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膳食平衡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膳食平衡指數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1∶1頻數匹配病例對照研究,以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膳食平衡指數法(DBI-07)評價人群膳食營養狀況,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膳食與NAFLD之間的關聯。結果膳食攝入過量及膳食結構失衡是NAFLD的危險因素(OR攝入過量=2.40,95%CI=1.39~4.13,P=0.010;OR膳食結構失衡=2.77,95%CI=1.01~7.64,P=0.013)。病例組禽畜肉類及食用油攝入高于對照組(P=0.013;P<0.001),而奶制品攝入低于對照組(P=0.028)。結論膳食攝入過量以及膳食攝入失衡是NAFLD的危險因素,減少能量的攝入,維持良好的膳食結構有助于降低NAFLD的患病風險。
【關鍵詞】膳食平衡指數;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對照研究
近年來,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相關研究顯示,蔬菜、水果的高攝入可降低其患病風險,碳水化合物、脂肪、果糖和碳酸飲料的高攝入則可使NAFLD的患病風險增高[2]。一些植物性生物活性物質(如白藜蘆醇)和抗氧化性維生素(如維生素E)可降低NAFLD的患病風險[3-4],一些微量元素(如鐵)的過量攝入則可增加NAFLD的患病風險[5]。但是,人們的日常飲食包含多種食物,并非是單個營養素或單個食物,且不同營養素或食物之間存在復雜的交互作用。因此,基于單個食物或營養素的研究,無法準確評價膳食與NAFLD之間的關聯性。本研究旨在通過中國膳食平衡指數(DBI-07)對NAFLD人群的膳食狀況進行綜合評價,探討人群的膳食營養水平與NAFLD的關聯,指導人群攝入合理的膳食,為NAFLD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學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作為研究對象。根據2010年修訂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將符合超聲診斷標準,并排除過量飲酒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臟脂代謝異常者(Wilson綜合征,病毒性肝炎等)定義為NAFLD病例[6]。按照1∶1頻數匹配,從彩超檢查無脂肪肝影像學變化的同期體檢者中選取性別相同、年齡相近(±5周歲)的對照者。病例組和對照組各納入543例。
1.2研究方法:
采用統一編制的結構式調查問卷,收集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健康相關行為(吸煙、飲酒、飲茶史,膳食營養狀況,體力活動水平),體格檢查結果(腰圍、腹圍、血壓)。采用膳食平衡指數(DBI-07)評價膳食質量與NAFLD之間的關系[7-8]。體力活動采用代謝當量(MET)衡量[9]。通過詢問被調查者每周參與各項體力活動的頻率及活動持續時間,計算出總體力活動當量[體力活動當量=對應體力活動強度的MET賦值×頻率(次/周)×持續時間(min/次)]。其他相關變量定義如下:1)吸煙的定義:每天抽煙1支及以上,且連續≥6個月[10]。2)飲茶的定義:每周至少飲用1杯茶,且連續≥3個月[11]。3)肥胖的定義:腰臀比(bodymassindex,WHR)=腰圍(cm)/臀圍(cm)。WHR男性≥0.9,WHR女性≥0.85為向心型肥胖[12]。
1.3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3.1軟件錄入數據。利用SPSS23.0軟件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采用雙側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一般人口學特征等定性資料及定量資料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通過非條件logistics回歸方法分析膳食平衡指數與NAFLD的關系,通過秩和檢驗分析各類食物的攝入評分與NAFLD的關系。
2結果
2.1NAFLD組和對照組一般人口學特征比較:
病例組肥胖率、高血壓患病率、飲茶率及靜坐時間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吸煙率、體力活動水平、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及收入水平方面的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DBI-07的4項指標與NAFLD的關系:
調整性別、年齡、血壓、WHR、總體力活動當量及靜坐時間后,結果顯示:反映膳食攝入過量的指標—正端分(HBS)及膳食結構失衡的指標—膳食質量間距(DQD)與NAFLD的患病風險相關(ORHBS=2.40,95%CI=1.39~4.13,P=0.010;ORDQD=2.77,95%CI=1.01~7.64,P=0.013)(詳見表2)。
2.3NAFLD組和對照組各類食物評分的比較:
NAFLD組和對照組各類食物評分比較結果顯示,病例組奶制品評分低于對照組,而食用油及禽畜肉類食物攝入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谷類、豆類、蔬菜、水果及食物種類評分在病例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3討論
