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發達國家低碳經濟發展的比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低碳經濟發展的比較分析
(一)國家低碳的戰略比較
無論是英國、日本還是美國都把低碳經濟的發展提高到一個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都力爭在低碳經濟中占據主動地位,并希望在政治和科技方面發揮起其領袖作用。希望把低碳經濟作為一個刺激經濟的新的增長點。但是在國際舞臺上,英國、日本的表現要比美國積極的多。據統計英國、日本無論是政黨還是民眾都一致支持低碳經濟。但是美國國內卻有不同的聲音,雖然美國總統奧巴馬作出了減排的承諾,但是他的堅決表態與美國國會的不力配合,使得美國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上讓人持懷疑態度。美國不主動承擔作為發達國家且作為最大的排放國家所應承擔的責任卻對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力推所謂的碳關稅的貿易壁壘。但為了繼續維護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實施了新的能源政策,就為了建立碳關稅市場。相比于布什政府而言,奧巴馬在應對氣候問題的態度相對積極,希望借此樹立美國國際減排的新形象。顯然,美國目前在低碳經濟的國際舞臺上并沒有占據制高點。但是美國在低碳經濟的投入和執行力上卻毫不遜色。
(二)低碳經濟的技術創新
自能源節約的理念被提出后,各國都在積極發展本國的節能減排技術,都力圖掌握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技術。在各種動力的推動下,經過各國研究人員的努力,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節能減排技術,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世界低碳經濟也因此看到了曙光。英國的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是其技術創新的主要發展方向,并且英國已經該掌握了該技術。碳捕獲與埋存技術可以將排放的二氧化碳捕獲,埋藏在地底深層以達到減排的目的。通過運用該技術可將二氧化碳減排成本降低30%,可以說這項技術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另外,英國發揮其海島國家的優勢,注重發展海上風能、海藻能源等低碳清潔能源,并在該方面居于全球領先水平。目前英國已經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海洋能源中心和第一個并入電網的商業波浪能發電站。日本因為國家能源的缺乏和地理位置不足等因素,也較早開始低碳技術的研究。注重尋找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開展潮汐能、水能、地熱能等方面的研究,經過研究人員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經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特別是這幾年在光伏發電技術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自2002年以來,日本的太陽能電池的產量多年占據了世界產量的半壁江山,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設備出口國。雖然美國是低碳經濟的后行者,但其作為超級大國的力量卻不可小看。美國主要發展太陽能、風能、智能電網和節能增效技術,并已經擁有明顯的優勢。其太陽能和風能技術處于迅猛發展之勢,大有趕超日本之意,2008年美國太陽能和風能的總裝機量分別為918.3萬千瓦和2530萬千瓦,增長率分別為16%和50%,目前美國是世界上風能發電裝機總量最大的國家。在節能增效方面,美國注重汽車的節能,力求將汽車的能耗降到最低。汽車節能的同時,也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一舉兩得。
(三)調控手段的不同
各國調控手段主要在低碳立法、低碳市場、低碳政策和低碳產業四個方面。英、美、日三國在低碳經濟的調控上,既有很多相同點,又有各自側重的不同點。英國自2003年提出低碳經濟的理念后,在2008年頒布實施了《氣候變化法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溫室氣體減排立法的國家。日本關于低碳經濟的立法是1979年的《節約能源法》。2003年日本再次頒布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的《可再生能源的標準法》。2008年,日本國會通過《能源合理利用法》和《推進地球溫暖化對策法》。由于美國對待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積極的態度,直到2009年6月美國才完成了《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用立法來規定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權(碳排放權)限額。立法只能規范國家行為和引導民眾,但是如果要真正發展低碳經濟,讓其完全運作起來,就必須建立低碳市場,讓“碳”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自由競爭交易。就英國、美國、日本而言,目前為止,英國和美國建立了相當完備的低碳市場,其中英國的市場更趨于完善。低碳政策是各國政策調控低碳經濟的又一重要手段。低碳政策主要包括開征碳稅、建立貿易機制和節能增效等方面。英、美、日三國近年來已先后開征碳稅,都通過政策對多個方面如: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節約等作出規定,并且利用技術手段降低能耗。低碳經濟興起后,世界各國積極響應并試著從產業政策和產業規制兩個方面促進低碳產業的發展。主要發達國家重新調整價值鏈的分布,向低碳產業傾斜。通過政策鼓勵和支持有潛力的企業擴張、重組、轉型,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集中。加大政府投資,注重低碳商用技術的研究發展。在實施各種產業政策的同時,一些國家也在制定各種產業規制,如:規定一些產業的能耗標準、建立節能標準制度等。
(四)資金投入的力度和扶植產業的差異
