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政社會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縣民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全國、省、市民政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中心,以城鄉一體化為目標,以實施“十二五”規劃為抓手,加快構建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深化基層民主治理機制,提升民政公共服務水平,為全縣實現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和基本建成惠及全縣人民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一、全面提升民政干部隊伍建設水平。
繼續以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積極爭創科學發展示范點和創先爭優示范點,以民政人特有的精神,扎實推進“用腳丈量民情、用心化解民憂”主題實踐活動,鍛煉和培養一支積極為民政事業建功立業的民政干部隊伍。
二、推進三項民政工作轉型升級任務
1.推進養老服務事業建設轉型升級。按照“90、6、4”目標要求,著力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養老機構建設速度。完成惠民街道敬老院的轉型升級任務;推進西塘鎮、大云鎮敬老院的轉型升級項目。新增床位210張以上,床位總數達到2220張以上。把敬老院建成區域性示范養老院。同時,著力推進西塘安平老年生活社區項目的建設,積極吸收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的建設。二是加快居家養老服務水平的提升。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按照建好虛擬養老院的理念,100%的城市社區實質性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農村社區覆蓋面要達到100%。三是積極籌劃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按照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增加供給、市場滿足需求的方向,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形成養老服務需求的錯位發展,以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打造一個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在機構方面要形成高、中、低檔不同的設置規模,在市場方面要培育為老服務的專業實體、形成較為成熟的為老服務市場,讓老年產業成為優質之產。籌辦成立縣老年人協會。
2.推進“三社”工作轉型升級。
提升城鄉社區建設水平。一是切實指導全縣開展好和諧社區建設,確保2011年底95%的社區達到和諧社區建設標準。二是全力推進城鄉社區“一站式”辦事大廳建設,確保全年任務完成。三是將桃源新邨試點新社區管理工作總結提煉成熟經驗,逐步推廣運用。
加強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設。一是全面開展社區居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全年有80%的社區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二是積極推行村務公開“信息化”、“數字化”方式。三是開展居委會和村委會干部培訓工作。四是認真做好第九屆村委會和第四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的各項工作。
規范社會組織登記管理。一是繼續開展社會組織創先爭優活動,力爭培育5個以上有一定影響力的示范點。二是落實社會組織扶持政策。三是完善社會組織評估體系。四是加大對社會組織的監督檢查力度。
推進社會工作和社工隊伍建設。一是做好社會工作者培訓工作,認真執行社會工作者教育培訓、工資待遇、社會保險等制度。二是開展社會工作崗位設置試點工作,積極推進社會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的社會工作崗位設置,創新探索服務社工作的內容、方式和范圍,不斷擴大在群眾中的知名度、影響力。三是規范社工服務機構。
3.推進醫療救助工作轉型升級。一是創新機制,改善服務。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結算系統中民政服務對象數據庫,完善民政醫療救助與合作醫療辦公室、各定點醫療機構間的結算業務流程,做好醫療救助與相關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銜接,健全即時結報手續,努力使醫療救助“一卡通”更好地服務于困難群眾。二是加大投入,規范使用。醫療救助統籌金按全縣戶籍人口總數人均9元核定,努力做到當年度醫療救助金使用不少于籌措額的90%,更好地發揮醫療救助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完善政策,健全制度。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政策,積極探索住院定額救助、特殊病種項目救助等辦法,努力整合資源,科學設計救助標準,解決好最困難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進一步完善服務管理,簡化救助程序,充分發揮醫療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
三、做好五項民政基礎工作
1.著力提升社會福利保障水平。社會福利要實現普惠化、社會化。社會福利工作的對象要以全體老年人、孤殘兒童和殘疾人為重點。一是深入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辦理縣人代會“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縣老齡事業全面發展”的議案和鞏固全國養老服務示范縣為契機,進一步完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和管理機制,創新養老服務方式,提升養老服務能力,推動我縣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加快發展。二是圍繞“六個老有”的目標,進一步完善老年優待政策體系,夯實基層老齡工作基礎,不斷提高老齡工作整體水平??h老年活動中心建設要有實質性進展。三是認真貫徹執行孤殘兒童福利保障政策,提升孤殘兒童養育水平,維護孤殘兒童合法權利。四是認真做好福利企業管理工作,幫助福利企業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和節能減排,保穩定、求發展、促民生,使福利企業安置殘疾職工人數穩中有增,確保殘疾職工上崗率,依法保障殘疾職工合法權益。五是抓住縣慈善總會成立十周年契機,積極探索慈善事業發展新機制,目標是全年慈善捐款達到1000萬元,重點培育公民的慈善意識、慈善觀念,加強慈善宣傳,營造慈善氛圍,打造慈善文化,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大眾化和生活化。深入開展“愛心獻慈善”活動,進一步強化慈善救助力度,探索“造血型”救助方式。六是大力發展福利彩票事業,千方百計辦好中福在線銷售項目,確保實現市局下達的2500萬元銷售指標,努力提高福利彩票公益金總量和使用效益。
