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信委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明確依法行政指導思想,加大依法行政推進力度
我委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依法治市為基本方略,堅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引領,認真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關于加強法制政府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以率先實現建設法治機關為目標,以推進依法行政為重點,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落實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制度機制,以落實依法行政各項制度、規范行政權力運行、依法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為切入點,著力推進經信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進一步增強全委依法行政的意識和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能力,為促進全區工業經濟跨越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強化組織領導,分解落實依法行政工作任務
堅持行政一把手負責制,進一步完善由分管領導落實本部門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機關的工作機制。認真落實依法行政各項制度要求,加強對本部門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導、督促和檢查,認真制定工作任務考核制度,層層分解依法行政各項工作任務。各相關科室要把依法行政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年終綜合測評。
三、加快行政職能轉變,強化行政服務舉措
以轉變行政管理職能為核心,按照政府、企業、市場、社會的不同功能定位,進一步理順關系,完善職能,推動機關效能轉型升級,實現“服務提質、效率提速、能力提升”的目標。變“審批”為“服務”,針對本委行政審批的事項、流程、時限等各個方面,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提出改進措施,努力做到審批行為規范、審批條件明晰、審批程序最簡、審批時限最短和審批成本最低,充分體現權力制約、高效便民的精神。建立完善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相關制度和長效機制,逐步建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網上運行機制。全面推進經信政務公開,完善經信系統信息公開的監督保障機制,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務信息,都要及時、準確、全面、具體地向社會公開。重點推進行政審批、各種政策措施和公務文件、重大活動安排等信息公開,健全依申請公開制度、明確依申請公開的內容和程序,規范依申請公開受理、答復工作。
四、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落實過錯責任追究制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人民法院司法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認真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和網絡監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企業等對經信工作的知情權、監督權。建立和完善行政執法社會評議制度,行政執法投訴和回訪制度,通過設立投訴電話、投訴信箱和網上投訴等多種途徑,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建立完善內部監管機制,通過制度監督,跟蹤檢查、督辦、考核等措施,對重大行政決策,行政執法事項和責任人實施全程監督。對有違法、不當行政執法行為或者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嚴格追究其行政過錯責任。
五、認真完善行政決策制度,努力提升行政決策水平
規范行政決策程序,進一步修訂完善本委《重大行政事項議事決策暫行規定》,對所涉及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集體討論決定。對重大決策必經合法性審查,決策不得超越法定權限或與法律法規相抵觸,未經合法性審查或者經審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領導班子討論,防止越權決策,違法決策。凡涉及經濟發展大局和企業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項目等決策事項,認真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評估,對由此引發的各種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
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按照區政府“六五”普法工作的日程安排和上級要求,啟動“法制機關”建設,開展全員學法、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培訓活動,推進學法經常化、制度化。重點落實領導干部學法制度,把領導干部學法作為日常工作安排。引導非公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參加法律知識培訓、協助經信委做好企業法律顧問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對相關行政執法人員實行法律知識考試、行政執法業務檢查考核和普法工作考核。進一步完善網絡宣傳平臺,創新普法宣傳形式和手段。大力開展普法活動,以知識產權保護宣傳日、節能宣傳周、“12.4”法制宣傳日等作為重要的宣傳平臺,開展法制宣傳進基層、進企業活動,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按照經信委和區法制宣傳領導小組的部署,完成“六五”普法規劃年度任務。
七、依法防范和化解社會矛盾,為經濟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
按照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落實行政調解責任制,建立健全由分管領導牽頭,相關責任科室參加的行政調解機構,預防處理、調解化解矛盾糾紛,及時對可能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個人極端行為、纏訪鬧事等危及社會穩定的案件進行風險預測、評估,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依法辦理信訪事項、強化信訪的實地調查,加大信訪的調解力度。對可以通過復議、訴訟等法律程序解決的信訪事項,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拓寬民意反映和回應渠道,及時全面搜集本部門各科室為民服務的職責規定報送“12345”政府服務熱線知識庫,構建言路暢通、辦理快捷、反饋及時的政民網上互動機制,廣泛聽取、搜集群眾意見,積極回應民意訴求,對社會輿論中反映的問題及時回應,及時整改,為經濟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