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區科技部工作匯總及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科技廳的具體指導下,以落實我市“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為主要任務,以科技項目建設為總抓手,圍繞“兩區”互動、強工興城,科學發展、奮起趕超的奮斗目標,突出科技項目人才對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科技創新、爭資爭項、科技惠農、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重點,在推進產學研相結合上,在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上,在推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上,在推進科技系統效能建設上,都取得了新的進展,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
一、年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今年來,爭取國家、省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2項,共獲省以上支持經費1242萬元(其中:國家級14項,資金755萬元;省級49項,資金887萬元)。比上年增長89.7%。組織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68項,安排資金560萬元,比上年增長40%。經省級驗收、鑒定的科技成果9項,市級36項,比上年增長12%。獲省科技進步獎項目4個。全年技術貿易交易額穩中有升,累計實現合同成交額8209.39萬元。全年專利申請量400件、授權量180件,均比上年度增加30%。完成農民工培訓10萬人次,促進農民工就業1萬多人次。
1、突出發展高新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我市企業技術創新水平
推薦新型環保材料有限公司列入了09年度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并獲600萬元無償資助;在全市開展了重點扶持培育十個科技創新項目和十個創新企業的活動。推薦了長江玻纖有限公司“年產3000萬米電子級無堿玻璃纖維布產業化項目”和奧盛()鋼線鋼纜有限公司“高性能預應力鍍鋅鋼絲”兩個項目申報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并獲科技部年國家級火炬計劃立項。推薦了武寧工業園申報“省綠色照明高新技術產業園”,已被省科技廳批準。推薦糧油機械廠(有限公司)、奧盛()鋼線鋼纜有限公司和無線電廠申報并通過了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使我市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5家。以市政府名義下發了《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我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若干意見(試行辦法)》,并出臺了《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暫行辦法》,并在有限的三項經費中擠出26萬元用于東升科技企業有限公司等6個在孵企業開展科技研發活動,為培植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營造了科技創新環境。
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并將支點放在政策落實和主攻重大產業化項目上。成立了領導機構,制訂了實施意見,落實了相關政策;結合優勢產業基礎,確定了10個優勢高新技術重點產業為主攻項目。江銅、星火有機硅、彭澤核電站等重點項目建設順利實施。
2、創新科技大開放思維,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
在鞏固年我市開展的科技對接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加大了對外科技合作的力度。一是組團參加了“省技術、人才、項目”對接活動。征集了93家企業113項技術需求;組織了40余家企業分別參加光伏、生物醫藥以及投融資洽談會;促成了新型材料環保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與國內知名院校所在會上簽約。二是開展了09年度清華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結合我市實際,共征集了中船707所分部等3個單位16項技術需求供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來潯開展社會實踐,以求通過校企合作解決制約我市企業發展中關鍵技術的“瓶頸”。三是積極協助省科技廳促成共青城投資公司與芬蘭數字生態城有限公司就“共青城中芬數字生態城開發應用研究”項目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四是促成了校企合作。為進一步充分挖掘我市礦產的潛力,做大做強,我局積極促成了湖南中南大學與修水湘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就“用大孔弱堿性樹脂從廢液中回收鎢的方法”項目開展了科技合作,使企業鎢回收率高達97%以上,刷新了國內同行業最高水平,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益。組織我市部分制造業示范企業參加了“年中國制造業產品創新數字化國際峰會”。五是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推動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抓住建設湖生態經濟區的機遇,推動環湖區的發展,我局積極加強與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爭取更多資源支持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邀請了中國科學院農業項目辦主任等一行9名專家到我市進行湖生態區科學考察和作農業生態科技講座,并在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地合作工作站,為中科院與開展院地合作共建湖生態經濟區構架了橋梁。
3、加強科技計劃管理,科技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
