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文化發展的工作打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按國家規定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鼓勵對社會公益性活動、項目和文化設施等方面的捐贈。研究制定新政策措施,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各級政府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國發[]41號)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發[]4號)精神。建立健全有關專項資金制度;鼓勵文化單位開辦文化產業。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文化建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籌資為輔的文化建設投入格局。新聞媒體應加強對現行文化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宣傳。有關部門應對現行文化經濟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
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一)基層文化建設是中國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局部。也是實現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搞好基層文化工作,對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加強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全社會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基層文化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抓實抓好。各級政府每年至少研究一次基層文化工作,并向黨委作一匯報。
二、以推進城鎮建設為目標。
(三)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十五”期間。著力建設綜合性的鄉鎮宣傳文化站和村文化室。鄉村以社區為重點,抓好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社區和居民小區的配套文化設施建設,做到縣(區)有文化館和圖書館,街道有宣傳文化站和社區廣場,居委會有文化活動室。要在現有公共服務設施中開辟老年、少兒和殘疾人文化活動室,建設老年文化活動中心、老年大學(學校)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動設施和場所。有條件的地方組建業余劇團、文藝演出隊和各類文化協會。
(四)把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把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文化站作為重點列入建設規劃。各級城鄉規劃部門要會同文化部門。城鎮建設中,統籌規劃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新建居民小區和經濟開發區必需規劃和配套建設相應文化設施。新建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非經營性文化設施所需用地,可以劃撥供地的各級人民政府應優先劃拔;采用有償方式供地的應地地價上適當給予優惠。城鎮建設確需征用文化設施用地,必需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時進行,并保證重建的規模不低于原有建設規模。
防止文化設施被擠占、挪用。已被擠占、挪用的文化設施要堅決限期收回。逾期不交的單位或部門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要采取多種方式開放機關、學校、部隊、企業等內部文化設施,五)切實加強文化設施的管理和利用。充分利用和管理好現有的文化設施。為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提供方便。加強對城鎮大型露天文化活動場所,特別是文化廣場的管理和使用,各級文化部門要搞好活動的組織和安排。
三、努力建設一支穩定的專兼結合的文化隊伍
(六)推進基層文化機構人事制度改革。市縣鄉機構改革中。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鄉鎮設置綜合性宣傳文化機構,成立集宣傳、文化、廣電、體育為一體的宣傳文化站,配備12名專業人員。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關心和協助基層文化工作者,為其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保證工資的按時足額發放。為了落實“2131工程,各地要重視解決農村電影放映隊伍編制問題。
(七)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文化隊伍。改善隊伍結構。促進基層文化隊伍整體素質不時提高。
(八)大力培養和發展民間文化隊伍。鼓勵民辦社會文化團體、民辦文化類非企業單位和文化經營戶的發展。發展文化事業。定期培訓民間文化隊伍,注意發揮民間藝人的作用。完善民間文藝團體注冊登記和監督檢查制度。各類文化競賽和交流方面,民間文藝團體和民間藝人享有與公辦文化事業單位及人員同等權利。
四、以開展文化活動為重點。
(九)利用現代科技推動先進文化傳達。建立文化信息網絡服務體系。提高資源共享水平。有計劃有方法地整合和開發現有圖書、音像、信息等文化資源,以發展數字文化網絡為突破口,為群眾提供健康、快捷、豐富的經濟信息和文化服務。特別要從提高農民的閱讀水平和質量入手,普及網絡應用知識,協助農民治愚脫貧。
(十)積極繁榮社區文化。充分利用街道宣傳文化站、社區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等現有設施。新余率先”塑造新余人新形象”等主題,積極探索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形式;積極發揮社區內各種專欄、板報的宣傳教育作用。高度重視并積極引導社會舉辦和群眾自發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
(十一)推進基層文化活動方式的創新。以創建社會文化先進縣(市、區)為龍頭。帶動民間民俗文化產業發展。利用農閑時間和傳統節日,形成以節日為龍頭、季節為階段、地域行業為特色、大中小活動相結合的系列化的文化活動新格局。努力搞好農村電影發行放映工作,力爭實現每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鼓勵發展庭院文化。積極組織好文化下鄉活動,著力建立和健全常下鄉的機制,努力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問題。
(十二)加強對文化市場的培育和管理。要根據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實際。逐步建立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內容豐富、健康規范的文化市常積極引導群眾的文化消費,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的管理,整頓和規劃文化市場秩序,堅決制止傳達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內容的違法活動。縣(區)人民政府要加強文化市場的管理機構和稽查隊伍建設,落實人員編制和日常工作所需經費,采取培訓等方式,不時提高執法隊伍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
五、以加大文化投入為保障。
(十三)加大文化投入力度。把文化建設所需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設定政府投入和設施建設規范,重點填補圖書館、文化館(站)建設空白點,消除“空殼(文化站)市財政應安排一定資金,支持全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項目建設,對文化“三下鄉”和全市性重大群眾文化活動給予適當投入。縣(區)政府應在這些方面配套給予布置。要對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公益文化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給予必要的經費保證。切實加強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維護,扶持有代表性和有影響的民間民俗藝術活動、藝術項目,資助民間藝術的傳承及其資料的搶救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