個性化的營養膳食結構,是每個人都做到自己可能達到的最好平。
我們對大學生營養膳食項目的研究,還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的飲食消費行為習慣,引導大學生明智地進行食物消費,努力幫助他們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飲食消費行為和習慣,全面改善大學生的營養狀況,優化膳食結構,預防與營養相關的各種慢性病。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
對象:采用整群抽樣法抽取成都10所不同的大學。
方法:參照中國居民營養膳食報告(RNI)等,查閱國內外營養飲食研究成果衡量當代大學生的飲食狀況,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采用網上問卷與現實發放問卷結合進行調查研究。
總結:用Microsoft Excel 對調查數據進行初步處理,然后在對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三、研究的具體目標
飲食是否科學,食物營養是否合理是人類社會文明與否的重要標志。合理的膳食結構應包含兩方面意義:‘首先是營養上主張的合理騰食(平衡膳食),指攝食者不僅熱能和各種營養素滿足生理需要,而且應該在各種營養素之間建立起‘種生理上的平衡,:其次要達到飲食方式及經濟上的合理。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膳食營養結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當代的大學生的膳食營養健康狀況深受各界人士的關注。大學生們近幾年來出現了許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進行了這次的課題。這次課題主要是想經過調查研究,我們可以對這一問題進行改善。
1、了解成都各大學的在校學生們 的膳食飲食結構。
2、通過網上問卷與現場發放問卷結合,收集數據并且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分析大致了解成都各大學生的基本膳食營養情況。
3、根據統計分析的結果,參考多方面的文獻資料對此次調查的結果的進行一個總結并且針對性的提出對于成都各大學學生的膳食營養的主要問題提出一系列的解決方法。
4、希望通過這次的課題研究,調查,總結,可以幫助解決到當代大學生關膳食營養健康狀況的問題。
四、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1、研究的原則。以國內外的各重大關于大學生膳食營養健康狀況的科研成果,文獻資料為根據,以明確清晰的目標對成都各大學的學生的膳食營養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研究,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并且以確切的標準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科學統計分析。
2、研究方法:a:利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b:由小組成員對初步處理的數據進行匯總,編制表格。C:查詢網上的信息與各種書本資料對匯總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d:小組各成員進行討論,各抒己見,表達自己關于大學生膳食營養健康狀況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方法。e:對前面所得出的結論進行科學的選擇與淘汰。f:綜合以上,得出結論。
五、階段性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和研究的階段成果
從此課題開始以來,經過我們小組的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完成了大學生膳食營養健康狀況的問卷的設計與制作,發放與收回,其中調查問卷還包括網上問卷。在我們的綜合考慮討論下,我們選取了成都的十所大學,包括成都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四川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四川旅游學院,長江職業技術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標榜職業技術學院,成都中醫藥學院。最終,在小組成員和各高校的積極配合之下,我們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收回問卷864份。
經過對調查問卷反饋的信息利用計算機進行科學合理的統計分析以后,我們經過上面所列出的步驟對現如今取得的數據進行了初步的文字性的論文總結,其摘要為,當代大學生的膳食營養健康狀況出現的問題,其解決方法與對策。其關鍵詞:膳食營養,保持健康,平衡飲食,保持健康。
六、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
由于初期選擇的學校不多,選擇的學生太隨機,也太少,故代表性雖強,但是針對此次的調查問卷所得的數據而言,還存在一定的誤差。還有就是作為經濟系的學生來說,我們對于膳食營養健康方面的認識還不是特別的完善具體,還需要我們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補充,以確保得到更為科學的報告。
七、課題下一階段研究計劃及確保最終成果的主要措施
1、對各高校的大學生的膳食營養健康狀況進行更加深入的調查與研究。
2、利用計算機軟件將收集的數據轉化為有用的信息,針對總結出來的綜合信息,并參考各方面的文獻資料,最終通過小組所有成員的交流,探討,對此次的科研項目形成合理的具有一定學術性的報告。
3、最后在小組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共同工作下,將我們關于這次的科研項目課題《大學生膳食營養健康狀況》的總結性結論報告轉化為研究性的學術論文,并在有關的期刊上發表,為此次科研項目劃上圓滿的句號。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鄉中學生 膳食情況 改善和策略
一、序 言
