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音樂學專業培訓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農村音樂學科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難之思”
筆者通過與校長、音樂教師的訪談以及問卷調查,發現農村音樂學科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存在著“難、遲、慢”的現象,究其原因,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1 學校重視程度
新課程改革已進入第十二個年頭,學校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毋庸置疑,教師在職培訓、校本培訓以及上級部門的非學歷培訓豐富多樣。但在實際培訓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培訓更多的是對于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的“通識培訓”,專業培訓方面較多指向語、數、英等學科,對于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專業培訓相對較少。在問卷調查中,有80.9%的農村音樂教師認為和語、數、英學科相比音樂教師地位存在著差異。多數教師認為,造成這些差異的主要矛盾在于:學校領導重視少、教師結構不合理和學校激勵機制不夠完善。而在訪談中,多數校長認為,音樂學科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但由于教師編制偏緊,音樂教師人數偏少,只好請其他學科老師兼課。實行績效工資后,獎勵性績效工資部分也只能與語、數、英學科有所差距。甚至有個別校長反饋,學校在近二十年間,先后進了六七位音樂教師,但每次都經過兩三年培養后就“另擇高枝”,考到市區的學校去了。音樂教師的頻頻流失讓校長感慨萬分。所以,農村學校在思想認識上是重視音樂學科青年教師培養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有效做方法和合理機制。
2 教師自身認識
調查發現,大多數農村音樂教師認為自己的學科在學校中是比較弱勢的,但在教師對自身發展現狀滿意度調查中反映,57.1%的教師對自己當前工作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這似乎形成了矛盾。究其原因,一來說明“重分數輕素質”的教育觀念在農村有一定的市場,從而影響到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問題,因此他們對存在的學科差異比較理解和接受。二來,正因為這樣,音樂教師相比考試學科教師來說,成績相對隱性,這也有可能造成音樂教師相對工作壓力較小,較安于現狀。
3 學科組的建制
目前,學校對于學科組的建制大多是分學科的,同一學科的教師在組內通過交流學習、同伴互助等方式共同成長。但是對于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而言,一兩位教師難以成立一個教研組,學校的做法往往是將音樂、美術、體育、勞技、信息技術等學科合并成一個教研組,教研組也同樣制訂計劃,開展活動。但由于缺乏同學科教師引領,青年教師普遍感覺較茫然,不知道自己這樣上課是否得法?同時,學科與學科之間差別大,對于共性的問題還可商榷,但對于專業性方面的問題,則缺乏共同的研討話題,如體育教師聽了音樂課,不知道該如何從音樂課角度來評價課堂,聽課似乎成了一種形式,開課教師得不到有效的建議和指導,教師專業成長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可見,學科組的建制也存在著—定的制約性。
二、農村音樂學科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行之切”
問卷中,有這樣一個多選題引起了筆者注意:您認為最有利于專業成長的方式是什么?通過調查,教師們認為最有利于他們成長的方式,按百分比排序,從高到低分別是:外出觀摩、專家引領、課堂實踐、業務進修、集中培訓、理論學習、自我反思、校本培訓、同伴互助、課題研究。
最后三項是校本培訓、同伴互助和課題研究。在一般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重要因素,在農村音樂學科青年教師身上卻受到冷落,這正體現了筆者說到的三個層面的原因——學校重視程度較少、教師自身認識不足和學科內人數少。盡管農村音樂學科青年教師在專業成長方面有著一定的制約,但在調查中發現,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和教師專業知識的補充,是關注度很高的兩個話題。可見,廣大農村音樂學科青年教師是迫切希望自身能夠得到專業成長的。那么,在這個問題上,如何“行動”和“引領”則是關鍵。
1 營造良好氛圍,讓“隨意成長”轉化至“引領成長”
2011版課標提出: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背景下,音樂教育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村中小學應明確音樂教育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中的作用,為音樂教師專業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在問卷反饋中,66.6%的音樂教師覺得學校在其專業發展上所起的作用“一般”或“不太大”,85.7%的音樂教師覺得學校提供的教研學習機會不多。可見,學校的校本培訓和課題研究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應成為農村學校音樂教師發展的必然選擇。學校應加強教師素質教育理論的學習,通過組織培訓和外出學習活動,幫助教師進一步明晰素質教育的概念、內涵及其實施途徑,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質量觀,從而營造良好氛圍,改善教學行為,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加強教學管理,通過課例分析、教學研討、經驗交流等方式實現專業引領。學校要在高度重視考試學科教師培養的同時,同樣重視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學習,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給青年教師搭建成長的舞臺,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對自己學科的重視,也讓青年教師們擺脫“隨意成長”的隨機性,從而走到“引領成長”的道路上來。
