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民族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究范文

民族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族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究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14年第Z1期

一、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不斷優化育人環境

(一)改善基礎設施學院積極籌措辦學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及條件裝備的建設。2009年至今,是學院建設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項目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的幾年。校舍建筑總面積達到22.31萬平方米,生均24.19平方米,其中教學辦公用房凈增7.84萬平方米,學生宿舍凈增2.91萬平方米。學院還將校園文化建設與校園美化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規劃校園功能,建成了“一帶(中心共享生態綠化帶)、兩區(教學中心區與學生生活區)、三軸(禮儀軸、學術軸、生活軸)”的校園環境格局。建成了中華民族文化景觀區、青藏高原多樣性生態保護展示區、民族藝術體驗區3個重點景觀區。在人文景觀建設、道路景點命名時,結合宣傳標牌,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弘揚文化內涵,積極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努力為廣大師生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二)增加教學經費投入學院堅持教學經費投入優先的原則,不斷增加教學投入,改善教學條件,加大對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的投入力度,保證學生活動經費支出,在資金投入方面保障了人才培養的需要。近3年,學院教學經費總支出達6810萬元,其中教學日常運行支出4824萬元,教學建設等專項支出1986萬元,教學經費逐年增長。

(三)加強圖書館資源建設學院全面改善圖書館硬件設施,實行自動化管理和開放服務,提升服務功能。學院積極推進特色館藏建設,已建成安多藏文獻典藏中心和河洮岷文獻典藏中心,在安多藏族經典文獻、民族文獻、河洮岷地方文獻和教育類文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圖書資料建設力度逐年加大,年均投入經費228萬元,生均年進書量超過教育部規定的4冊的要求,達4.89冊,紙質圖書總量快速增長。學院圖書館加大數字資源建設力度,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建好數字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和圖書館網站,不斷更新、豐富電子書刊,僅2012年,投入的文獻購置費用就達279萬元。學院還延長學生閱覽室、自習室開放時間,每周開放時間超過90小時,為師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方便。

(四)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目前,全校已建成14個基礎實驗室,56個專業實驗室,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37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5264.16萬元。其中,2012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139.23萬元,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占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的27.62%,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為5595.71元,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確保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正常運行。

(五)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學院先后投資610多萬元,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初步形成數字化校園基礎網絡框架,已建立“綜合教務”、“校園安全監控”等應用系統,有效地提升了學院綜合管理水平,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十二五”期間,學院計劃投資2110萬元,進行校園網絡基礎設施改造及數據中心、綜合數字校園建設,全面提升校園信息化水平。

二、積極推進課程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一)積極推進課程建設目前,學院共有9個主要學科門類,21個本科專業,9個專業方向,涵蓋了師范類主體專業,專業設置以教師教育為主體,民族學科為特色,逐步形成了面向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專業。2010年,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專業被確定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截至目前,學院共建成兩個省級教學團隊、7個校級教學團隊。學院根據服務區域對人才“少批量、多樣性”的需求特點,分類建設通識、專業和職業三大課程,構建了“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學院著力實施“特色課程”、“優秀課程”、“精品課程”等七大課程建設工程,切實提高課程建設水平。目前已建成省級精品課程5門,校級精品課程39門,校級優秀課程80門,校級特色課程1門。學院為本科生開設課程總量達1278門。