今年市科三經費圍繞“強工興城”,重點向工業項目傾斜,安排工業項目資金占全年資金總數71%。并突出安排了“年產240萬只TM—1型低膨脹重質蜂窩陶瓷蓄熱體”等10個重點產業化項目。為幫助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深入工業園區150多家企業,先后兩次開展企業技術、人才需求征集活動,并將征集到的210多項企業技術、人才需求在和科技網。組織南昌大學、科學院、學院等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66名科技人員到我市66家企業開展技術服務,開展技術合作項目66項。特別是為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產品品牌有了新的突破。今年,被省科技廳列入省新產品三項的企業有18家,產品有35個,較上年度翻番。列入省首批自主創新產品并錄入政府采購目錄的企業有20家、產品40個,數量在設區市中位居前列。加強了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依托中船長安消防設備有限公司組建了“省消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獲批準,實現了我市省級研究中心零的突破;大力培育優勢科技創新團隊,圍繞有機硅玻纖、船舶制造等產業發展,在我市首次實施了學術學科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計劃,電子信息、有機硅、高新材料、生物等領域重點培育了一批科技創新團隊,其中中船集團707所高工陳建萍被列為省第十三批“學術學科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是今年我省設區市中唯一的一位。
4、實施科技入園工程,科技服務工作重心前移
根據省廳要求開展了“科技入園”活動。通過科技入園,宣傳了黨的科技政策,促進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引進了一批急需的技術人才,提高了園區的科技創新能力,解決了部分企業的技術需求,強化了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密切了園區與科技部門的關系。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永修、修水、都昌、湖口、廬山區等縣(市、區)生產力促進中心進駐園區開展了“機構、項目、政策、服務”四個入園。為進一步提高入園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對入園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并建立局領導、業務科長“周二園區值班”制度,實現科技服務工作重心前移。并取得了明顯成效:組織了園區16家企業申報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21項、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家、市優秀發明人獎2項,共爭取各類科技計劃14項,獲資金支持358萬元。
5、著力推進科技惠農,科技助推農村發展成效明顯
一是重大農業科技項目實施成效顯著。今年,我市1項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和2項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順利通過驗收。新增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項目1個。二是“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持續豐產增收。糧食豐產工程示范區雙季稻畝產達到1100kg的新高。三是大力開展農村星火科技培訓,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全市共選派了591名科技特派員深入239個村場,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1096場次,培訓農民77335人次,實現科技開發項目56項,引進推廣新技術127項、新品種142項,創建了經濟利益共同體112個,形成龍頭企業36家,拉動新增項目投資2.28億元,直接帶動10477家農戶實現增收致富。都昌縣科技局被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并有兩名個人獲得“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我局投入經費3萬多元,從科技部購買最新的星火培訓教材5000多冊,及時發放到縣區和學校,為農村星火科技培訓的進一步深入開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進一步完善和創新農村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了我市9個國家級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其在農業技術培訓、產業示范與輻射的樣板和窗口作用,引導我市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五是加快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著力推動我市的兩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建設,大力促進園區產業鏈和龍頭企業的發展。廬山生態農業科技園09年新開發種植面積1100畝,引進新品種13個,推廣新技術3項,實施科技計劃2項,幫助園區從南京農大引進優質早熟梨新品種‘明水’和示范推廣‘紫葉加拿大紫荊’,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香港年豐實業有限公司和臺灣大江懋科技有限公司在園區進行生態農業開發。湖水產科技園進一步壯大規模,新引進了芳蘭湖藍琪休閑漁莊等2個項目,使園區建設累計總投資達到9600萬元,年園區生產彭澤鯽夏花1.55億尾,冬片40萬公斤;生產黃顙魚寸片5000萬尾,冬片5萬公斤;生產商品魚50萬公斤,年產值6500萬元。
6、狠抓知識產權工作,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預計全年專利申請量400件、授權量180件,均比上年度增加30%。為了提高全民科技創新意識,組織了一次題為“企業發展與知識產權保護”座談會。邀請了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賴光松來潯作“知識產權制度”專題講座;在學院舉行了一次知識產權保護義務咨詢活動;為提高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儀表廠舉辦了專利知識培訓班。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大安程控工程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液自動控制機構”項目參展深圳高交會,被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看好。完成了學院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工作,并通過了驗收,同時申報了星火有機硅廠第四批全國知識產權試點單位。做好了專利資助工作,下達了105項專利申請費用資助計劃,申報省級資助2項。做好了市第二屆優秀專利發明人獎評選,評選出十名優秀專利發明人。
