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建高樓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認真細致做一件事,并把事情做完的態度。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堆高,激發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
3.??通過操作,讓幼兒懂得運用各種材料來堆高,堆穩。
活動準備
1.??掛圖:圖一,小長頸鹿開心地住在小房子里;圖二,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
2.??大小各不同的積塑,紙筒,紙盒(大小不同),小籃子,托盤,各種罐子和瓶子,紙杯,紙皮……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故事內容:小長頸鹿住在小房子里很快樂,后來小長頸鹿長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沒有房子住哭了。
1)??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你們說怎么辦呢?
2)??我們一起建一間高高的房子讓小長頸鹿住好嗎?
2、介紹游戲材料,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材料堆高。
教師
⑴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東西,它們有什么?
⑵你們能用這些東西建一間高高的房子嗎?那我們現在就一起做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可以自己建房子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做。
2)??注意拿了材料找個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擠在一起。
4、小結。
1)??剛才你是用什么東西來建房子的?
2)??老師剛才看到有個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這樣建的,你們看房子為什么會倒?(樓底部太小,不平。)
3)??我們怎樣建房子才又高又穩?(樓底要平和寬,建的時候要輕拿輕放。)
啟發幼兒用托盤,紙皮等輔助材料來建房子。
5、鼓勵幼兒再一次進行嘗試,并用多種材料來建房子。
1)??提醒幼兒行走時要注意,手腳放輕點,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點引導幼兒如何利用輔助材料建高樓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了解粽子是由粽葉、糯米等包成的。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嘗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準備:
1.粽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活動過程: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征。
指導語:粽子是什么樣子的?聞起來有什么味道?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么包?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幼兒科學教育追求的是具體豐富的科學經驗和現象,教師要通過提供探究的材料、環境及表達和交流的機會,為幼兒創造自主探索的條件。幼兒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一、內容的選擇,源自幼兒生活
幼兒科學教育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科學知識是個人建構起來的,它不能由教師教給幼兒,而是要通過幼兒自己的經歷和體驗,進行自主建構和探究研討。因此,我們在選擇科學教育內容時應以幼兒的生活及周圍環境為基礎,使教育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感性經驗相結合,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最終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幫水寶寶搬家”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使孩子通過不同的方法了解有關水的特性,還能讓幼兒了解許多可以裝水的的工具,而且在探究過程中能夠使孩子學習與同伴合作來解決問題。
幼兒科學教育是一種啟蒙性的教育,它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應細心呵護幼兒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他們接觸和了解與周圍世界有關的初步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從小培養幼兒學科學、愛科學的態度和精神。
二、目標的制定,便于操作落實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作為幼兒科學教育的核心,充分反應了該年齡段一般發展水平的幼兒的要求。而每個班級幼兒的發展情況又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只有在了解和把握本班幼兒的發展現狀和內在需要,真正了解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才不會使制定的目標偏離孩子的經驗。
對于小班幼兒,應該引導他們觀察周圍事物的明顯特征,獲取比較粗淺的科學經驗,特別是他們他們比較熟悉的小動物、植物的一些外在的特征,和它們與人的關系。這樣就能使幼兒樂趣參加各類的科學活動,使得他們更加關注周圍自然環境。例如小班科學活動《制作泡泡水》,其目標為:1、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象,激發幼兒對溶解現象的好奇心。2、嘗試用洗滌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從而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這些目標凸顯了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個別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這一目標性質,在活動中我們會發現孩子對圓的事物都十分的感興趣,一個個圓乎乎,透明的泡泡抓住了幼兒的眼球和他們的好奇心,所以一節課下來,小朋友都十分的開心。
對于中班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會從生活用品變成對周圍生活中某些科技產品的了解,比如手機、電腦等。在中班科學活動《自由自在的電線》中,為其制定的目標是1、任意彎折電線,大膽表現富有創意的造型。2、 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電線站起來。3、培養幼兒大膽嘗試、勇于探索與表達的精神。中班的孩子,對手能力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相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已經有明顯的提高了,科學活動中最主要是動手去操作,主動參加科學活動,索周圍自然界。
大班科學活動的選擇和目標的制定,范圍可以更加廣一些,內容能更加豐富一些。在大班科學活動《沉浮游戲》中,其目標的制定為: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2、初步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對其分類。3、能用箭頭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在大班目標制定時,我們發現記錄也是十分的重要的。大班的科學活動能是幼兒喜歡并能較長時間參與科學活動,能自己去探索,發現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教育教學目標的制定,認知領域、情感態度領域、動作技能領域這三大領域都是相輔相成,都需要很好的制定在目標之中。
三、材料的投放,激發探索欲望
操作材料是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核心因素,選擇什么樣的材料,如何投放都是至關重要的,能有效地幫助教師解決科學活動組織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高幼兒園科學活動的質量。
首先要做到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是探索未知的基礎,因此要在科學活動中提供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感知過的或觸摸過的材料,引發和保持幼兒對材料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準備材料時要圍繞具體活動的目標和內容。本次活動需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我們就要相應的準備什么樣的材料。
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一起收集身邊的廢舊物品,把它們變廢為寶,引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根據需要自由選取材料,使探索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
四、適時地指導,支持幼兒探索
一個好的活動設計要真正的讓幼兒收益,指導和組織活動是關鍵。在導入過程中,教師需要言簡意賅,迅速的切入到活動的主題之中,并且能馬上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神秘的恐龍》中,老師自己親手制作了一個可以打開的恐龍蛋吸引了小朋友的眼球,而且馬上進入了主題,這個活動是和恐龍有關的教育教學。作為活動的中心環節,教師則需要各種方法讓我們的小朋友身臨其中,在科學活動中主要是運用觀察、動手操作,還有老師的引導。老師在讓幼兒合理使用活動材料的時候,需要有步驟的并且靈活的知道科學活動的過程。幼兒作為接受知識的直接者,他們需要直接的參與科學實驗和操作活動中去,而不是老師用自己的動作和語言去告訴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