(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1.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學院對全院各項教學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檢查梳理,查找制度上的漏洞與不足,修訂完善了教學管理制度,規范了教師教學行為,從系(部)層面加大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建立了確保教學中心地位、推動學院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2.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學院通過完善學校內部質量監控和評價機制,對人才培養的過程實施科學管理,狠抓教學質量。形成了教學督導委員會、校領導、教務處、各系師生共同參與的監控組織體系。學院認真落實學生教學管理信息員制度、教學值周制度、教務處長接待日制度和學生評教制度。堅持開展以“三期”(期初、期中、期末)檢查、重大節假日放假前后為時間節點的定期教學檢查,以專業質量、課程質量等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檢查,并經常對教學質量進行隨機檢查。將教學質量檢查與教職工評定職稱、晉級加薪和學生獎學金評定掛鉤,獎優罰劣,獎勤罰懶,以保證各項制度的嚴格執行。學院采用校內自評和第三方評估等方法,開展自評自建活動,建立了目標監控、組織監控、過程監控、制度監控、質量評價和信息處理于一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做到教學質量監控全員參與,覆蓋教育教學全方位、全過程。在全院形成了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線的共識,使教學實施、教學管理、教學服務、教學監督得到了良性循環,教學質量不斷提高。3.改革學期制。學院從2007年開始將每學年兩學期改為春季、夏季、秋季三學期。實行“三學期制”后,學院和各院系利用短學期聘請國內外教授、學者到校授課、講學,豐富了學院的課程資源,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共享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實行“三學期制”以來,共聘請國內29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18名教授、專家到校授課420余人次。4.推行多樣化教學。學院根據學生來自多民族、多地區的特殊情況以及民族學生語言、文化,特別是知識水平的差異性,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的基礎上,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分級教學,理科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藏語類專業中運用分類教學,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5.加強藏漢雙語教學。學院按照雙語教學工作的新要求,推進藏漢雙語教學工作向縱深發展。在數學與應用數學等7個本科專業設藏漢雙語方向,成為全國民族院校中開設藏漢雙語類專業最多的高校之一。學院結合多年來積累的藏漢雙語教學經驗,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形成了“分類并進”的教學模式。學院相繼出臺了《進一步加強藏漢雙語教學工作的意見》、《加強藏漢雙語專業課程建設的意見》,依據“以課程建設為載體,加強雙語,突出特色,逐步形成師范類普通專業和雙語專業并存的專業建設格局,實現藏漢雙語兼通的人才培養目標”基本思路,提出了藏漢雙語課程建設的“七化”模式:一是雙語基礎達標化,即雙語類專業學生通過強化漢語、藏語課程教學,讀、寫、說、譯達到基本要求;二是主體課程漢語化,即除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專業外,其他各雙語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發展課程以漢語授課為主;三是藏語課程連續化,即雙語類專業要保證每學期至少開設一門藏語授課課程,4年不間斷;四是選修課程共享化,即在開發人文科學素養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時要努力建成30門左右適應性較強的雙語類選修課程,使各雙語類專業選修課程資源共享;五是翻譯課程針對化,即各雙語類專業在設置漢藏雙語翻譯課程時除設置漢藏翻譯基本理論外,還要針對專業特點開設漢藏翻譯課程;六是討論課程對接化,即每門課程每學期要有針對性地設計2-3個漢藏雙語討論題目,要求學生查閱雙語資料,使用漢藏雙語討論發言;七是課程考核雙語化,即各雙語類專業在課程考核時確定口試課程和筆試課程,并使用藏漢雙語進行考核。6.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學院以實踐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研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一是改革教育類課程教學,實施“援教頂崗”教育實習模式。學院堅持“保證基礎理論,突出技能訓練,多課程、少課時”的原則,對教師教育類課程進行改革。教育類課程圍繞教育理論、教學實務、學科教學、教學實踐等4個環節,積極改進職業類課程,將原有的以理論為重點的課程改為以突出技能為重點的課程。運用微格技術加強校內試講和班主任工作訓練,形成了教育調查、校內試講、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和教育實習反思的師范生4年全程實踐教學。實施“援教頂崗”教育實習模式,即師范類專業高年級學生在修完專業主干課程和教師教育類課程后,到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小學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全職”教師崗位實習。學生在教師崗位上完成整個學期的教學任務,其間全面承擔在職教師的崗位職責,保證了實習質量。目前,已援教7個州(市)、21個縣的580所學校。二是開設活動課程。學院將活動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大學活動課程體系,形成了社團類、社會實踐類、科研類和勞動課程四大類群,按照活動課程要求、活動方案、考勤記錄、相關成果等在課程學習結束時進行成績評定。三是加強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團中央網絡平臺組建國家級重點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實踐活動范圍擴大到四川、青海、上海、西藏等省區市,并在上海等地教育質量較高的高校建立了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社會實踐活動的范圍得到了拓展,學生社會實踐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學院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在2013年組織開展以“熱愛學生、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為主題的“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通過開展教育法規政策學習、職業道德專題培訓、全校師德師風“育人標兵”評選、教師課堂教學展示等活動,使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體教師中營造了學習先進、爭創一流的氛圍,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強化了團結向上、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進而以優良的師風帶動教風、促進學風、優化校風。

(二)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學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聘任考核管理辦法,探索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制定了“以人為本,以教學為中心”的人事分配制度,崗位設置優先保證教學人員的引進和穩定,薪酬待遇重點向一線教師傾斜,校內津貼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和貢獻大小直接掛鉤,向優秀人才、中青年骨干教師和管理骨干傾斜。學院嚴格執行優秀教師為本科生授課制度,讓最優秀教師為本科生上課的要求體現在學校職稱評定、考核評價、薪酬制度和表彰獎勵等工作中。為本科生上課的教授、副教授達到81%以上。

(三)加大培養培訓力度學院實施“三百”工程,即選派百名訪問學者、百名教師單科進修和百名教師提高學歷工程,鼓勵教師通過進修、培訓、攻讀學位,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近年來,有94名教師在職攻讀了學位,104名教師參加單科進修,82名教師參加訪問學者學習。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一個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經過多年的努力,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有了顯著提高。2012年,學生畢業率為99.67%,就業率達到84.75%。通過對用人單位調查,92%的用人單位認為畢業生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90%的用人單位認為畢業生有較好的敬業精神且在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大多數用人單位認為畢業生政治可靠,特別是在基層各行各業成為留得住、用得上、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業務適切人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作者:張鑫單位:甘肅省甘南師范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月丁香激情综合婷婷玉立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一级在线现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亚洲美国avcom | 欧美日皮 | 亚洲四播房|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免费完整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 96av.com| 黄色影音 | 欧美人成一本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 国产 日本 | 欧美日韩亚洲区久久综合 | 曰本不卡视频 | www.激情五月.com | 久久国产欧美 | 最新久久免费视频 | 波多野结衣在线免费 | 欧美综合影院 |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男女 | 免费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小视频网站 | aaa级精品久久久国产片 | 亚洲图片偷拍区 | 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 | 羞羞视频免费观看入口 | 全部免费国产潢色一级 | 樱花草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 亚洲一级片在线播放 | 在线成人aa在线看片 | 亚洲男人天 | 在线观看你懂得 | 在线观看国产视频 |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 男人天堂网2020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色播五月婷婷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 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