2.著力深化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社會救助要實現制度化、法規化。要堅持廣覆蓋、?;?、分層次、可持續的基本思路,推進和完善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一是進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的社會救助制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認真執行低保標準正常調整機制,逐步縮小城鄉低保標準的差別。深入開展低保規范化建設,完善低收入家庭核定機制,制定收入核定工作方案和核定不斷,健全基層社會救助民主評議制度,健全社會救助工作責任追究制度。二是進一步加大農村危舊房改造力度。落實2011年縣政府工作目標責任,保質保量地完成全年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180戶以上。三是進一步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完善城鄉困難人員醫療救助實時結報系統,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四是進一步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制度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緩解他們特殊困難方面的重要作用。五是完善救災救濟機制。做好減災、防災宣傳工作,認真執行救災應急預案。六是認真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
3.著力推進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優撫安置要堅持政策性和穩定性。一是全面貫徹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進一步完善撫恤優待自然增長機制,確保重點優撫對象的生活標準略高于全縣的平均水平,全面推行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一站式結報,努力解決他們在醫療、住房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二是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系,建立健全軍地聯席會議制度、軍民共建制度。三是認真組織開展春節和“八一”建軍節期間雙擁慰問活動,堅持定期走訪慰問駐軍和重點優撫對象制度,廣泛開展國防宣傳教育活動和“關愛功臣活動”。四是進一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完善安置對象安置補助金自然增長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扎實完成城鄉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和安置任務,實現退伍軍人從就業到創業的提升。五是認真落實軍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六是高度重視涉軍人員穩定工作,嚴格執行各項優撫安置政策,采取積極有效的幫扶措施,解決退伍軍人的合理訴求,建立健全退伍軍人信訪和維穩聯動機制,維護社會穩定。
4.著力加強社會工作基礎建設。社會建設要實現全面覆蓋。要進一步加大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力度,推動城鄉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均衡發展。一是深入實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以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為重點,繼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明確目標、創新探索,不斷完善長效管理機制。二是全面推進城鄉社區建設。積極爭創省級和諧社區建設先進縣,以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為重點,逐步實現社區服務全覆蓋,集聚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和自我互助服務資源,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2011年力爭全縣100%的村完成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任務。三是積極拓展“96345”服務面,配合縣黨員志愿者服務總站工作,打造黨員志愿者服務熱線,實現城鄉服務全覆蓋。四是切實做好撤村建居社區的建設、管理服務工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做好撤村建居社區的基礎工作。五是高度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工作,做到培育和規范“兩手抓”。重點扶持惠及民生的公益類民間組織、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專業經濟組織和適應社區發展的基層民間組織。同時推進社會組織評估工作,不斷創新社會組織管理手段,健全社會組織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社會組織的規范化管理。六是進一步理順社會工作管理體制,扎實推進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鼓勵社工人才參加職業水平考試,探索建立社會工作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保障制度,加強社會工作崗位開發與設置,推進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
5.著力規范社會事務管理工作。社會事務管理要達到優質高效。一是集中精力扎實做好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深化完善地名命名、地名標志、數字地名等工作,鞏固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建設成果,提升地名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深化平安邊界創優活動,健全平安邊界建設長效機制,完善依法治界工作機制,落實管理職責,確保邊界平安和諧。三是擴建西塘公墓,鞏固殯葬改革成效,堅持發展綠色殯葬,推動出臺節地葬法措施,促進殯葬事業健康發展。四是加強婚姻登記工作規范化建設,嚴格依法登記,規范登記程序,健全婚姻登記網上預約制度,提高服務質量。五是依法辦理收養登記,維護收養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確保收養登記工作健康、有序發展。六是繼續做好移民后期扶持穩定工作,加大幫扶力度,讓移民更好地融入當地,確保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