2 激活專業情感,讓“要我成長”提升為“我要成長”
在對“農村音樂學科青年教師教育反思態度”的調查中,主動進行教育反思和撰寫教育日記的只占19%,主動閱讀教育類書籍的只占42.8%。可見,農村音樂學科青年教師的主動發展意識不強,我們所要做的是激活他們的專業情感。
如果說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那么教師的一個教學行為能透視出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些青年教師還沉睡在“本我”中、沒有喚醒“自我”、更不能實現“超我”。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于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深刻理解。如果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義,那么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會變得積極而主動。對于農村音樂學科青年教師來說,更需要確立正確的教學觀、育人觀,領會“素質教育”的真正要義。要認識到學科沒有主副之分,每一學科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同時,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教師內在知識結構不斷更新、豐富的過程。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學習當作一種習慣,向書本學習,向問題學習,向生活學習,向實踐學習,在研究中學習,讓教學變成研究,倡導教育過程“工作學習化、學習問題化、問題課題化、課題成果化、成果論文化”,從而激活自身的專業情感,將被動的“要我成長”提升到主動的“我要成長”的道路上來。
3 建設成長聯盟,讓“個體成長”深入到“共同成長”
調查顯示,多數農村音樂學科青年教師認為,阻礙其專業成長的因素是“小學科教師少,形成教研氛圍難”。的確,農村學校音樂學科教師少,缺少團隊合作和專業引領,他們的成長需要挖掘多種資源,建設成長聯盟,使“個體成長”深入到“共同成長”。
成長聯盟是指由青年教師及專家、名師、管理者共同組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教學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青年教師在這一共同學習的領域中通過持續不斷的相互作用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最終實現學生學習需要的目標。帕克·帕默爾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文中寫道:“世界上沒有優質教學的公式,而且專家的指導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如果想要在實踐中成長,我們有兩個去處:一個是達成優質教學的內心世界,一個是由教師同行組成的共同體,從同事那里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
跨學科成長聯盟——相對而言,語數英等考試學科的群體研究氛圍、相應措施有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學校可以成立跨學科成長聯盟,讓校內音樂學科青年教師參與大學科的聽課評課活動,上課教師事先把本課所研究的重點問題提供給音樂學科青年教師,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課堂,并觀察這些問題在課堂上是怎樣實施和生成的。因為學科教育之間也有相通之處,不少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都帶有普遍性,與其他學科教師展開交流和探討,能夠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教學的積極性,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
同學科成長聯盟——以教學片為單位,由幾個村鎮小學同學科教師組成成長聯盟,這些教師有著相似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經歷,活動開展起來更易于提高效果。以筆者所在的常熟市為例,由教育局牽頭建立了教學協作區,全市范圍內以四所市區學校為龍頭學校,劃分片區,定期進行交流研討活動,由市級骨干教師到協作區農村學校去上示范課、農村學校青年教師到市區學校交流學習,通過同學科成長聯盟帶動農村學校共同教研,共同提高。
研究組成長聯盟——音樂教師存在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就是教科研能力相對薄弱,不少教師認為教科研與自己關系不大。但往往在評職稱、評定骨干教師問題上,教科研成果往往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關卡”。所以,可成立研究組成長聯盟,以片級、市級成長聯盟為單位開展課題研究,通過共同探討、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大量的教育教學經驗,又將其提煉、上升到理性層面,以教育科研的形式展現出來。
問:為什么要參加這個團?
