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信局上年工作總結和下年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市經信局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全力統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快工業技改轉型升級步伐,扎實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全年工業經濟發展目標,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發展推進戰。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主要經濟目標完成情況。
1.規上工業總產值。1-5月份,全市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90.9億元,同比下降7.1%。
2.規上工業增加值。1-5月份,全市累計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1.8億元,同比下降9.6%。
3.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5月份,全市工業投資累計完成8.1億元,同比下降57.9%。其中技改投資完成5.1億元,同比增長24.3%。
4.預計上半年,全市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14.6億元,同比下降2.1%,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7.5億元,同比下降3.6%;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同比下降47%;完成工業技改投資7億元,同比增長45%。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1.強化責任抓落實。為統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市經信局強化落實三層責任機制。一是強化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局機關8個包保責任科室劃片負責監管131家規上企業復工復產,每個科室每2-3天至少開展一次督查,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對照指導意見抓細抓實防控措施,實現督查常態化和全覆蓋;二是強化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建立督導員制度,對每戶規上企業,由經信局和屬地鎮街各抽1人,向企業派駐督導員,專司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突出疫情防控,突出企業服務,突出政策宣講,全力推動企業實現復工達產;三是壓實主體責任。通過發放《全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明白紙》、《致企業和全體職工的一封信》、《疫情防控工作提示單》等,全面深入開展疫情防控宣傳,要求企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政策、防控工作方案和指導意見12個方面管控要求,確保企業責任到位、人員管控到位、措施落實到位。至3月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除3戶政策性關閉之外,全面復工復產,沒有出現一例感染者。
2.建立專項幫扶機制。牽頭制定并組織實施了我市《落實市“四送一服”第九工作組暨市“四送一服”“三包三抓”專項行動方案》,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工作。一是開展“三包三抓”專項行動。牽頭建立了《市級負責人常態化聯系重點企業機制》、《市級負責人包保2020年擬開工重點工業項目機制》和《產業鏈鏈長群主機制》等三個常態化機制。二是全面紓解復工企業困難。疫情期間,市“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各工作組,通過現場走訪調研、線上辦公等多種形式,協調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復工復產期間,共為企業購置口罩18萬余只、測溫槍170多把,保證規上企業口罩供應。經信局8個包保責任科室劃片負責協調解決131家規上企業復工復產中存在問題,期間共摸排56家企業用工、防疫物資、原料供應等7個方面共85條問題,并逐一落實解決。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牽頭制定了《關于應對病毒肺炎疫情鼓勵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建立生產企業綠色通道等。同時,實施企業稅費減免、就業穩崗、加大金融支持等措施,著力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疫情期間,通過釘釘平臺網絡直播功能,組織我市100多家企業開展“新修訂的市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及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工業部分”線上培訓會,幫助企業深入理解文件精神,熟悉申報程序,兌現了2018年度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獎補資金(工業類)1778.82萬元,涉及9類項目,惠及158戶企業,有效緩解我市復工企業資金壓力。
二是強化經濟運行調度。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按月召開經濟運行和投資調度會議,提高調度規格,及時掌握分析全市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實行分片對接、包保、督查、服務,量化序時進度,加大督辦力度。
三是加快工業項目建設。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工業投資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月平均量。復工復產后,我局進一步對前期摸排的新項目現場核實,積極幫助企業協調土地指標、用水用電等問題,制定了28個項目推進表,每個項目都安排專人指導、督促項目推進,目前工業投資不斷加快,技術改造投資增幅已由負轉正。一是摸排項目開展入庫工作。今年以來已推薦30個項目列入“市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度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其中新開工項目21個,續建項目3個,竣工項目6個。推薦9個項目列入省2020年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導向計劃。上半年,上半年共辦理19個項目備案,18個項目入庫市工業固定資產項目庫。二是抓好重點項目推進工作。年初成立市工業項目推進領導組,認真摸排和研判,建立了市級負責人包保擬開工重點工業項目機制,市領導定期參加調度,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目前已有13個項目開工建設。
四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市重點扶持項目資金支持,及時通過經信局網站及短信平臺進行,積極組織相關企業開展申報。上半年,已經爭取2個企業項目兌現了市固定資產獎勵資金369萬元。組織了中材水泥等3個企業項目申報財政增量貢獻獎勵資金,推薦菲力克斯等4個企業項目申報市固定資產補助資金。