21世紀人生活水平逐漸的提高,可以說不愁吃不愁穿。不存在解決不了溫飽問題,這時健康問題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每個家庭的膳食營養都更加的科學,對子女的每天的營養也在加強。就這樣出現更多的人盲目的去改善膳食,不知道哪些菜搭配是有害的,比如說:“吃雞蛋時同時和豆漿好多人肯定會以為對身體有幫助,以為雞蛋和豆漿都能加強身體的蛋白質,可恰恰相反這兩種食物在一起同時食入破壞了它們本身的營養,營養成份都抵消了”。然而雞蛋和牛奶同時吃營養的效果是否最佳?雞蛋搭配牛奶,本來是很多人喜愛的早餐,其實它們并不適合同食。牛奶中含乳糖,乳糖是半乳糖與葡萄糖的二聚體,其中半乳糖就是其營養所在。雞蛋含有很多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氨基酸的吸收耗能[1]。此時,血液中可利用的葡萄糖較少,半乳糖就會被氧化供能。雞蛋里的某種蛋白會和牛奶里的某中營養成分相互反應,使營養價值下降,所以不宜同食。我相信好多人都喜歡這樣搭配在一起吃,可真正的沒有多大的營養價值,就有點浪費食物的感覺。因此,中學生在學校是否能健康的飲食對他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智力的發展十分重要。所以中學生如果能科學的搭配膳食營養這將對他們的學習和身體的健康發展起著很大的幫助與意義[2]。中學生合理的膳食營養搭配對他們的生長發育很重要,因為中學生正是發育的好時機能吃能動是他們最大的表現。當然就需要更多的熱量。就目前我國中學生營養不良的人群慢慢地在減少,但是在一些經濟發展比較慢貧窮的地方中學生營養不良的現象還是存在比較多的。
(一)選題依據
本文的選題依據是根據現在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下降的原因,作為一名贛州市的體育老師。在體育課上總能遇到些容易暈倒的學生,就去年還面臨一次心臟病發作學生,所謂的活動下加上沒有吃藥當場就到在我們面前的情景是歷歷在目。按道理來說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的中學生的體質也更好,但事實是相反。心臟病越來越年輕化了,癌癥患者也越來越多了。這是和我的平時的膳食有關還是跟我們的環境有影響。這個問題就是本論文選題的依據。
(二)研究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了解中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看看是不是良好的膳食營養搭配對身體有幫助??纯粗袑W的一日三餐該怎么搭配合理與科學,同時給我們現在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找出解決的方法。為了更好地指導中學生合理膳食,做到營養搭配更加完善,所以本論文針對贛州市城鄉中學生膳食營養狀況進行了調查
(三)相關概念的界定
1.中學生膳食營養素攝入的參考攝入量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它是一組中學生每一天平均膳食營養素攝入量的參考比值,它是在國家推薦的營養素供給量(RDAs)在這基礎上才發展起來的,其中包括有四項重要的內容,也是平均需要量(EAR),推薦攝入量(RNI)、適宜攝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2]。
2.薦攝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RNI相當于傳統使用的膳食營養素參攝入量(RDA)是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在中學生這個年齡以及生理年齡特殊的人群體中絕大多數中青春期的中學生都需要的攝入水平。中學生要長期的攝入(RNI)水平,完全可以保證青春期身體組織中能夠有適當的儲備[3].。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是對贛州市城市與農村中學選了幾所代表的學校,比如城市選擇了贛州中學,贛州三中與農村學校代表唐江中學,大嶺中學調查對象為能自愿接受調查、目前身體健康 能正常上學者。
2.研究方法
1)隨機抽樣法
利用隨機抽取贛州市城市和農村,分別對城市與農村中學的學生進行一日三餐攝入各種膳食營養素進行分析與調查。
2)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論文研究的需要,首先是查閱了(公共營養師)里面青少年各種營養素攝入的參考量、接著查閱(中學生營養與健康)相關內容。對信息和收集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為論文的撰寫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贛州市城鄉中學生能量來源分布(早、中、晚餐及點心)
1.城市中學生熱量來源分布
熱量來源其實又叫做能量、熱量等,它是每個人生命的基本的能源。每個中學生的上課學習、參加體育運動、家庭勞動以及從事其它的每一項活動,包括維持身體的正常溫度和生理活動它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它就像是飛機需要燃燒汽油,火車需要煤油一樣[9]。每個人體內的熱量一般都是來源于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東西就是人體內所攝入的食物,但是不是所有的食物中和所有的膳食營養都可以產生熱能,只有三大營養素能夠產生其主要的就是脂肪、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所以這就需要中學生正確的營養搭配[10]。每天攝入的熱量要達到參考的攝入量,但是也不能過多過量。
2.農村中學生熱量來源分布
根據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可以看出農村中學生每天早餐、晚餐、以及點心攝入營養量不足和不合理,沒有科學的就餐。還可以看出農村中學生對早餐攝入不重視。
3.城市中學與農村中學熱量來源分布
根據《中華居民膳食營養參考攝入量》中學生一日三餐攝入量標準,早餐攝入的標準量是25%―30%,午餐攝入量是在30%―40%、晚餐的攝入量是在30%―40%、點心10%―15%,調查發現,城市中學生與農村學生早餐和點心低于參考攝入量,農村比城市更低,城市早餐攝入量占26%。農村早餐攝入量占16%,農村比城市低13%。農村中學生膳食攝入量比標準參考量低13%-18%,從表3可以看出城市與農村中學生營養攝入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4].
