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出口貿易經濟范文

出口貿易經濟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出口貿易經濟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出口貿易經濟

第1篇

一、總量效應分析

FDI對我國外貿總量的效應可分為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兩種:

1. FDI對我國外貿總量的直接效應反映在外資企業進出口額的快速增長,及外資企業進出口額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量中所占份額的迅速提高上。隨著外商以獨資企業、合資企業、合作企業、并購等直接投資方式的大量涌入,外資企業遍布全國,外資企業的進出口額由1983年的16.13億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2896.37億美元,在我國對外貿易額中所占的份額相應由1.42%上升到54.70%。由此可見,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力量。

2. FDI對我國外貿總量的間接效應表現在四個方面:其一是貿易替代效用,即一種商品可以通過貿易或投資方式進入一國市場,如果選擇了投資,則可能會替代貿易。替代貿易的條件是:C+A,<C+M(其中C代表投資國國內生產的正常成本;;’表示東道國生產的正常成本;從代表投資國的出口銷售成本包括運輸、保險和關稅等;A’表示在國外經營的附加成本,D’表示各種風險成本,包括泄露技術秘密、仿制等)時,便通過直接投資,在國外建立子公司,因為它較出口有利;在C+A’<C’+D’時,也要在國外建立子公司,因為它比轉讓許可有利;其二是貿易創造效應,FDI可以在母國和東道國之間創造新的貿易機會,使貿易在更大規模上進行;其三是貿易補充效應,FDI往往帶來維修等后續的支持性活動的發展,從而促進和增加貿易機會;其四是市場擴張效應,FDI實現的生產擴大,既會加深對東道國的市場滲透,也會進一步拓展新的第三國市場。利用下式(1)(2)(3)可知,FDI的流量和存量均與我國進出口貿易高度相關,尤其是其中上一年FDI的累積額與我國的出口總額相關性較強,這進一步證實了FDI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促進作用。

對我國1983年一2003年期間各年的進出口總額(TV,)、出口總額(EX,)、進口總額(IMt)分別與相應各年的FDI額(FDZ)及相應上一年的FDI存量額(AFDI,-.)作回歸分析(單位為億美元),可得如下結果:

模型(1)、(2)、(3)下第一行括號內為回歸系數的T檢驗值;t為各年;

與1983年一1991年時期相比,雖然1992年一2003年時期外資企業進出口額在全國進出口額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但FDI流量與全國進出口貿易的相關性卻呈下降趨勢,而FDI存量與進口總額及工業制成品進口額的相關系數又略有上升。這表明隨著我國對外資企業產品出口政策調整,其產品的出口導向和進口替代傾向趨于減弱。同時,FDI帶動的工業制成品進口增長幅度較大,這種現象在我國開放型初期階段是正常的。

二、結構效應分析

FDI對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是通過技術的溢出效應實現的。所謂技術溢出效應,是由于FDI企業的進入和存在引起當地企業技術上的改進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工業增加值率是衡量工業加工水平及技術含量的重要指標。增加值等于總產出減去中間消耗,中間消耗包括物質消耗和勞務消耗,在產出水平既定的情況下,增加值的增加(減少)取決于中間消耗的減少(增加);實現產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增加產出水平、減少中間消耗是提高工業增加率的基本途徑。FDI企業的增加值率在各種經濟成份中的位次普遍偏后,即增加值率較低,定性地分析其根源,有以下兩方面:

1.引進外商投資并未取得國外最先進的技術。根據國際投資理論中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蒙德’弗農(Raymond'Vemon)于1966年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TheProductCycleTheory)外商投資中技術的擴散往往最先轉移的是處于成熟期以后產品的技術,其次是處于成熟期產品的技術最后是處于成長期產品的技術。也就是說,由于成長期之前的技術往往是最新、最先進的技術,外商為了謀求技術壟斷的收益,它不可能將最先進的技術拱手相讓。基于這一原因,FDI在中國的技術可能是成熟期產品的技術甚至是將被淘汰的技術(如圖1所示)。

圖1上部為技術創新國,下部為技術模仿國。此圖說明:在T0創新國用新技術生產新產品,T,時開始出口,Ti時達到出口高峰,T3時出口為0,之后開始進口;模仿國在T1’時開始進口,乃’時開始生產,T3’時達到自給,之后開始以低成本出口。這種

低成本出口能帶來出口貿易額的增加,是由工業制成品的高需求價格彈性來實現的,即價格的少量降低會引起其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這也是FDI多發生在制造業的原因。