五是促進融合創新發展。一是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牽頭擬定了《市智能制造產業鏈發展工作方案》。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壯大企業規模,引導規上企業創新發展,加大科技投入,著力提高企業研發設計能力,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新產品質量水平和培育創建品牌。今年以來,已遴選審查推薦云海鎂業有限公司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富煌鋼構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皖維皕盛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企業申報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富煌木業有限公司申報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同時,共遴選推薦了1家企業申報市級智能工廠、12家企業申報了市級數字化車間。通過引導企業智能制造轉型從而著力實現產業高端、技術高新、產品高質、企業高效的高質量發展目標。二是持續推進《市“萬家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采取統籌布局、精準對接的方式,已經促進71家企業上云。三是順勢而為、統籌謀劃,牽頭成立了市推進5G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電信運營企業、鐵塔公司等單位召開了5G建設工作推進會,摸清了現狀、分析了問題、審視了困難,為市十四五通信基礎設施規劃打下基礎。四是全面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市經信局多方聯動學院、居巢經開區、市科技局、中科智城等相關設計島建設成員單位積極作為,促成市2020年“產學研用”專項對接會順利舉行,幫助工布智造和康睿服飾分別與學院簽下“產學研用”合作協議。五是積極開展第七屆省工業設計大賽相關準備工作,共征集遴選7件作品參賽。六是積極幫助佑華勞保用品有限公司和康睿服飾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間轉產一次性口罩等防疫物資,有效地保障了市各單位復工復產復學。
六是加大銀企對接力度。一是摸排工業企業融資需求60多家,資金需求4億多元。重點摸排上報單戶企業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余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企業,共摸排9家企業,涉及參考貸款基準利率定價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余額6.23億元。二是摸排復工復產的重點項目建設融資需求。截止到目前共上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項目20個、省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3項,其他重點項目2項,涉及融資需求11.41億元。三是召開銀企對接會。年初,銀企對接會在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召開。中國銀行和強力漁業、海風門窗等15家企業代表參會。企業對接會目的在于發揮政府橋梁作用,建立銀行和中小微企業長期穩定的溝通合作機制,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解決企業融資難的突出問題,促進我市經濟快速發展。四是搭建銀企直接溝通橋梁。幫助有融資需求的企業直接與銀行搭建溝通橋梁,推薦卓越電力、市程氏玻璃等企業融資1100萬元。
七是強化安全生產監管。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原則,以強化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素質為著力點,推動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識進企業,全力做好民爆行業、非煤礦山等企業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大力推進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常態化實效化和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制度化規范化。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產保障。一是修改完善了《市經信局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市經信局涉企安全應急預案》《市經信局地震應急預案》。二是根據市安委會統一部署,結合工作職責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安全生產集中整治行動,著力提高抓安全生產政治站位,加強了安全生產的監管,督促整改了一批安全隱患,杜絕了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三是根據《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省民爆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民爆行業實際,啟動開展市民爆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四是開展了以“消除事故隱患、筑牢安全防線“為主題的第19個安全生產月活動,機關及所屬相關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廣大干部職工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得到了顯著提高。
八是規范議案提案辦理。今年我委共承擔議案(建議)和提案共27件,其中人大代表建議主辦2件、協辦3件,政協委員提案主辦10件、協辦12件。局領導親自領辦督辦,6月底前已經全面完成答復工作,辦理全部達到四個百分百滿意率。
九是規范執法依法行政。為規范我局行政執法檢查行為,進一步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制定了《市經濟和信息化局2020年度“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計劃》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雙隨機、一公開實施細則》并在網站公示。完善了抽查事項清單,重新錄入了“一單兩庫”。規范執行“三重一大”事項等政務公開制度。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主要目標任務
1.運行計劃安排。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
2.投資計劃安排。全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其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
3.規上企業計劃安排。全年新增規上企業18家。
4.節能降耗計劃指標。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達到市考核目標。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推進平臺載體建設。主動對接市主城區產業轉移部門和企業,進一步推進工業載體建設,突出主導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結合“巢北產業新城”和“板塊經濟”建設好產業轉移承載地、特色產業集聚區。著力打造省級鎂基新材料戰新產業集群(基地)、皖維新材料產業集群、裝配式建筑產業集群和漁網具產業集群(基地)。