四、結論
1.贛州市中學生的熱量來源要比農村中學生熱量來源要高,簡單說就是城市學生比農村學生一日三餐能量供給要高。
2.贛州城市中學生比農村中學生三大營養物質來源要充足(蛋白質、脂肪、糖類)
[參考文獻]
[1]魯力,劉軍,肖德強,等.南寧市初中生營養狀況與血脂水平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8(3):253-254.
[2]林春祥,梁鐵巖.高中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對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7(12):38-39.
[3]丁高香.1999―2010年河南油田中學生營養狀況動態比較[J].中國校醫,2011(7):510-511.
[4]歐陽漪.長沙市區中學生營養狀況的調查及青少年體重指數篩查標準的建立[D].中南大學,2007.
[5]劉菁.天津市中學生營養、心理、學習狀況的現狀及相關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4.
[6]賈曉瑜,張亞妮,華隆超,等.重慶市農村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營養知識知曉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10(12).
[7]楊家標,羅有祥,邱冠雄,等.永安市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5(3):209.
[8]王偉慶,鄒響芝.萊州市中學生營養狀況營養知識及飲食行為調查[J].中國校醫,2005(1):71-72.
[9]王穎明,蔡鳳鳴,謝慧文,等.南京市中學生營養狀況調查[J].中國校醫,1995(6):414-417.
膳食與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高質量的膳食能有效地防止慢性疾病,降低死亡率。2016年中國政府了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用來指導居民膳食的攝入。比較日本政府早期(2005)的日本膳食指南陀螺模型與美國政府最近出版修訂后的第八版(2015-2020)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中美日三國居民膳食指南
(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實踐三個部分組成,將10條推薦精簡至6條,同時提供更多的可視化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便于理解、接受和使用。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
(2)日本膳食指南陀螺
日本膳食指南陀螺體現了日本的文化背景,陀螺繞軸旋轉說明運動是膳食平衡的前提和條件,軸心的水和茶說明水分的重要性。
日本膳食指南螺旋
(3)2015-2020年美國居民膳食指南
美國《2015-2020年美國居民膳食指南》由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農業部聯合,其宗旨是通過健康飲食模式和規律身體活動來促進居民身體健康,降低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2015-2020年美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出5條膳食核心推薦,并且對健康膳食模式和體育活動也給出了關鍵推薦?!?015C2020年美國居民膳食指南》所給出的5條膳食核心推薦如下。
美國5條膳食核心推薦
2. 三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比較和分析
研究發現膳食指南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有很大的關系,居民在保證營養和食物攝入的基礎上,食用各種各樣的食物可以防止營養缺乏疾病,避免能量和營養過剩,減少肥胖等疾病的產生。
(1)中美日三國的膳食指南均建議進行日常運動來保持身體健康,中國膳食指南要求每天至少步行6000步,美國分別對成年人、6~17歲的少年的體育活動進行了詳細的推薦,日本陀螺模型顯示運動是維持膳食平衡的保證。
(2)中國和日本膳食指南著重強調了飲用水的重要性,中國對水的攝入量進行了設置,每天1 500~1 700 ml,而且建議飲用白開水和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