2.跨國公司通過在境外直接投資把國際貿易從產業間與產業內的貿易進一步發展成為公司內的貿易。這種貿易通過公司內的轉移定價來完成,因此其貿易過程一般不受國際市場競爭價格的影響,目的是獲得最大的利潤。外商投資企業為了謀求利潤最大和稅負最低,采用高進低出等手段轉移利潤,如高報進口設備和原材料價格,浮報境外費用,提高貸款利率等,人為地擴大中間消耗,必然會降低增值率,以使交給東道國的所得稅較少,損害了東道國的利益,但卻通過這種轉移定價將利潤轉移到其他的子公司中去。

對我國1983年一2003年期間各年的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額(EXMt)及進口観IMMt)和初級產品的出口額(EXS,)及進口額(IMS,)分別與相應各年的FDI額(FDI,)及相應上一年的FDI存量額(AFDI,->)作回歸分析(單位為億美元),可得如下結果:

模型中,AFDI,_1的系數未通過檢驗,但EXSt與AFDIt_1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825(1983年2003年),這說明二者的相關度還是較高的。

模型中的的系數僅在0.175水平上顯著,但IMS,和FDL和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855(1983年一2003年),這說明二者的相關度還是較高的。

模型(1)、(4)、(5)表明,每增加1億美元的外商投資,我國出口將增加1.616億,其中工業制成品為

1. 441億美元,初級產品為0.175美元,其邊際比例為89.17%和10.83%,這對優化我國出口貿易結構是大有好處的。

模型(2)、(6)、(7)表明,FDI每增加1億美元,我國的進口就要增加1.359億美元,其中工業制成品為1.210億美元,初級產品為0.149億美元,其邊際比例分別為89.04%和10.96%,這說明FDI的增加在初期會促進商品特別是工業制成品的進口其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資初期要從國外進口大量機器、設備。近年來,外商企業在進口總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在我國進口總額中的份額,1998年達到最高54.71%。如果考慮到外資所帶來的貿易創造、補充效應及市場擴張效應,其份額還要大。由于FDI大規模的流入帶進了大量的機器設備,而外資企業中加工貿易比重又高,“兩頭在外”的經營模式使我國進口了大量的原材料,促使我國消費型進口結構開始向生產型進口結構轉變,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油及有關原料等初級產品在進口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64.56%上升到2003年的54.76%,由此可見,FDI提升了我國的進口商品結構。

第2篇

1.1服務出口貿易的經濟效應

 

出口作為GDP増長的三個主要動力之一,服務出口貿易與降級増長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服務貿易出口擴大服務產業市場,提高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増加服務貿易外匯收入,帶動服務貿易相關性部門的發展,從而推動經濟増長。以服務出口貿易額(X)為解釋變量,以GDP為被解釋變量,運用對數一對數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計(OLS),來分析服務出口貿易的經濟效應。

回歸方程系數顯著,LnX的系數不能通過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通過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服務出口對經濟増長的正向促進作用相對較弱,解釋能力相對較小。經濟總量(GDP)在服務出口貿易増長1%的前提下,將會増長0.2527%。反映出我國服務出口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強,制約其經濟效應的發揮。

 

1.2服務進口貿易的經濟效應

 

根據宏觀經濟増長公式GDP=C+I+X-M,進口是經濟増長過程中的重要變量,進口通過影響出口和進口國內所需的生產要素以及生活必需品,作用于服務產品國際和國內市場,進而影響整體經濟。以服務進口貿易額(M)為解釋變量,以GDP為被解釋變量,通過對數一對數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計(OLS),來分析服務進口貿易的經濟效應。

 

2服務貿易的開放度與競爭力

 

通過以上服務貿易的經濟效應分析看出,服務貿易對經濟増長的作用日益顯著,服務出口貿易的經濟帶動作用相對較弱,服務進口貿易具有很強的經濟促進作用。盡管如此,我國服務貿易水平仍處于較低的發展層次上。我國服務貿易的經濟效應未充分發揮的部分原因在于服務貿易的開放度較低,而服務貿易低的開放度又在以一定程度上受到低的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低的服務貿易開放度和低的服務貿易競爭力反過來又制約了服務貿易經濟效應的發揮。

 

開放度的內涵是一國經濟融入國際市場的程度和國外經濟主體和要素進入該國國內市場程度的綜合,主要包括服務貿易開放度和外商投資開放度。服務貿易開放度衡量了一國的服務貿易融入到國際市場和國外服務生產要素進入本國市場的程度,從另一個方面又體現了國際服務業市場對本國整體經濟増長影響度。服務貿易開放度為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該國經濟總量(GDP)的比重。

