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兩大經濟體制下的效率與公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效率與公平
從奴隸社會的奴隸販賣到封建社會的土地交易,市場貫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之前的任何一個社會,市場的力量都被落后低下的生產力所牢牢束縛,無法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手段來進行產品分配。直到英國率先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才正式登上了人類歷史的舞臺。
1.市場經濟體制的特征市場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蘇醒,因此具備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典型特征。較之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是將一個人的獨裁統治擴展成了一個集團的“民主”統治。無論這個統治集團隸屬于哪個階級,占有了哪種生產資料,保持思想和人身的自由以及彼此之間激烈的競爭都是統治集團全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定。市場將這種特征原封不動地遺傳下來,即自由和競爭。市場經濟體制是以市場為分配手段來維持經濟運行的。因此市場經濟體制也繼承了市場自由和競爭的兩大特點。
2.效率與公平的首度失衡(1)重視效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勞動、土地和企業家才能都作為生產要素而被調動起來,源源不斷地涌入市場。市場為要素所有者創造了一個可以充分發揮自我條件的廣闊平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地出地”的游戲規則將原本支離破碎的社會階層緊密地聯合在了一起。由于市場的自由,任何一家廠商的資產和行為都不受管制;由于市場的競爭,廠商可以為了提高利潤而嘗試不同的生產方式來壓低成本,進而提高商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工業革命之后,層出不窮的先進生產技術創造出了無數的生產奇跡。從亞當•斯密到弗里德曼,從古典政治經濟學到現代西方經濟學,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試圖挑戰它的正確性。市場經濟體制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并以一種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著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2)忽視公平。資本主義社會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推動下取得了人類社會無數璀璨的生產成果,但是也造就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經濟危機。市場是以競爭為手段保持自我運行的。但是,在激烈的競爭之中總會有一部分人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而被淘汰下來,逐出市場。原來的廠商或者企業家淪為了雇傭工人,而原來的雇傭工人則被迫下崗。失業導致了普遍性的貧窮,因此這些失業者無力購買市場上的商品,從而帶來了廠商的產品積壓。廠商為了維持利潤而裁員,進一步加劇了失業。社會的貧富分化將資源和產品逐漸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產品分配也從高效率轉換為不公平。越來越多的失業者成為了社會中的定時炸彈,終于在資本主義社會看似最為繁榮的時候引爆,經濟危機隨之爆發。綜上所述,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不完善的經濟體制。它盲目地提高了效率,卻犧牲了公平。在市場發育前期階段會提高生產力。但是在效率和公平二者矛盾激化的時候,便成為了破壞生產力的罪魁禍首。
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效率與公平
早在16世紀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注意到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弊端,提出以國家的指令性計劃來分配產品的樸素思想。然而在之后的幾個世紀里,資產階級都掌握著國家政權,計劃經濟體制的美麗愿景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直到馬克思《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和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的建立,計劃經濟體制才第一次以官方的形式出現在世人面前。
1.計劃經濟體制的特征計劃經濟體制是隨著社會主義社會的出現而確立的,它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了社會主義社會進行產品分配的有力工具。社會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將“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這一論斷徹底推翻,用國家所有制抑或公有制來取代私有制,用硬性的政令來取代自由競爭的市場。因此,計劃經濟體制也完全取代了市場經濟體制,成為了國家指令的助推器。在計劃經濟體制那里,國家的意志高于一切,社會上所有產品和資源統一由國家分配。因此,計劃經濟體制的特征就是國家所有和統一分配。
2.效率與公平的再度失衡(1)重視公平。社會主義社會建立的核心原因,就在于資本主義社會之中嚴重的貧富分化無法再推動生產力發展,需要用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來取代它。社會主義社會建立伊始,消滅貧富差異和實施公平分配就成為了它存在的意義。社會主義社會將生產資料全部收歸國有,消滅了私人剝削勞動人民的工具。國家按照計劃來分配產品和消費資料,公平性得到充分的實現。從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新中國建立后的,公平的產品分配方式大大推動了社會全體成員的勞動積極性。就在資本主義社會奄奄一息的時候,東方世界卻出現了另一番“全民勞作,人人平等,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繁榮圖景。計劃經濟體制終于戰勝了市場經濟體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2)忽視效率。計劃經濟體制解放了社會,同時也束縛了社會。由于生產和分配完全通過國家的意志來執行,因此面對千千萬萬的不同消費群體,計劃成為了“緊箍咒”。每一個消費者都具有不同的需求,無法通過國家的一紙正文就可以衡量。由于國家計劃的盲目實施,出現了勞動者為了生產而生產,而不是為了消費而生產,進而導致供給和需求的斷層。公平分配的背后,隱藏了一個接一個付出和獲得不對等性生產矛盾。大鍋飯的最終結局,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懈怠,以磨洋工的方式來獲取國家的定額分配。蘇聯在斯大林計劃經濟模式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生產奇跡,可是國防和軍工科技的領先并不會帶來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終,計劃經濟體制所隱藏的效率和公平的矛盾逐漸凸顯,導致了生產力的停滯和倒退。在生產力日益萎縮的局面下,公平性也無法再得到保證。綜上所述,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一樣,也是一個無法真正承擔起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歷史使命的畸形體系。按國家計劃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平,但是它也同時犧牲無數個人的勞動工作效率。在一個沒有效率的社會中,公平性無法維持下去,生產力依然會返回到原先的落后水平。
