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文化經濟全球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對大學生思想意識的沖擊
雖然經濟全球化為促進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對世界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的學習與借鑒有利于開拓大學生的國際視野,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重要機遇的同時,與其相伴隨的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中的腐朽成份也通過各種途徑滲入進來,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由于大學生缺乏警惕意識與文化鑒別能力,西方腐朽的文化與價值觀念,嚴重侵蝕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沖擊和異化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而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對大學生思想意識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信仰危機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的沖擊,造成了我國社會文化的不穩定狀態。一部分過分推崇西方腐朽文化與價值觀念的大學生懷疑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正確性,表現為較嚴重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據調查顯示,部分大學生不信任馬克思主義,他們只相信資本主義的“金錢至上”。另外,我國腐敗現象的頻發,也使得部分大學生對馬列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持懷疑和漠視的態度,將我國主流的集體主義、社會責任等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拋置腦后,轉而崇尚西方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從而逐漸偏離了人生方向。
(二)過分張揚個性,社會責任感淡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學生具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意識,他們崇尚自我主義,主動參與各類活動,希望凸顯自己的個性,而并不考慮過分張揚自我個性表現出的與眾不同,是否符合我國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念,是否為社會大眾所認可和接受。另外,我國目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市場經濟的固有弊端———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消極主義等存在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中:假冒偽劣產品、惡性競爭、欺行霸市等,這些是嚴重的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行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行為主體是大學生,他們過分張揚自我,崇尚金錢萬能,是非不分,逐漸喪失了基本的價值判斷力,使得我國的社會問題日益多樣和復雜,也增加了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三)盲目崇洋媚外,民族意識弱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與我國傳統文化與價值觀念相互碰撞,在碰撞過程中,很多大學生逐漸喪失民族自信,被眼花繚亂的西方文化深深吸引,再加上商家的炒作,很多大學生逐漸崇洋媚外。例如,許多大學生對情人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的過度熱衷,而對清明節、中秋節等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節日不以為然。大學生弱化自身的民族意識,盲目推崇西方的文化與價值觀念,并不加任何取舍地移入我國,并在自己的行動中極力展現,極易引導更多的人養成崇洋媚外的心態和行為,十分不利于我國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形成和弘揚,削弱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實效性,從根本上不利于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
(四)網絡文化的泛濫,社會交往危機凸顯當前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網絡社會,網絡把全球范圍內的各種文化信息都及時呈現在大學生的面前。網絡本身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的特色功能博得了大學生群體的青睞,并深刻影響他們的學習、思維和生活方式。徐柏才、張俊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出“網絡信息的高度圖像化往往會導致青年學生漸漸忽視思考,習慣于形象思維而放棄追問本質的抽象邏輯思維,它的直接化、形象化傾向會導致他們用‘看’而不是用‘想’的方式來認識世界。”另一方面,網絡因其開放性、互動性、隱蔽性、隨意性、便捷性和發散性,向網民呈現出一個與現實世界之外的虛擬世界。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滿足感。網絡的虛擬特點深深吸引著大學生,他們沉湎于虛擬世界中,很多大學生沉迷網絡、癡迷游戲等就是典型案例,更有大學生輕率的談網戀、見網友,最后深受其害。大學學生盲目、過分依賴網絡,非常不利于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沉迷網絡,不斷模糊自身原有的社會認知,“必然會使人產生去社會化傾向,導致人們正常社會交往能力下降,并帶來人際關系淡漠、人際距離疏遠等社會問題”。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應對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
對大學生思想意識的沖擊的可行路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的沖擊,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針對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對我國大學生思想意識的沖擊,我們必須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通過不斷優化和創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引導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努力消除腐朽文化與價值觀念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負面影響,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開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概括地說,就是要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堅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傳播正能量。同時要注重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學生提供和創造平等的學習與發展、開展深入的溝通和交流的機會,營造多元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學會以全面的視角、理性的態度看待世界和人類各種文化成果,增強文化鑒別能力,養成開放的胸懷和多元的思維。這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十分有利,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車更多的合格的全面的人才。
作者:劉麗林單位: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