7、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科技工作效能有了明顯加強
一是采取多種辦法查找和了解機關效能和科技發展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做好整改;二是多渠道接受效能監督;三是創新了服務方式。繼續深入開展“四百”活動,即“聯百校、進百企、下百村、做百事”活動;建立局領導、業務科長“周二園區值班”制度,大力開展科技入園行動等;四是做好了政務公開工作,在以前的基礎上擴大了政務公開的內容,提高了行政行為的透明度;五是加強機關干部的整體素質,采取了機關干部“每人講一課”、下基層調研并交流調研文章的辦法提高干部素質;七是健全完善了28項規章制度。八是做好了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提升了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少,新辦法出臺后近兩年認定的只有五家;
二是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還未從根本上形成,企業對政府科技投入還存在一定的依賴性,自身的創新能力還不夠強。
三、明年的工作思路
總體思路:以科技創新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政府《關于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的實施意見》,圍繞強工興城抓科技,圍繞產業發展抓科技,圍繞民生抓科技,圍繞新農村建設抓科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實現我市趕超發展。
工作目標: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增加1%;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增加一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0%;專利申請和授權增長20%;向上爭取省部級項目資金增長20%;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0項,技術貿易成交額1億元以上。科技進步綜合水平在全省的排位爭取前移。
主要措施:
1、突出主體,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提高我市自主創新能力的重點工作。因此,要注重發揮好“五個作用”:一是注重發揮政府推動作用,大力營造科技創新環境,突出重點產業發展,重點培育10個優勢高新技術產業;二是注重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著力構建技術創新體系,重點培育十個科技創新項目和十個科技創新示范企業,繼續搞好“雙十佳”的評選。三是注重產學研互動作用,努力培育企業創新能力,促進校企合作,共建研發機構;四是注重發揮知識產權引導作用。實施企業知識產權培育工程,強力推進自主創新,降低對外技術依存度。五是注重發揮科技項目引導作用。科三經費實行傾斜,鼓勵申報高新企業和申報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
2、建好母體,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一是要建好市縣兩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不僅要做到有臺有網,而且要做到技術先進,資源豐富,功能完善,運行高效,安全可靠,能有效滿足我市科技創新需求,使我們為科技創新的服務范圍得到大拓展。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要向創省級中心目標努力。二是要通過發展科技孵化器的建設,提供引進技術人才項目進行創新的平臺。使各類高端人才在創新有陣地、創業有舞臺、發展有空間。年要創建省級孵化器。三是要通過建設企業內部的技術中心、實驗室、博士工作站、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等研發平臺,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四是要強化創新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
3、提升載體,加大園區科技服務力度。
(1)加強特色高新技術基地和園區的建設。如國家火炬計劃星火有機硅產業基地、共青中芬數字生態城、武寧綠色照明高新產業示范園等。
(2)提升民營科技園、農業科技園、農業示范基地的功能,使科技園區這個載體真正成為高新技術創新研發的基地,高端人才集聚的搖籃,高層次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平臺、高品位現代化的科技園區。要大力開展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活動,在此項工作上要創特色;要大力實施農業化示范工程,通過興建示范園、示范村、示范戶,發揮科技示范作用,實現以戶帶村、以村帶鄉、以園帶業,形成農業科技示范新模式;要大力培育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科技含量高的農產品龍頭企業;要大力發展新興優勢產業,通過引進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新品種,發展綠色和有機農業,提高農產品優質率。
(3)進一步拓展科技入園工作。不僅每個縣都要有生產力促進中心,而且都要入園。不僅做到政策、項目、技術、服務入園,還要做到專利申請、項目申報、研發平臺建設、高新企業發展、科技進步獎五個明顯增加。
4、完善一體,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促進產學研的合作一體化。廣泛開展科技人才項目對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擴大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大開放創新力度,完善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
建立“三種合作機制”:一是政府部門與重點院校所的戰略合作機制,簽訂協議,共建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科技合作;二是企業與高校所的長效合作機制;三是與國外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機制等。
通過“四個依托”加快成果轉化:依托民營科技園加快成果轉化;依托科技企業孵化器加快成果轉化;依托科研院所加快成果轉化;依托科技對接、推介會等形式加快成果轉化。
通過開展“雙招雙引”活動加速成果轉化。即將招商引資與招商引智結合起來,取得成效。明年的招商引資一定要取得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