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獨立學院大學生法治觀念的養成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創造者,法制觀念的養成有著重要意義。國家和高校領導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讓學生自覺養成學習法制觀念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學生;法治觀念;養成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法制觀念養成的必要性
依法治國是我國不斷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本質要求,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于我們黨執政興國和人民幸福安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起著重要作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強培養大學生的法治觀念。
1.大學生法治觀念養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的步伐不斷推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不斷變化,我國改革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依法治國在國家的發展戰略中更加突出,作用更加強大。新形勢下,面對新的任務,我國必須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另外,黨的十八大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必須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此同時,為公民的法治意識和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法治理念成為社會主義的內涵之一,在全面推進法治國家的背景下,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黨的十八大指出,必須增強全民的法治理念,大學生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人才基礎,是進一步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大學生法治意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全社會對法治意識的有效認識,對社會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2.大學生法治觀念的養成能夠進一步起到引領和帶動作用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希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的重要保障,青年正是最有生氣的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他們既是掌舵者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力軍,是實現中華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依法治國,這在整個社會和學生中引起熱議,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大學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通過努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法治素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到法治建設上來。另外,大學生在社會主義發展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不僅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也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能忽視的力量,是未來法治建設的重要接班人,全面推進大學生的法治養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獨立院校大學生法治觀念養成中存在的問題
1.社會環境的影響阻礙了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目前,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大部分高中畢業生選擇遠離家鄉到外地學習,學長對于學生的約束力明顯下降,再加上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個人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網吧、酒吧等一些休閑場所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法治觀念。另外,就我國的大環境來看,現實生活中的負面因素影響大學生的法治觀念形成。
2.獨立院校在法治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薄弱環節我國大部分高校開展法治教學,但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大學生對于基礎法治知識掌握不牢,法治觀念不夠完善。目前,我國從小學到高中的法律教育基本為零,大學時代的法治教學為最基礎的學習,但大部分高校不夠重視法治教育。例如,在高校開展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是教授思想政治理論和中文的教師,他們通常是非法律專業的教師,教師自身對于法律知識的掌握就比較欠缺,在講課過程中也沒有積極性,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另外,目前大部分高校設立法治課程,但理論與實際聯系還不夠緊密,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輔助教學和實踐教學等,教學環節過少,不利于大學生對于法治觀念的養成。
3.獨立院校大學生對于自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認識不夠完善大學時代是學生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但就目前來看,個別學生受校園不良風氣的影響,只懂得享樂,這些不良思想嚴重腐蝕了大學生的思想,使其忽略了自己發展的方向,影響了大學生的法治觀念。在現代社會發展的今天,一些大學生由于沒有自控力,缺乏正確的榮辱觀,跟隨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學著喝酒、抽煙等,認為這才是大學時代,才是青春。有些大學生愛攀比,不考慮家庭經濟情況,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買名牌;有一些大學生不能夠控制自己,面對挫折和勇氣不能從法律的角度分析問題,只用自己的內心判斷對與錯,影響整個法律體系,有的甚至還出現了違法行為,失去了理想追求。
三、獨立院校大學生法治觀念養成的有效路徑
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進步的重要條件。在全社會努力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大背景下,獨立院校更要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法,增強大學生的個人素質和思想觀念,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法制觀念。
1.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環境的良好風氣有助于大學法治觀念的形成,能夠對大學的法治觀念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對于大學生的法治觀念非常重要。首先,加大宣傳力度,從思想上轉變。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對依法治國的方針戰略進行大力宣傳,讓全民普及法律知識,注重對法律知識的宣傳工作。另外,加大對媒體的監督和管理能力,多報道一些正能量的信息,對于一些負面報道要少夸大,避免大學生被誤導。其次,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當前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法律體系建設還遠遠不夠,仍然存在一些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現象。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對司法立法等執法方面的監督和管理,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有效增強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任感。最后,進一步加大懲處力度,對于一些在社會上違背法律精神和影響司法公正的現象,法律要給予堅決懲處,從而建立高效、廉潔的司法體制。
2.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法治觀念的重要性大學是培養學生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的關鍵時期,在依法治國方略大力建設的今天,獨立院校要進一步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加強法制教學隊伍建設,改進教學方式,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首先,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就目前大部分高校來看,教師只是為了完成課程任務,將教學的重心大多放在專業課上,教學效果較差。教師要把加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建設與培養合格的好公民聯系起來,以法治教學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提升學生的法治觀念,全面增強個人素質,讓每個大學生都能意識到法治教學的重要性。其次,進一步提升學校法制教學隊伍建設。獨立院校需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構建新型的法制教學體,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配備,組建一批專業性較強、教學方法比較獨特的教學隊伍,以此進一步完善教學制度,完善教學隊伍的培養和考核機制,改善教學方法,在法治教學過程中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針對生活或網絡熱點等分析討論問題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大學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法、知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大學生做到守法和用法。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有條件的通過模擬法庭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從實踐中懂法,用法和護法,提高學生的知法和守法能力。
3.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個人素質及思想觀念的培養我國的教學方式提倡以人為本,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個人素質和思想道德素養,讓其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內化于心,外化與行。首先,重視大學生自身對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在社會生活中大學生要學會用法治觀念公平、公正地看待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結合自己的專業針對性地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增強個人的專業知識水平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其次,大學生要進一步注重個人素質及道德的培養。大學生是時代的知識分子群,直接影響社會發展,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整體素質直接決定了民族的發展。大學生要進一步注重提高個人素質,在提升外在素質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文化素質、專業素質以及道德素養,以道德理念有效規范自己和約束自己,將法治觀念與道德觀念結合起來并運用于日常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賀莉.牢牢抓住培育全民法治觀念的幾個重要環節[N].西安日報,2016
[2]朱海.論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及培養[D].吉林農業大學,2015
[3]張宏宇.法治精神與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途徑研究[D].內蒙古民族大學,2016
[4]張家宇,李子煊.大學生法治精神培養的困境與出路[J].北華大學學報(社科版),2015
[5]楊志堅,劉筠筠.大學生法治觀念的跟蹤調查和比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5
[6]楊冠聲,尚緒芝.大學生法制觀念的一般調查與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4
作者:李清源 單位:東南大學成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