三、生產力與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1.生產力決定效率和公平效率和公平是國家經濟體制中分配領域的兩大指標。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我們發現,生產力水平的高低衡量著分配方式的發展,進而決定了分配制度里的效率和公平。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產品剩余匱乏,人類依靠結成團體進行捕獵活動,產品的多寡完全取決于捕獵量和消耗量。每一個部落當中總會存在年邁的,或者因為捕獵而受傷的成員。這一部分成員無法再從事捕獵活動,但是依然要消耗捕獵的食物。為了滿足部落全體的生存需求,他們只能把這部分老弱病殘的成員殺死或者逐出部落,而將捕獵得到的食物重新分配給可以勞動的那一部分成員。由此我們看出,在一個生產力落后的社會,社會為了保持效率只能去犧牲公平。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產品剩余逐漸增加,效率和公平的相互關系可以得到適當的兼顧。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之中第一個使用國家福利和稅收政策來進行收入分配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承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壓榨和剝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資本主義社會較之于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的唯一優勢,就恰恰在收入再分配上面。美國總統羅斯福面對資本主義危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保障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試想,如果羅斯福生活在一個奴隸社會,沒有發達的生產力作為支撐,沒有豐腴的產品作為依靠,又如何落實福利救濟政策呢?因此,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配會兼顧效率和公平。市場之所以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復活,而在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中沉睡,其核心因素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較之于后兩者具有了革命性的飛躍。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刺激了市場的發育,市場再通過影響分配方式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在市場和生產力相互促進,相互引導的過程中,效率和公平也在不斷地運動,對立統一。總之,生產力決定社會的發展程度,進而決定了社會分配的方式,決定了效率和公平。
2.效率和公平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經濟學中一直存在一個疑問,這個問題從1825年以來就懸而未決。為什么資本主義社會相對于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更加先進,卻首先爆發了經濟危機?馬克思說,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制度二者的矛盾激化了這場危機。那么為什么同樣也存在私人占有制的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卻從來沒有出現過經濟危機呢?爆發經濟危機的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高度,社會分配方式的效率和公平的矛盾無法再調和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生產力低下,分配方式不完善,效率和公平二者水平都很低,因此無法將其中的矛盾激發出來。相反,資本主義社會分配方式相對于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生產力和分配水平都大大提高。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分配方式僅僅片面地局限在效率的保障上,公平被拋棄了。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效率越來越高,公平越來越低,二者的矛盾終于激化,以生產性過剩的經濟危機形式表達出來。經濟危機的爆發大大破壞了生產力,使得生產力水平倒退萎縮,進而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得以緩和,再一次進入“蕭條—發展—高漲”的經濟怪圈。如果效率和公平無法得到兼顧,就只能以經濟危機的形式爆發破壞生產力,從而調和分配里的效率和公平之間的矛盾。綜上所述,效率和公平對于生產力有著能動的反作用。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效率與公平問題
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此爭論不休。然而,事實卻向世人證明,我國的經濟體制真正地適應并滿足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增長奇跡。這其中的原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一次做到了效率和公平的兼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調和了效率和公平這兩大分配矛盾,彌補了原本的市場經濟體制和計劃經濟體制存在的缺陷,從而培育了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良好環境。社會主義社會的優越性,就在于它將人與社會放在了資本之上,強調以人為本。相對于社會主義社會之前的幾種社會形態,公有制成為了現實,進而消滅了生產資料對于勞動者的剝削。公有制是保證分配公平的重要條件,而公有制恰恰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特征。因此,社會主義就是公平分配的代名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同之處,就是它批判地繼承了市場對于資源配置的有效性,摒棄了市場經濟體制固有的“效率大于公平”的片面性。除此以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證了公平分配,因為生產資料掌握在國家手里,全體社會成員就是生產資料的主人,不存在剝削和壓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脫了計劃經濟體制的“絕對平均主義”,真正地調動了勞動人民的工作積極性。市場的特性融入社會主義制度,使得生產和消費得到了完美的契合,又保證了一定程度的競爭,加速經濟運行,推動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的公有思想嵌入原本冰冷無情的市場競爭,保證了合理的收入差距。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將公平和效率有機結合,為實現社會的高效率公平分配創造了物質條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所以可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因為它的分配方式以一種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力量來支配公平和效率。公平和效率不再以經濟停滯和經濟危機兩種方式來彼此沖突,而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我國目前經濟中仍然存在許多弊病:過高的基尼系數、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協調、市場發育不完善等等。這僅僅是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階段的必然效應。任何一個國家的進步都是在各種經濟問題相伴下進行的。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低下,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培育市場機制。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生產力得到提高,這些經濟問題就會自然解決。相反,國外敵對勢力總是對我國的青年學子進行蠱惑和誘騙,試圖將他們的思想灌入我們的大腦來懷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性。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它是真正能夠帶領我國通往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我們應該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向祖國光輝的未來大步邁進。
作者:朱瑾璇 單位::蘭州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