答:團組行程由國內和國外專業音樂人士為《音樂周報》的讀者共同量身打造,科學專業,兼顧音樂探訪與參觀游覽雙重目的,是名符其實的“音樂之旅”。
問:團組在那里進行奧爾夫教學培訓?國外培訓專家是誰?授課內容有哪些?是否有翻譯?
答:此次行程中奧爾夫專業教學培訓由奧地利莫扎特大學奧爾夫學院教學培訓專家Micaela Grüner、Christine Sch?nherr、Micaela Grüner授課,授課方式為15人以下小班(配專業中德文翻譯),內容為器樂與游戲、律動與幼兒課、打擊樂,德國慕尼黑奧爾夫基金會Manuela Widmer博士將為全體團員做題為“奧爾夫教育發展和現狀”的培訓,授課之余,團員將參觀奧爾夫博物館、一睹奧爾夫先生手稿、奧爾夫先生使用過的樂器等珍貴資料。
問:作為此次團組的特色,國內的奧爾夫培訓專家是哪位領隊?
答:中央音樂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青年奧爾夫培訓專家管慧丹老師將作為帶隊專家陪同全體團員前往國外,課余時間及旅途中,管老師將為團員解答關于國內奧爾夫音樂教育的相關問題,并適時向全體團員傳授其豐富的奧爾夫教學經驗。
問:我如果報名前往,將與哪些人同行?
答:團組同行人員均為音樂行業相關從業人員、奧爾夫專家、國內各大院校教學法教師、培訓中心音樂教師、琴行、親子中心的奧爾夫教師,方便同行間的交流與溝通。
問:費用為何比同類旅行團貴?
答:包含項目多,除去一般團組費用,報價中還包含國外所有培訓及翻譯費用,其他如平常所需自費項目,如:機票稅及燃油稅、司機導游小費、多達8處游客必去的景點門票等都已包含在報價之中。
規格高,全程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和駐外使館雙重認定的專業培訓渠道接待,商務團組用車及領隊,安全可靠,意大利段酒店升級為四星級,保證全團住宿品質全程基本一致。
無購物,因屬專業培訓團組,全程無強迫性集體購物時間,每天車程不超過4小時,寬松行程意味著不必“走馬觀花,上車睡覺,下車照相”,有效參觀時間大大延長。
問:聽說出國辦手續特別麻煩?
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開展音樂課堂教學的研究、指導與評價,以評價促進課程改革的理念與行為的統一,促進杭州基礎音樂教育教學的發展。
二、工作思路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課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繼續開展義務教育音樂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與評價的探索,開展課堂器樂教學成果展示和評比活動,做好新一輪高中音樂新課程實驗和培訓工作,加強音樂教師專業培訓和音樂教研組長的培訓,加強對學校的音樂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有效監控音樂教學質量,促進杭州音樂教育教學的發展。
三、主要工作
(一)繼續開展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
1.繼續組織開展義務教育音樂新課程骨干教師專業培訓。2006年1月舉行音樂新課程第6期骨干教師專業培訓。2006年6月舉行音樂新課程第7期骨干教師專業培訓。
2.積極開展義務教育音樂新課程教學展示活動。要求各區、縣(市)大力舉行義務教育音樂新課程教學展示活動,以此來推進音樂新課程的發展。
3.加強義務教育音樂新課程器樂教學。5月份舉行杭州市中小學音樂課堂器樂教學成果錄像評比活動,6月份舉行展示和頒獎活動。以此落實義務教育音樂新課程器樂教學,促進器樂教學的實施。
4.認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舉行的新課程教學論文、教學案例、課堂教學三項評比的選拔工作。5月份舉行杭州市中小學音樂教學案例評比,10月份舉行杭州市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展示評比,12月舉行杭州市中小學音樂教學論文評比。選拔優秀者參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項評比,以高質量、高水平來體現杭州市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各區、縣(市)認真做好三項評比的初評工作,選拔優秀者參加杭州市評比。
5.做好課改本學科的總結經驗與交流工作。協同做好課改領導小組在教師中評選課改優秀教師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對第三批實驗區音樂新課程教學情況作一個抽樣調研。以課堂教學的展示活動為基礎發現總結推廣經驗,以點促面,發現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新課程的實效性。
7.繼續開展音樂新課程教學評價研究。包括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和學生音樂學業評價,以此促進音樂新課程教學的健康發展。
8.開展學能考試研究。結合新課程的精神,開展學能考試的調查與研究。積極制定學能考試審美與藝術測試方案和標準。
(二)積極開展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研究
