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血壓確診方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高血壓??;社區干預;效果觀察
作者單位:430074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醫院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1]。現高血壓病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因此加強對高血壓病的衛生宣教,防治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是社區基層醫院的工作重點。我院對2008年12月份至2009年12月份在本院確診的56例高血壓病患者進行了社區干預措施治療高血壓病的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2月份至2009年12月份在本院確診為高血壓病并接受該研究的患者共有56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配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28例,兩組在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高血壓分級等一般情況上無統計學差異。兩組患者均無高血壓并發癥發生。
1.2 研究方法 患者初次確診為高血壓病并接受該研究時,應完善詳細信息并建立電子檔案存檔。根據分組情況,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和常規健康教育,干預組除藥物治療外,給予多種干預措施。隨訪2年,每個月定期到本院復查血壓,記錄存檔。2年后比較兩組血壓控制情況。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遠期高血壓;危險因素;臨床分析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IH)也被簡稱為妊高征,是女性妊娠期特有的一種并發癥,多見于中、晚期妊娠婦女,該病主要的臨床特征表現為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癥狀,對孕婦及嬰兒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具有嚴重影響[1]。目前,臨床相關學者對妊高癥治療以及護理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多,但是國內外鮮少報道妊高征未來誘發高血壓的可能性及其危險系數,因此探討分析PIH患者是否是誘發遠期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對于降低高血壓發病率具有重要的探究價值[2]。為進一步探討分析PIH和遠期高血壓之間的危險聯系,本文對我院收治的50例PIH患者和600例非妊高征患者出現遠期高血壓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PIH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關于妊高征的診斷標準,病例入選標準:①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孕前并沒有原發性高血壓病史、肝腎疾病障礙史、糖尿病、冠心病等內科疾病史。③妊娠20周后出現高血壓癥狀,部分患者伴有蛋白尿、水腫等癥狀,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嘔吐、惡心、胸悶、頭痛、頭暈、昏迷、抽搐等癥狀。50例患者年齡最小23歲,最大30歲。同時應選取同時在我院婦科就診的非妊高征患者600例作為對照,患者年齡介于24-77 歲,平均(41.3±3.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等基本資料差異對比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分析所有患者身體狀況、既往病史,了解患者妊娠階段出現的各種疾病,妊娠高血壓發生率、高血壓征兆等情況。血壓測量方法:取患者端坐位,取右臂進行測量,應反復多次測量直到患者血壓穩定,在當天間隔60min后再測量1次。①高血壓確診標準:患者舒張壓(DBP)在90 mmHg以上,或者收縮壓(SBP)在140mmHg以上,非同日坐位測量3次或者患者血壓情況持續出現這種情況,即可確診為高血壓。②高血壓征兆:患者DBP≥90 mmHg,或 SBP≥140 mmHg。
1.3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用(X±S)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檢驗,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
2.結 果
2.1兩組患者高血壓確診率、高血壓征兆率對比。觀察組患者高血壓確診率(34%)、高血壓征兆率(2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5.7%、1.5%,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分娩后高血壓確診率在不同時間間隔段對比。隨著年齡的增長,兩組患者發生高血壓的幾率也隨之上升,但是觀察組在不同間隔時間段確診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表2 兩組患者分娩后高血壓確診率在不同時間間隔段對比(n,%)
3.討 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研究視野的不斷擴大,關于妊高征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很多學者不僅專注于該病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臨床護理等領域,同時也在思考妊高征和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之間的關系,妊高征是否可列為遠期高血壓發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已經引起很多學者的關注。妊高征的發病率較高,據國外相關文獻報道[3],妊高征發生率介于7.27%-8.99%之間,而國內相關文獻報道,妊高征發病率稍微偏低,大約在5.58% -10.11% 左右。妊高癥的發生和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孕期體重、孕婦的營養狀況、心理壓力、運動情況及產檢次數等都有可能導致妊高癥。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妊高征具體的發病機制,雖然臨床已經研究出很多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法,取得的成績較大,但是并沒有研究妊高癥是否會影響婦女未來的身體健康,是否會發生遠期高血壓的研究報道較少。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病的危險因素較多,據相關研究表明[4],患者自身的性格、性別、食鹽攝入量、吸煙史、體重指數、家族病史、肥胖程度、血糖、血脂、吸煙史等都會誘發高血壓。為了提高廣大女性的健康指數,提高生活質量,降低高血壓發生率,研究妊高癥是否也是導致遠期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組研究發現,通過對比非妊高癥出現遠期高血壓的情況,妊高癥患者未來高血壓患病率、高血壓征兆發生率分別提高了28.3%、20.5%,這一研究結果和謝志紅等[5]研究基本一致。提示妊高癥可列入女性遠期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為了加強預防遠期高血壓發生,應重點篩查分娩時妊高癥婦女,加強女性健康知識教育,使患者意識到妊高征的危險性,指導患者平時應注意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規律,盡可能避免各種導致血壓升高的高危因素。
其次,本組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不管是妊高癥患者,還是非妊高癥婦女發生高血壓的幾率也隨之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出現高血壓的幾率較高。這一研究結果證實了老年患者極易出現高血壓的觀點。同時也提示,妊高征和分娩時間間隔越長,高血壓的發生風險也越高。但是統計妊高征和非妊高征婦女在間隔分娩時間20年以內、21 - 40年、40年以上各時間段的高血壓發生率,結果妊高癥婦女的高血壓發病率均遠遠高于非妊高癥婦女,再一次說明妊高征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妊高癥是誘發遠期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臨床應將分娩時出現妊高癥的孕婦作為高危防護對象加強預防,平時也加大對妊高征患者的健康知識宣教,指導學生控制血壓的基本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預防及自我管理能力,盡可能減少高血壓發病率。
參考文獻:
[1]黃濤,溫永順,張名福,等.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12,22(11):1349-1351.
