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域城市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千城一面”的建筑誤區一些地方的縣域城市建設,不能充分反映本地資源稟賦的實際,不顧自身經濟實力,盲目跟“風”,熱衷興建千篇一律的所謂“高、大、洋”建筑,毫無個性和特色。追求所謂展示城市形象的“標志性工程”,不僅造成巨大的浪費,而且破壞了城市的和諧與美觀。
2、忽視古建筑價值的歷史誤區由于存在新舊對立的觀念,以至于一些地方在縣域城市建設中常使一些極具文物價值的建筑被夷為平地,忽視文物保護而一味的破舊立新。有些地方在努力保護古建筑,但卻將古建筑修葺一新,古建筑的“新容顏”令人啼笑皆非。還有些地方則熱衷于制造假文物,或興師動眾劈山造像,或侵占良田建造寺廟,或大力新建名人故居,構成了毀真文物造假文物的奇特現象。
3、急功近利的短視誤區急功近利在縣域城市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尤為突出,一些地區由于要在短期內取得明顯成效,搞領導工程、樣板工程,造成了建設和改造水平的低質化、短視行為,形成資源浪費,嚴重制約縣域城市的功能發揮和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如道路規劃建設滯后,影響交通;“馬路拉鏈”現象突出,導致居民怨聲載道;商業網點等服務設施布局不合理,群眾生活不方便;環衛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環境管理得不到保證。
4、重建設輕管理的認識誤區“三分建設七分管”,說明管比建還重要。一些地方的縣域城市建設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突出,例如缺乏規范性的公共基礎設施維護管理措施,致使城區的美化綠化工程遭到踐踏與污染,公益設施受到損毀,違章建筑、占道經營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僅使縣域城市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影響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而且造成了資源和財力的巨大浪費,得不償失。
二、加快縣域城市建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一)定位目標,合理確定城市建設發展方向
1、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建設應該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科學推進,縣域城市應結合自身的區位優勢、自然和人文環境、資源優勢、產業特色及發展潛力等因素,合理確定縣域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明確城市功能定位,為城市建設的推進指明方向。
2、打造良好投資環境。城市建設是投資環境的窗口,應結合縣域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配套設施配備,種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3、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縣域城市建設的另一重要作用在于,其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整體素質高低的反映。城市建設承載著優化人居環境,滿足群眾生產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功能。
(二)細化措施,加快縣域城市建設高效落實
1、以規劃為龍頭,實現城市建設有章可循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先導,縣域城市建設必須把科學規劃作為總“抓手”,對城市的功能分區、重點建設項目及公用設施等進行合理定位。在縣域城市規劃上,一要注重彰顯縣域特色,要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注重城市形態的個性與特色;二要注重優化城市生產力布局。產業是城市發展的發動機和重要支撐。作為經濟欠發達的縣域來說,更應夯實產業發展這個支撐點,把經濟園區和產業集群以及服務區的布局,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使其與縣域城市的功能定位、資源環境和產業基礎相協調。三要強力落實規劃,強化規劃的“鋼性”功能。一經科學論證后確定的規劃方案,就必須嚴格執行規劃管理,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避免朝令夕改,偷工減料。
2、以經營城市為突破點,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資金短缺是影響縣域城市發展的最大癥結,加快縣域城市建設,必須破解資金瓶頸。這就需要轉變發展思路,有效利用市場手段,實現對縣域城市可經營資源的開發、整合、利用和優化配置,以經營城市的理念,拓寬融資渠道。經營城市就是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解決城市建設中的諸多問題,加快城市發展。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土地及地域空間,使之升值,以地生財,推進城市建設。二是積極推進縣域城市公用設施建設的市場化運作,采取公司化的方式將更多的公用設施建設經營項目推向市場,使其自負盈虧。三是有效運作產業資本,推動城市健康發展,加快城市建設的推進。四是大力推進戶外廣告標牌經營權、公路汽車線路經營權以及公路、橋梁、雕塑冠名權等無形資產的“有形化”運作,通過轉讓、拍賣、租賃等方式,達到盤活資產、優化資源、籌集城市建設資金的目的。
3、以城市管理為抓手,提升城市建設內涵品質城市發展,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加強縣域城市管理,是提升城市建設內涵和品質的有效手段,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創造和諧的環境。一方面,要加強市容市貌的治理,嚴格管理起步并嚴格管理維持,以此提升縣域城市建設內涵。另一方面,則應從市民入手,提升市民的“軟實力”,從方法、制度和加強日常教育等方面多管齊下,通過管理與引導相結合,提高縣域城市人口的素質,使“農民”盡快變成“市民”,促進他們生活方式的轉型,打造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提高其參與城市建設的積極性與鑒賞水平,促進城市建設品質化發展。
(三)完善機制,確保縣域城市建設科學推進
1、健全法規制度,確保城市建設有序推進進一步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確保城市建設中的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保。特別是對于城市建設工程中的責任主體、標準和周期,都應結合縣域縣情實際在政策法規乃至實施細則上予以明確。對于建設中的違法亂紀行為要堅決予以懲處,保證城市建設的良好秩序。
2、創新運作機制,促進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縣域城市建設中,有著建設資金困難、征地拆遷矛盾突出、關系難以協調等重重困難,這就需要創新運作機制,攻堅克難,從而促進城建發展。一是建立領導協調決策機制,通過協調領導小組職能的發揮,研究、決策、協調城市建設中的具體實際問題,為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實行多方籌措資金機制,通過積極爭取國家立項投資、加大土地資產經營、適度向銀行社會借貸、動員社會捐資捐建等多渠道解決城市建設資金難題。三是實施部門城區共建機制,可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縣域城市建設,不僅有縣城,還有城區的部門單位,甚至辦事處、村組,相互協作配合,共建城市。
3、實行項目管理機制,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加大對建設工程的調控力度,是保證城市建設取得成效的有效措施。實行“掛點領導+分管領導+牽頭單位+職能部門+協助單位+專門工作人員”的分級管理和項目管理機制,使“人人身上有任務、個個肩上有壓力”,將責任落實到人,將任務明確到天,推動工程項目快速建成,使城市建設成效明顯,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平臺。
作者:梁菊單位:中共豐都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