二是強化經濟運行調度。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動態和存在的具體問題,把握運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加強對全局性問題、重大問題的專題研究,并及時提出措施建議。重點梳理對全市經濟影響大、權重大的重點企業(海螺、皖維、中材、富煌恒德、富煌木門、華能電廠、湖濱機械、巢鑄、云海、今辰等),專門服務調度,協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千方百計幫助企業增加訂單量、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特別是要多方幫助中材水泥釋放產能,解決原材料不足問題,一企一策實實在在幫助紓困解難。要繼續關注“一套表”制度的推進工作,確保科學有效的將工業發展成績展現出來。
三是加快工業項目進度。圍繞我市今年重大項目,做好推進在建工業投資項目的服務和協調工作,積極幫助和解決有關矛盾和問題,促進工業項目按期按質建成投產,促其盡快達產達效,形成現實生產力,為我市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添后勁。重點加快推進皖維偏光片、膠片、竹田汽配、云海1000萬只方向盤骨架、歐菲光光學光電產業基地項目在7-8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同時,抓好工業項目開工入統,對在庫的項目實現應統盡統,應報盡報。
四是爭取項目資金扶持。充分利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項目扶持政策,認真組織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項目扶持資金,同時做好企業項目申報跟蹤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申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促進企業增產增效。
五是抓好規上規上培育。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成長性好、有發展潛力的小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通過制定發展目標和扶持政策,重點扶持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的中小企業,促進企業規模擴張,做大做強骨干企業,增強我市經濟發展后勁。
六是扶持產業轉型升級。以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借力“互聯網+”實施“兩化”深度融合,全力實施“調轉促”,引導和扶持漁網、鋼構、建材、錨鏈及礦山機械等傳統產業向創新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智能制造轉型。引導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大力引導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幫助引導企業發展網絡創新平臺和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實施“企業上云”計劃。提升企業精益化生產、管理等方面水平。深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疏通科技成果的轉化通道,幫助企業提高數字化水平,加快培育新動能。大力推動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及工業云平臺建設工作。大力引導發展服務型制造,通過建立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動智能化生產,實現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七是深化雙創示范帶動。按照市創建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的要求,借助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通過政策引導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業創新資源,積極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專業化服務機構和個人積極參與搭建創業創新與市場資源、社會需求的對接通道,為我市各類創業者、服務者提供廣泛平等參與的快捷、高效、便利的創業創新環境。
八是修訂完善工業政策。積極參與修訂我市2020年支持工業發展相關政策文件,目前新修訂的《市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初稿已擬定,待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后出臺。
九是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結合開展常態化“四送一服”和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了解企業在建設、生產、流通等環節中存在、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梳理,提交有關部門限期辦理,有效地緩解企業融資難、招工難、用地難及其它方面困難。精心、用心、熱心為企業做好服務工作,努力當好企業“娘家”,著力優化企業營商環境。
三、存在問題與不足
一是受域外疫情影響。企業出口外貿訂單減少或取消,普遍開工不足,PVB、紡織、服裝、漁網、制鞋、電子等產品庫存增加。如:皖維PVA1-5月份出口5300萬美元,同比下降13%。槐林鎮9家規上漁網企業1-5月份產值僅7596萬元,同比下降35%;二是復工不能達產。水泥、商混、新型墻材、瀝青攪拌站等企業雖然復工復產,但受基建復工實物量緩慢增加影響,此類企業達產還需要有個時段,如:恒德智能去年同期產量9.15萬噸,今年同期7.93萬噸,降幅達13.3%。新型墻材企業普遍比去年同期減產30%以上;三是個別影響大的企業因原材料不足,產能無法釋放。如7410工廠原料配件產地在武漢市,疫情影響產值達28%。中材水泥,雖然3月底就正式復工復產,但因原料不足,產能不到正常的40%;四是環保關停企業拉高去年同期基數。受長江流域生態環保影響,威力水泥、宏光礦業、蓮塘建材3家企業停產,皖維水泥、中材水泥因部分礦山關停不能滿負荷生產。因環保影響,今年比去年產值直接減少21億元,占比8%,在增量產值不足情況下,現有存量企業2020年復合增長要達到22%才能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困難非常大。五是增量產值貢獻明顯不足。目前我市今年已開工工業項目13個,除了優泰、雅戈爾、皖維1萬噸樹脂、中材PC板、宜安云海二期項目有望年內建成投產,其他項目預計跨年度建成,年內不能產生統計產值。六是工業投資受去年同期增速快影響,導致上半年完成增長目標困難加大。2019年,我市完成工業投資36.4億元,增長29.5%,其中2019年上半年完成23.6億元,占全年目標70%。今年初受疫情影響,工業項目開工不足和延遲,導致工業投資雖然降幅在逐月收窄,但始終在超低位。目前有13個工業項目開工,協議總投資71.6億元,入統的10個項目分別是:皖維1萬噸樹脂項目、鯀公漁具項目、槐祥糧食科技產業園項目、雅戈爾年產1萬噸智能數碼紡紗項目、巢能鋼構項目、優泰隔熱條項目、旺角食品擴建項目、宜安云海二期項目、云海鎂業三期項目、今辰藥業醫藥產業園項目,尚有3個項目計劃7月份入統,預計10月份工業投資轉入正增長,全年可以完成預期目標任務。
四、意見建議
建議完善考核約談機制。要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聚焦“四個對標”,全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堅持“以實績論英雄”,增加2020年度目標任務考核中工業發展3項考核項目的分值。承接省、市月度考核、約談機制,建立對各鄉鎮、街道、經開區的3項經濟指標任務完成情況季度考核機制,進行末位約談,充分調動鄉鎮發展工業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確保完成各項年度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