 

3政策啟示

 

為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度和増強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充分發揮服務貿易的經濟效應,我國服務貿易應進行結構性調整和升級以及發展環境改善。

 

3.1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服務要素

 

根據1997?2008的時間序列數據回歸分析結果,服務貿易總體、服務貿易出口、服務貿易進口與總體經濟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均對總體經濟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僅從回歸系數,不考慮置信區間,服務貿易進口對國民經濟増長的促進作用大于服務貿進口的整體經濟效應,服務貿易出口的經濟效應沒有充分發揮。因此,為提高服務貿易出口對經濟増長的帶動作用,在穩定具有傳統優勢的勞動、資源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的前提下,通過増加服務貿易的進口來獲得國內缺少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型服務要素,以改造傳統服務業,進而極高服務貿易出口的層次。

 

3.2基于傳統服務優勢,提高服務貿易的技術知識內涵

 

從我國服務貿易的開放度和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來看,服務貿易的開放度雖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我國服務貿易的開放層次仍然較低,在物化技術、知識、管理等高級生產要素的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貿易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谖覈召Q易的出口競爭現狀,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勞動密集型服務產品仍然是我國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基礎所在,我國在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應以服務產業的比較優勢為基礎,穩定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服務產品的出口。同時,加快物化技術、知識、管理等生產要素的生產產業(金融、保險、咨詢、綜合技術服務業等)的發展,増加現代生產業對傳統服務業的中間投入品比重,提高和増加傳統服務產品的技術和知識含量。

 

3.3重視高級生產要素的培育

 

根據競爭優勢理論,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是傳統服務貿易產品,而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中心是現代生產貿易產品,而先生產貿易產品的競爭力取決于其物化的技術、知識、管理等高級生產要素的層次。因此,應在服務業發展的結構性優化的同時,重視高級生產要素的培育,加大服務業的研發投入、開發人力資源和生產要素服務市場環境的塑造,通過發展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物化高級生產要素,進而提高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3.4政府在服務貿易競爭力培育中的角色

 

政府在服務業發展和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中的作用就是拓展產業發展環境和完善服務業市場體系。政府通過支持現代生產的發展,對服務貿易企業尤其是技術和知識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實施傾斜和扶持政策,創造服務貿易發展的產業空間。

 

參考文獻

 

[1]華爾誠.論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性地位[J].經濟研究,2001(12).

第3篇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社會公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綠色環保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隨著低碳經濟的提出,各國的服裝紡織企業紛紛對于改進服裝紡織生產,促進服裝貿易可持續發展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和關注。為了能夠在保持并促進服裝貿易經濟增長水平的同時,不斷對于服裝紡織行業的生產技術標準進行提高,各國不斷采用通過新的行業法規或標準的方式使本國服裝紡織產品的質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時,進口國通過國際貿易政策作為壁壘,對于低標準的產品輸入進行限制。從服裝紡織行業的發展角度看,各國的新法規和新標準確實有助于促使服裝紡織企業完成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長模式的轉變,也有助于促進服裝紡織產業的升級,同時對于保護生態環境、維護人類的生命健康也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行業技術水平畢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國際服裝貿易的發展也十分不平衡,這就導致了服裝紡織產業的行業標準的國際化進程很難能夠在世界的范圍內得到一致的認可。假如發達國家以其發達的社會經濟背景為支撐,利用先進的行業技術優勢在是世界范圍內強勢推行服裝貿易行業的國際化標準,必然會極大程度地扭曲國際服裝貿易的發展格局,特別是會極大程度地影響發展中國家的服裝進出口貿易。近年來,由于世界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的崛起,發達國家的服裝貿易逆差正在不斷擴大,針對于這一現象,歐、美等發達國家甚至將服裝進出口貿易和經濟、政治目的相掛鉤,通過各種借口和理由對國際服裝貿易的自由化進程進行阻撓。