[2]雷玉秀,李鳳蓮,王玉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3 年發病規律及相關因素病例對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2(28):3943-3945.
[3]蘇海.關注妊高征的遠期轉歸[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15(3):180-182.
【關鍵詞】 高血壓前期;沈陽城區居民;危險因素;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癥;患病率
作者調查了66例高血壓前期沈陽城區居民的血尿酸 (uric acid, UA)水平及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 HUA)患病例數及患病率, 并與69例同期來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和75例同期參加本院體檢、相同年齡與性別的健康人進行組間比較,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連續選擇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就診的高血壓前期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1.2.1高血壓前期診斷標準。②在沈陽市區居住5年以上。排除標準:①近期使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拮抗劑及降UA藥物者。②繼發性肥胖、繼發性HUA及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各種腎臟疾病患者。本文實際入選高血壓前期沈陽城區居民66例, 男38例, 女28例, 年齡41~83歲, 平均年齡(62.49±15.16)歲。另選擇同期前往相同門診就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 該組入選標準符合1.2.1中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及全部排除標準, 該組入選69例, 男41例, 女27例, 年齡39~79歲, 平均年齡(61.37±14.40)歲。對照組選擇同期參加本院體檢健康志愿者75例, 男50例, 女25例, 年齡42~81歲, 平均年齡(62.64±13.495)歲。3組對象年齡與性別分布接近。
1. 2 方法
1. 2. 1 高血壓前期及高血壓病診斷標準 ①高血壓病診斷標準:按照“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版”中高血壓病確診條件, 即在未用降壓藥物情況下, 非同天 3次血壓測量值: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②高血壓前期診斷標準:按照“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版”中高血壓前期確診條件, 即在即在未用降壓藥物情況下, 非同天 3次血壓測量值:收縮壓在120~139 mmHg范圍和/或舒張壓在 80~89 mmHg范圍。
1. 2. 2 血UA測定方法及HUA診斷標準 入選對象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4ml, 室溫靜置30min后分離出血清, 并保存在-70℃冰箱成批檢測。血UA水平測定采用酶比色檢測方法。HUA診斷標準男性 > 416?mol /L, 女性 >339?mol /L。
2 結果
3 討論
UA是人體內核酸代謝的最終產物, 發生HUA原因是尿酸排泄較少以及嘌呤生成較多, 或者兩者都存在[1]?!案哐獕呵捌凇备拍钭钤鐬槊绹哐獕侯A防、診斷、評價與治療聯合委員會第7次報告(2003年)中首次提出, 主要是指從正常血壓到確診性高血壓這一過渡階段。近年來, 人們比較關注HUA與高血壓、動脈硬化之間關系, 但是很少研究血UA 水平升高與高血壓前期有無相關性。因此, 作者選擇了一組前往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就診的高血壓前期患者為觀察對象, 患者均接受了血UA 水平檢查, 并與同期來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以及同期參加本院體檢、相同年齡與性別的健康人進行組間比較, 相關指標有血UA水平、HUA例數及HUA患病率, 統計數字結果表明, 高血壓前期組的血UA水平及HUA例數及患病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但都顯著低于確診性高血壓患者。這些現象與國內一些作者不太多的同類調查[2-4]結果一致, 提示城區居民高血壓前期就出現血UA水平升高及HUA患病率增加。
總之, 血UA水平與高血壓病發病關系密切, HUA可能更多地參與了我國城市居民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過程。因此, 定時及時監測血UA水平, 并對高血壓前期出現血UA水平異常者進行干預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 范懷周,程映雪.高血壓前期與血尿酸相關性的探討.當代醫學, 2010,16(7):77-78.
[2] 張海容,李亞芹,孫桂平,等.健康體檢者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前期的關系研究.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1,19(7):1147-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