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角的初步認識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品,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識別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2.使學生在認識角的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觀察、比較的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個部分名稱,能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
從實際物體的面上抽象出角,知道角的大小與邊沒有關系,而是跟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準備:
學生用具:每人一張彩紙、一把剪刀、一把直尺、一個活動角、一副三角尺;教師用具:角兩個、小磁鐵若干、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想帶同學們玩個小游戲:我來猜猜猜,猜猜老師的袋子里有哪些圖形?
邀請一位同學上臺猜猜老師的袋子里有哪些圖形。
生: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師:你是根據什么猜到的呢?
生:三角形有三個角,正方形有四個角,圓形沒有角。
師:那老師想讓你給它們分分類,可以這么分?
生:有角的分一類,沒有角的分一類。
師:沒錯,你有一雙從數學角度出發的眼睛。咦?那角是什么呀?它是什么樣子的?又有什么特征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角”(板書課題:角)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從生活中發現角
你們在生活中見過角嗎?(見過)
說一說你見過哪些角?
2.出示圖片,找出角
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物品,你能指一指角角哪嗎?請同學上黑板上指一指找到的角。
3.摸角,感受角的特點
剛剛咱們找了角,也能指出角,你想摸一摸角嗎?
拿出課本,請同學摸一摸數學課本上的角。并且說說角摸起來有什么樣的感覺?
生1:角摸起來尖尖的。
生2:角摸起來扎手。
師帶領全班同學一起摸一摸角那個尖尖的,扎手的地方。
預設生3:尖尖的那個地方的兩邊摸起來平平的。
師引導學生用手去感受角的兩邊平平的、直直的。
師:為了讓同學們更清楚的看到角,咱們把這些圖形的角都描下來怎么樣?
(PPT展示描角的過程,師講授:這些描下來的圖形都是角。)
觀察:這些角有都有什么?
師:先自己獨立觀察角都有什么?再和同桌討論一下你們的發現是否一樣。
匯報交流:
生1:角都有尖尖的地方。
師:請上來指一指那個尖尖地方。
交流發現:這些描下來的角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
師:角這個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生齊讀頂點)。每個角幾個頂點?(1個)師板書(角都有一個頂點)。
生2:角還有兩條線。
交流發現:這些描下來的角都有兩條線。
師;角的這兩條線叫做角的邊,每個角幾條邊?(2條)角都有兩條什么樣的邊呢?回想一下剛剛咱們摸角時候的感覺。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師;角有兩條直直的邊(相機板書)
4.說一說角的組成
師:請同學看,這一個一個的角都是由什么組成的?
生: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練習: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并說明理由。
5.學習畫角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角,也認識了數學中的角,大家的表現非常棒!老師想把難度升級,你們有信心完成新的挑戰么?(有)老師想讓大家畫一個角。不著急,咱們先想一想畫角需要些什么?(直尺,因為角有兩條直直的邊,不用直尺畫的不直)
(1)教師先放手讓同學們自己畫,展示不同學生的作品。(2)強調畫角的好方法:先畫頂點再畫兩條邊。
(3)介紹角的標記,弧線的使用。
6.認識角的大小
(1)比一比哪個角大?說說為什么?
(2)掌握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的關系
師:同學們看,這是老師動手制作的兩個角,這兩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啊?(在對比中發現兩個角一樣大,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2)學生觀察角有大有小
師:那么,我想請同學們制作一個比我的角大的角,說說你的方法。再制作一個比我的角小的角,說說方法。
引導總結:把角的兩邊張開角就變大,兩邊收攏,角就變小。
角的大小說的是它開口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三、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的找一找,填一填,找的時候可以在找到的角里面標上弧線再去數,組織交流時,讓學生指一指所找出的角的頂點和邊。
2.
動手做一做
先用角的符號標記長方形上的4個角,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任意減掉一個角,鼓勵用多種不同的剪法,找出所有結果。將減的結果貼在黑板上匯報,帶領孩子數出剩下幾個角。
最后用課件再次展示結果,直觀加深學生印象。
學科
數學
課題
角的初步認識
課型
新授
課時
1
教材分析
《角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
學情分析
在生活中,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學過的平面圖形出發,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及它的特點,初步學會畫角。
2、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豐富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空間觀念。
3、積極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1、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掌握畫角的方法,通過直觀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學難點
知道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教具準備
PPT、尺子、練習紙、圓紙片、小棒
教學步驟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昨天同學們觀看了微課視頻,認識了一個新的圖形,叫做什么?(角)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和研究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回顧微課,探究新知。
1、猜一猜,從常見的平面圖形引出“角”。
同學們,屏幕上的這些圖形被紙片遮住了,你能猜出它們分別是什么圖形嗎?