英國的《英國氣候變化戰略框架》曾指出低碳革命的影響之大,可以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媲美。英、美、日各國也是看到了低碳革命的巨大潛力,近年更是加大在低碳經濟上投入。英國為了完成2020年碳排放目標,僅在能源部門之外的、以扶植企業提高能效的投資就達1.9億英鎊。另外英政府在實施電力改造方面投資600萬英鎊研發智能電網。為了引導民眾向低碳生活方向轉變,英國又投資32億英鎊用于居民住房的節能改造,還向低碳轉型有困難的家庭累計發放了200億英鎊的補助金。為了配合立法、發展低碳經濟,日本經濟產業省決定投入2090億日元,發展清潔汽車技術。2008年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宣布投入300億日元進行低碳技術的革新。同年又向21個非洲國家提供總額為9210萬美元的低碳援助。在2009年的財政預算中對環保車的減稅、對節能投資的減稅和對中小企業的減稅總數達到6400億日元。隨后在2009年4月份,日本提出一項總額為154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用來實現能源的“低碳革命”。美國作為經濟強國,雖然在08年的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經濟復蘇仍顯乏力,但其在低碳經濟上的投資卻毫不吝嗇。僅在2009年1月,美國用于增加新能源產量的投資就有1500億美元。2月份,美國出臺了《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提到對低碳經濟的投資就多達7870億美元。奧巴馬政府在2010年的預算支出了1700萬美元用來實施環保署的溫室氣體公報制度。很明顯美國試圖通過低碳革命,實現美國經濟新的飛躍。
二、對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啟示
(一)結合中國國情,走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之路
我國目前處于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時期,是一個能源進口大國,容易受能源供給國能源戰略的影響。我國需要利用幅員遼闊、地貌多樣、江河眾多等優勢,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等清潔能源,加快低碳能源產業的改造和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轉變我國目前高耗能的能源產業結構,維護我國的能源安全。我國低碳經濟的起步也相對較晚,要想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的步伐,掌握與國情相適應的低碳技術必須對低碳經濟的多個方面如:產業調整、技術研究、政策實施、資金投入、市場建立等進行統籌規劃。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統籌中央與地方、城市與農村以及國內外低碳經濟的協調發展,讓我國低碳經濟真正造福于民,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征收碳稅,減少貿易壁壘
征收碳稅是發展低碳經濟的一項政策措施。雖然我國的一些產業仍處于發展狀態,開征碳稅可能對某些企業造成不利影響,但是從國家長遠發展和生存來看是有利于國家的。政府可以合理規定征稅范圍,對困難企業提供適當的補助來緩解企業的壓力,并且將稅收用于國內減排,為當今社會服務。開征碳稅可以使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力推的碳關稅失去合理性,減少碳關稅壁壘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
(三)承擔適度的排放責任
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氣候問題對全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都造成了不利影響,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威脅到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氣候的改善,世界各國都負有責任,僅靠個別國家的努力是沒有成效的,需要各國的共同承擔、共同努力。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愿意就氣候問題承擔相應的責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一直企圖讓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承擔主要責任,是沒有道理的,也是我們不能接受的,中國不會更無力支付這樣不該支付的賬單。西方發達國家應該從歷史消費、人均減排的本質上去認識他們工業化時期帶來的高碳排放并為全球變暖承擔主要責任。
(四)低碳理念與生活方式要深入人心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能耗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只有讓低碳理念與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發展低碳經濟才不是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低碳就要從節能做起,從節水、節電、節煤、節油做起,實現低碳需要所有人一起行動。
(五)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氣候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各國應放下爭議實事求是謀求更多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問題。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經濟大國,我國應在國際事務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發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尤其是在應對氣候問題的國際談判中,我國應積極參與制定統一的國際碳排放量參照標準,積極參與應對氣候問題的相關國際性的法律的制定。這樣既可以為氣候問題做出應有的貢獻,又可以爭取使國際性氣候法律制度和我國經濟崛起相協調。(本文來自于《武漢紡織大學學報》雜志。《武漢紡織大學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薛敏陳英明羅漢春張全民單位:武漢紡織大學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