從我國的服裝進出口貿易的客觀實際看,自進入WTO以來,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在國際貿易中一直遭遇黃燈。在取消配額制度以后,我國的服裝進出口貿易并沒有因此得到解放,服裝進出口貿易的自由化局面并沒有因此而出現,以歐美的發達國家為代表,我國服裝出口貿易一直遭受到設限,并且受到他們所謂的“中國”的影響,在服裝出口貿易方面一直遭受到各種限制措施。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所引起的輿論影響和示范效應,其他國家或地區也作出了一些跟風的反應,針對我國的服裝紡織產品制訂并實施了一系列限制貿易的措施,我國的服裝進出口貿易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盡管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在國際貿易環境中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但是最終還是要從經濟發展的影響上尋找根源,為此,回顧我國經濟與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歷程,分析經濟發展對于我國服裝進出口的影響,有助于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行業明確自身在國際貿易中所處的位置,制訂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一、經濟起步階段的服裝進出口貿易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我國的工業發展幾乎是零基礎,面對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帝國主義在經濟上的封鎖,在服裝紡織行業的目標是要能夠盡快地解決我國廣大人民的穿衣問題。為了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國家立足國內現有資源,特別是依靠農業基礎,憑借天然原材料重點促進棉紡織工業的發展,兼顧絲織、麻、毛以及化纖等服裝紡織工業的發展。經過全國人民的團結努力、自力更生,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的服裝紡織行業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豐富品種和齊全工業門類的產業部門,為我國的服裝紡織產業和服裝進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這一階段,我國服裝紡織工業的發展主要還在于滿足國內的需求,產量主要多用于自給自足,服裝進出口貿易的量非常少,出口的紡織類產品也主要是初級產品,被出口用于吸引外匯從而進口國內經濟建設所必須的物資。舉例說明,在1978年,我國的服裝進出口貿易額僅僅是24.3億美元,這一數字在世界服裝進出口貿易總額中的比重非常微小,也由于當時我國與國際服裝紡織品貿易及世界服裝紡織行業的聯系很少,因此在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中與國際上的糾紛和摩擦也較少。

二、經濟快速發展階段的服裝進出口貿易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改革開放促使我國服裝紡織工業的發展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服裝紡織產業的發展終于走出自給自足的發展模式,從內需型的導向轉變為出口導向型。在這一時期,國內服裝紡織工業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基于,不斷進行企業改革的探索和深化,引進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模式對國有服裝紡織企業進行改革,在對外方面,服裝紡織工業以增加出口創匯為契機,擴大對外開放,不斷向外向型經濟進行轉變。在經濟發展的刺激,以及內外兼顧的發展戰略作用下,我國服裝紡織行業的工業基礎得到了十分顯著的提高,服裝進出口貿易的能力也得到了持續的增強。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1986年至2001年間,我國的服裝紡織品出口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5.4%,在世界服裝紡織品進出口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不斷攀升。到了1994年,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的服裝紡織品出口國家,并將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現在。2001年我國的服裝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了534.76億美元,在世界服裝紡織品進出口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也從1980年的4.6%上升到了15.71%,說明在服裝進出口貿易方面,我國已經躋身成為世界服裝進出口貿易大國。

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能力也在不斷得到增強,服裝紡織產業的外向型特征不斷突顯,但是貿易糾紛在貿易摩擦也在不斷增加。這一階段在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所遭遇的貿易糾紛和貿易摩擦中,我國往往處于孤立而被動的境地,總結原因有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當時我國還未成為GATT(《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或MFA(《多種紡織品纖維協定》)成員國,因此在進行服裝進出口貿易協定的談判中,始終無法獲得GATT或MFA的支持和保護,使我國經常陷入被動、孤立的境地,因此在迫于壓力的情況下簽訂的協議經常是不平等、不合理的;第二,在進行服裝進出口貿易的過程中,由于缺少類似于GATT或MFA這種多邊貿易組織的監督和約束,貿易進口方經常以各種借口和理由制造貿易糾紛和摩擦,更過分地會單方面地擴大對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設限額度和設限范圍,對我國的服裝類產品配額進行扣減,相 比于其他是貿易組織成員的國家,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處于明顯不平等的地位;第三,因為當時我國未成為GATT或MFA成員國,在服裝進出口貿易糾紛中無法通過這些機構解決貿易爭端,即使能夠上訴到這些機構通常也無法得到公正的裁決。

總結這一階段,在我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由于不平等的國際貿易地位,使我國在服裝進出口貿易糾紛中遭受了很大的經濟利益的損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三、經濟發展調整階段的服裝進出口貿易