生一一說出。
師:你是憑什么猜出這些圖形的?
生:根據露出來的角。
2、引導學生歸納角的共同特征。
師: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課件)出示: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是的請畫“√”,不是的畫“×”。
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匯報。
三、學會畫角,加深認識。
1、課件演示畫角的方法。
2、畫角應該注意什么?
生1:用尺子畫。
生2:先畫一個頂點,再畫兩條邊。
3、生獨立嘗試畫角。
師巡視,投影學生作品,其他同學評價學生作品。
四、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每個同學從學具盒里拿一個角,你拿到的角是長方形上的角嗎?
指名學生到講臺比一比,引導學生感知角有大有小。
2、比較下面兩個角的大小,大的畫√。
引導學生如何比較角的大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3、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有關系嗎?
觀看小故事:紅角和藍角之爭。
小結: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系,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五、操作活動,進一步深化角的認識。
1、請同學們拿出兩根小棒,自己做一個角,并跟同桌說說頂點和邊。
你能將角變大嗎?能將角再變小嗎?
2、請同學們拿出圓紙片折一個角,再跟同桌比一比大小。
六、歸納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誰愿意給大家說一說。
歌謠總結:我是一個小小角,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再畫邊。
想知我的大與小,只看張口不看邊。
七、欣賞生活中的角。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邊
頂點
邊
共同特征: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作為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的一部分,是學生在已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內容為以后深入學習角的含義、角的分類、角的度量等知識奠定基礎。本課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簡單地比較角的大小。第二部分是學會用直尺畫角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思考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的思想。
學生分析:
1、初步認識平面圖形:“角”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并且知道一些圖形中有角。
2、知道生活中存在著的“角”: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鐵柜有角,也有把角誤認為是那個尖尖的點。
3、不能形成角的正確表象: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以直觀思維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對角的認識還處于非常直觀的感性認識階段,學生必須通過親自操作和感知獲得直接經驗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方法,探索發現角的特征,認識角,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3、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確角的共同特征,能夠正確畫角,知道如何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為角的度量打好基礎。
教學準備:課件、教具(角、長方形)、學生學具、學習單
教學流程:
猜圖形導入研究角的特征根據角的特征畫角找生活中的角角的大小比較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猜圖形導入:
1、猜圖形,教學法:
出示圖形①:遮擋了一部分的三角形
請學生說清猜圖形的方法。
提煉學法:抓特征,猜圖形
2、用學法,猜圖形:
出示圖形②、③、④
請學生回答圖形特征及所猜圖形
3、找共同特征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入手,先教學法,再放手讓學生用所學方法,繼續猜圖形,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自然導出新知識。)
二、研究角的特征:
1、課件出示:
問題:這些角有哪些共同特征?
要求: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伴。
2、學生反饋,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3、教師點撥:明確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4、變式練習:判斷下面這些圖形是不是角,是的打√,
不是打X。并說明原因。
(討論:你為什么這么判斷?)
指名講解。
(設計意圖:從圖形特征到角的特征,學生認識到“特征”的含義,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出角的共同特征,尊重學生的認識,再給予數學規范性的語言。通過變式練習,鞏固學生建立的角的表象)
三、根據角的特征畫角:
1、明確用具
紙、筆、尺子(再次強調角的特征)
2、學習畫角
電腦動畫指名匯報教師示范動手畫角展示評價兒歌牢記
(設計意圖:通過電腦、指名說、教師示范等強化畫角的步驟,讓學生牢記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四、生活中的角
1、找一找,身邊藏著哪些角。
2、教師指導指角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認識數學書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學過的知識更理性地找角,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和能力)
五、角的大小比較
1、“誰的眼力好”
信封里的東西倒出來:缺一角的長方形,三個角
找一找合適的角,向同桌解釋為什么不選擇另外兩個角。
全班交流(請同學到黑板上演示)。
2、三個角的大小比較
獨立思考,你是怎么比較的?
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突破角的大小比較的難點,讓學生通過“補一補”的方法,判斷長方形原來的角,并能夠通過動作明確角有大有小。之后進行三個角的大小比較,學生的比較方法多樣,要尊重孩子有價值的想法。)
六、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設計師的三種滑梯草圖,請同學們利用角的大小的知識,看看哪個設計又安全又有趣?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常見的滑梯中的角引發思考,里面蘊含著角的大小比較的知識,學生能說清楚選擇哪一種滑梯的原因,也就明白角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及意義。)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特征:
共同特征:
3個角
1、尖尖的一個頂點
5個角
2、兩條直的線兩條直的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