1.開展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實驗和培訓活動。深入學習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領會思想精神,樹立教學新理念,探討新教材教法,為浙江省進入高中新課改實驗作好充分準備。直屬高中6月份舉行《音樂課程標準》檢測活動,并舉行有關輔導講座,以此來加強音樂教師對《音樂課程標準》的理解,提高音樂教師應對新課程的各種能力。
2.認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舉行的新課程教學論文、教學案例、課堂教學三項評比的選拔工作。直屬高中2月份舉行音樂教學案例撰寫講座,5月份參加杭州市中小學音樂教學案例評比,6月底舉行音樂課堂教學錄像評比,12月舉行音樂教學論文評比,選拔優秀者參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項評比。
3.開展音樂教學研究小組課堂教學展示交流活動。5月份在直屬高中舉行高中音樂教學展示交流活動。
4.加強高中音樂教師的各項專業培訓。3—4月份舉行《課標》和舞蹈培訓,以此促進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
5.結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發展戰略,強化對基礎相對薄弱的高中的教學調研與指導,同時調研與總結優質示范高中的教學經驗,發揮優質高中的教學示范作用,帶動全市高中教學。5月份在杭州高級中學舉行高中音樂教學展示活動。
6.積極協助上級和有關行政部門做好高中音樂新課改實驗工作。
(三)深入開展音樂學科教育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1.把“改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水平”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構建“促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音樂教學模式。
2.各區、縣(市)在總結前期教改經驗的基礎上,舉辦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題的音樂課堂教學改革成果展示活動,以此推廣教改成果,深化音樂課堂教學改革。
3.切實開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組活動,以此培養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師隊伍。開展音樂教改研究小組教學研究活動,舉行音樂教學展示交流活動,促進音樂教改的發展。
4.繼續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組長的培訓工作。研究本學科學校教研工作的規律與特征,探索更有實效性的音樂教研工作方法與途徑,進一步提高教研組長培訓的實效性。同時,支持各縣區開展教研組長的培訓。
5.繼續推進小班化音樂課堂教學研究。開展小班化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繼續加強學生“個性化、合作化與活動化”的研究。
6.繼續大力推廣省級一等獎課題《小學等級制學業評價研究》的成果。
7.開展音樂新課程教學評價研究。制定學生音樂學業評價和音樂課堂教學評價,促進音樂新課程的健康發展。
8.協助做好審美與藝術學能評價工作。積極制定審美與藝術學能評價方案。
(四)完善地方課程建設
1.繼續實施地方性綜合課程《我與杭州》。完成五、六年級和九年級的教材編寫任務。加強《我與杭州》教材的培訓工作,加強該課程的教研活動,進一步推進地方課程建設和評價研究。
2. 加強“杭州教研網”的建設,繼續開展網上教研活動。在教育局的統一安排下,協同教育技術中心做好網上中小學教育的資源庫建設。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學年第二學期音樂學科主要工作(直屬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學期音樂教研工作
大組成員會議
新課程音樂教學案例撰寫輔導講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輔導講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輔導講座
舞蹈培訓
5月份 高中音樂教學展示交流活動
新課程音樂教學案例評比
6月份 音樂錄像課評比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檢測
大組成員研究學科教研工作
新課程高中音樂第1輪骨干教師培訓
(區、縣[市]部分)
2—4月份 區、縣(市)舉行音樂教學展示活動
5月份 新課程音樂案例評比
課堂器樂教學成果(錄像)評比
6月份 義務教育新課程第7輪骨干教師培訓及課堂器樂教學成果展示
頒獎活動
新課程高中音樂第1輪骨干教師培訓
音樂教研員工作會議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屆教學論文評選、課改優秀教師評選
第三批實驗區新課程教學狀況調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組長培訓
舉行《我與杭州》、《人與自然》、《廉潔專題教育》教學研討會
地方課程《我與杭州》教學案例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