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2002年之后,我國終于能夠以WTO成員國的身份正式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貿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于促進我國經濟增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和活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極大了減輕了配額對于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束縛,使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能夠在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環境中參與國際服裝進出口貿易活動,使我國的服裝進出口貿易的出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強。在2002年至2004年間,我國對歐、美市場的服裝出口貿易增速達到了32.96%,在歐、美等國家的市場占有率也得到了穩步的提升。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增長和服裝進出口貿易業務量的增加,我國在服裝進出口貿易中遇到的貿易糾紛和摩擦也在迅速增加,遭遇到的設限范圍之廣、設限數量之多也是前所未見的。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統計,我國在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一年在世界反傾銷案件占了276起中的47起,數量達到了世界第一位。俗話說樹大招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警惕,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或者是發展中國家,紛紛把矛頭對準了中國,加大了對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打擊。在這一階段,各國對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摩擦和打擊主要通過五個方面的途徑進行。第一,故意將世界紡織品配額的釋放進程推遲。ATC(《紡織品和服裝協議》)規定了成員國要在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1月1日完成全球范圍內的服裝進出口貿易一體化進程。然而,實際情況是各國在進行每個階段的執行時,其增加的一體化金額遠遠低于數量,并未達到ATC所規定的配額追加增長要求。這種要到最后的時刻才將配額全部釋放的行為不但抑制了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而且使國際服裝進出口貿易長期性的處在扭曲的狀態,不利于國際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第二,歐美等國家長期對中國服裝進出口貿易實行高壓政策。這些國家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頻繁地對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進行施壓,更過分地是在國際社會中肆意鼓吹中國。美國的紡織品行會還通過聯合各洲的國會力量以及紡織工人的組織對世界范圍內的紡織品貿易相關議題進行施壓,矛頭指向中國和印度。在歐美等國家的影響下,世界上共計65個國家相關行業組織簽署了《伊斯坦布爾公告》,規定世界貿易組織講紡織品配額制度延長到2007年底,極大了損害了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利益,影響了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第三,發達國家通過采取雙邊協定、補貼以及高關稅等各種方法和手段達到限制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目的。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統計,2003年,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等國家的服裝進口關稅平均為7%到10%,甚至有達到30%的高關稅,是在所有進出口貨物中關稅最高的產品。根據國際紡織品服裝局的數據統計顯示,2001年美國的進口關稅收入中,有42%是來自于紡織品或服裝類貨物。此外,美國、加拿大以及歐盟等國家還通過雙邊協議的方式對非洲及加勒比國家以及其他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給予貿易優惠的待遇,例如免配額、免關稅等方式,這種行為一方面對于缺乏優勢的紡織業生產地區起到了扶持作用,使國際服裝進出口貿易格局遭到扭曲,另一方面是發達國家為了擴大面料出口,變相地對本國紡織業進行補貼的手段。由于我國并不屬于世界上的任何組織或集團,不僅不能享受到進口國的優惠待遇,還要受到進口國最嚴厲的限制,使我國的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遭到了打擊,蒙受了不必要是損失。第四,通過各種借口和理由對我國服裝出口貿易進行設限。長久以來,歐美國家一直警惕我國的經濟發展,對于我國的服裝進出口貿易一直保持高度的重視。在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這些國家不斷地對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進行挑釁,同時采取了各種限制措施。由于這些發達國家十分擔心我國的服裝進出口貿易會對其國內市場造成擾亂,會對其國內經濟發展造成威脅或者損害,因此經常尋找借口講對于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制裁進行延長。這種對貿易設限的延長,使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在國際貿易的競爭中,長期處于不平等的地位,抑制了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四、結束語

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世界服裝進出口貿易也將更加自由化,更加一體化,但是由于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貿易保護的現象還將繼續在國際貿易的舞臺上繼續保留一定的戲份,并且將不斷地衍生出更多新的保護措施和貿易保護的相關理論,通過更加靈活而隱蔽的方法對全球服裝進出口貿易的各個方面造成影響。因此,為了促進服裝進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加快世界服裝進出口貿易的自由化、一體化進程,關鍵在于保證世界經濟的平衡發展,從而減少貿易保護的情況發生,最終使這種現象完全消失。

參考文獻:

王麗萍.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當代經濟管理,2007,(1).

李釗.中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 综合网激情五月 | 美女18隐私羞羞视频网站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 | 丁香花在线高清免费观看 | 高清电影 | 欧美福利视频网站 | 伊人久久天堂 | 性生活一区 | 一级国产仑乱 | 婷婷六月丁香午夜爱爱 |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mv网站 | 自拍视频网站 | 人成精品 |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 |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 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 色月 | 亚洲人免费 | 最近免费中文完整视频观看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影院 |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乱码 | 篠崎かんな黑人解禁粗暴 | 亚洲精品亚洲九十七页 | 在线观看黄色x视频 | 欧美色伊人 | 亚洲视频久久 | xxx 日本韩国|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 一级片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无遮挡 | 日本三级成人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欧洲日韩另类自拍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免费久久精品 | 在线激情爱性视频 | 羞羞的动漫免费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