DBI-07參考了中國膳食指南與攝入量來進行分值設置,更加適用于中國人群;與單一的營養素評價指標相比,DBI-07評價體系由LBS(負端分)、HBS(正端分)與DQD(膳食質量距)等多個指標組成,綜合反映人群中存在的膳食攝入過量、攝入不足與膳食結構失衡的情況。本次研究發現DBI-07中的正端分及膳食質量間距這2個指標與NAFLD密切相關,而膳食總分指標與NAFLD的患病風險無關。研究表明NAFLD患者每日總能量、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顯著高于健康人群[13-15]。通過控制能量的攝入,調整每日膳食中三大產能營養素的比例,可有效降低NAFLD患者體質量指數,減少體內脂肪貯存,提高胰島素敏感性[16-17]。除了限制熱量的攝入及減輕體質量,膳食結構也與NAFLD密切相關。研究顯示符合膳食指南的“高質量健康飲食”可顯著降低患者的體脂指數,改善肝臟脂肪分布及肝功能指標,有助于降低NAFLD患病風險[18]。在本次研究中,膳食質量間距作為膳食結構評價指標,是根據正端分及負端分計算獲得。其中正端分主要根據谷類、肉類、蛋類與食用油的攝入評分計算而得。負端分主要根據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的攝入評分計算而得。通過對不同種類食物攝入評分的分析,發現谷類、禽畜肉類及油脂類平均攝入評分為正,總體達到膳食寶塔推薦量。而蔬菜、水果、蛋、奶、豆制品及海產品的平均攝入評分為負,總體仍趨向攝入不足。2015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指出:我國居民膳食能量攝入充足,膳食結構有所改變。糧谷類食物攝入量保持穩定,總蛋白攝入量基本持平,優質蛋白攝入量有所增加,脂肪攝入過量,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過30%,豆類和奶類的攝入量依然偏低,蔬菜水果攝入量略有下降[19]。這與此次研究結果一致。通過進一步比較NAFLD病例組和對照組各食物的攝入評分,發現病例組中禽畜肉類及食用油的攝入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奶制品的攝入低于對照組。根據束龍等人研究,以糧谷類、蔬菜水果為主的中國傳統膳食模式可降低NAFLD的患病風險,以禽畜肉類為主的動物膳食模式則使NAFLD患病風險升高[20]。時皎皎等[21]發現,NAFLD病例組攝入牛肉、豬肉、糧谷類、烹調用油的數量顯著高于對照組。雖然各研究采用的方法不同,但總體趨勢一致。所以,根據我國的居民膳食營養指南及膳食寶塔的建議,在日常膳食中應增加蔬菜水果、奶、豆制品的攝入,適量食用蛋類,減少禽畜肉類的攝入,適量增加海產品的攝入,調整膳食脂肪的構成及供能比例,進而達到預防改善NAFLD的目的。
參考文獻
[2]周雪,宋怡,鄧波,等.我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流行現狀及相關膳食營養因素探討[C]//中國營養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論文匯編.北京:[出版者不詳],2015.
[4]黃英,李雪蘭,蔣鳳榮.白藜蘆醇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機制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4):366-368.
[5]鄭全森,武玉平,葉琪,等.膳食鐵攝入水平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關系[J].衛生研究,2015,44(4):527-531.
[6]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1月修訂)[J].中華內科雜志,2010,49(3):275-278.
[7]何宇納,翟鳳英,葛可佑.建立中國膳食平衡指數[J].衛生研究,2005,34(2):208-211.
[8]何宇納,翟鳳英,楊曉光,等.修訂中國膳食平衡指數[J].營養學報,2009,31(6):532-536.
[10]何權瀛,高瑩慧.關于吸煙問題若干名詞定義[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1):56-56.
[11]關珂,師雯琦,劉艷華,等.體力活動與廣東省老年人髖骨骨折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J].華南預防醫學,2014(2):109-113.
[12]呂會新,尚建華,張慧儒,等.營養、行為干預對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癥療效的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17):2630-2632.
[13]赫英英,魏穎,厲玉婷,等.濟南市女性膳食模式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9):1112-1116.
[14]陳艷麗,張寶,管石俠,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體脂成分及膳食營養素攝入分析[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5(3):306-309.
[15]武海寧.健康體檢人群營養素攝入水平及其與非酒精性脂肪肝關系的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3):197-200.
[19]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R].北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5.
[20]束龍.合肥市45-60歲人群膳食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關聯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4.
[21]時皎皎,冉莉,陳玲,等.膳食營養因素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關系研究[J].西南軍醫,2012,14(5):683-685.
作者:黃之敏 李揚帆 黃曉殷 潘欣婷 彭仙娥 徐尚華 單位:福建省邊防總隊海警一支隊衛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