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優化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與優化,對于學生專業實踐素養以及就業競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高職院校有必要高度重視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工作,引導教育工作者對實踐教學優化策略做出持續探索。本文在對會計實踐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做出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對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優化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優化策略
會計專業所具有的實踐性十分明顯,優秀的會計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而且也需要具備較高的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只有如此,會計人才才能夠具備更高的職業適應能力與崗位勝任能力,也才能夠為自身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由此可見,在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重視做好專業理論教學工作,而且有必要以職業能力發展為導向,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做出強調,并為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而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社會企業對應用型人才具有較高需求,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作為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的重要陣地,需要重視對社會企業人才需求做出充分了解,并以此為依據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規劃的重要依據。由此可見,在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有必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為出發點,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對實踐教學優化策略做出探索,從而有效提升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確保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與社會企業人才需求實現良好對接。然而,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會計實踐教學仍舊面臨著許多亟待優化的問題,具體而言,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會計專業教材對會計實踐教學欠缺指導價值。在當前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各個課程所使用的教材都以理論內容為主,這些教材雖然能夠幫助師生明確學習重點與難點,但是卻難以在實踐教學中發揮出較大的指導作用。與此同時,雖然一些院校以推動會計教學實踐教學發展為出發點開展了實踐教材開發工作,但是實踐教材內容與社會崗位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存在脫節的現象,則導致了這些實踐教材也難以在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發揮出明顯的推動作用,進而導致學生所具有的專業實踐素養與未來工作崗位的勝任力要求產生差距。其次,會計專業教師所具有的實踐教學能力有待提升。會計專業教師所具有的實踐教學能力,對于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高職院校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欠缺足夠重視程度的背景下,由高職院校所開展的會計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訓工作也難以取得良好成效。與此同時,會計專業教師所具有的精力與時間主要花費于教學與科研活動當中,這則導致了教師缺乏進入企業開展實踐的機會,進而制約著教師雙師型素養的提升。最后,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工作欠缺充足資源作為支撐。先進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設備、完善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基地,是確保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得以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障,然而,無論是會計專業知識還是社會企業對會計人才所提出的要求都處于不斷發展當中,因此,高職院校所具有的有限資源難以滿足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設備持續更新、實踐教學基地持續優化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所開展的教學設備更新以及教學基地建設等工作都展現出了一定的滯后性,甚至一些高職院校則沒有在這些方面開展持續投入,而失去充足資源作為支撐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自然也難以在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方面發揮出應有作用。
二、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優化策略
(一)以市場為導向明確實踐教學內容
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僅是為了推動學生會計專業理論素養與會計專業實踐素養的協同提升,也是為了確保學生會計專業素養與社會崗位要求實現良好對接。也正因為如此,在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特別是在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內容的確定中,高職需要重視發揮出市場需求所具有的導向作用。在此方面,首先,高職需要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的確定中聚焦會計專業發展趨勢以及社會單位對會計人才所提出的需求,通過引入社會單位會計崗位中真實的工作流程、工作項目等,推動會計實踐教學工作內容與會計崗位工作內容實現良好對接;其次,高職需要重視與企業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重視與尊重社會企業在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中的建議,促使社會企業參與到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內容的優化工作當中,從而確保會計實踐教學內容能夠與社會企業會計崗位要求實現良好對接。另外,在重視以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高職院校也需要對會計崗位對學生通識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并將這些內容融入到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當中。如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領域也與先進的技術實現了緊密融合,為此,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信息素養、數據收集與處理能力、會計軟件應用能力等,這些能力的提升既是推動會計專業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要求。
(二)圍繞實踐教學需求構建教師隊伍
在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隊伍培養工作重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確保教師隊伍具備能夠滿足實踐教學需求的專業素養、確保教師隊伍能夠在實踐教學工作中保持較高的熱情與積極性。從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來看,高職院校需要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關注教師專業實踐素養以及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構建科學的教師隊伍培訓與教師人才引入機制。如在重視依托校內講座、經驗交流等形式,促使高職會計專業教師隊伍充分了解實踐教學必要性并提升會計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基礎上,高職院校還有必要與社會企業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為會計專業教師提供了解會計崗位工作內容、工作流程以及崗位勝任能力要求的平臺。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邀請會計領域專家學者、社會企業會計專業人才等進入高職院校開展實踐教學指導工作,從而在充分發揮這些教育工作者在實踐教學工作中的優勢基礎上,促使專職教師隊伍與兼職教師隊伍形成合力;從教師實踐教學積極性的提升來看,高職院校需要重視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通過實現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的結合,考核工作與約束制度的結合等,促使會計專業教師開展主動學習與主動提升,確保會計專業教師隊伍能夠對實踐教學工作優化路徑做出持續的探索。
(三)為實踐教學工作提供平臺支撐
在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能夠為會計實踐教學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具體而言,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從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工作來看,會計電算化實驗室、仿真會計模擬實驗室等,都是較為常見、較為基礎的校內實踐場所,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可以將ERP沙盤模擬教學等教學方式引入到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當中,也可以依托工作室教學模式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從而促使學生對自身未來工作崗位中涉及到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以及工作流程做出更多的了解,進而為學生崗位勝任能力、職業素養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從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工作來看,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求高職院校能夠與社會企業等社會組織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圍繞提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人才輸出與企業人才需求的對接為核心來構建校企共贏機制,充分發揮出社會企業等社會組織在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如高職院校與社會企業可以共建校外實習基地,在發揮高職院校教育優勢、社會企業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為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與此同時,社會企業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崗位,從而促使學生對會計工作中面臨的工作情景、工作任務等作出真實的體驗與了解,進而有效推動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四)針對實踐教學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工作中,對考核評價工作進行完善,對于推動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而言,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完善,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首先,高職院校需要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完善,從而確保考核評價工作能夠對學生專業實踐素養做出全面反映。在此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圍繞社會崗位要求對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完善,從而促使考核評價工作呈現出以市場為導向的特征;其次,高職院校有必要引導社會企業參與考核評價工作。無論是校內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還是校外實習實訓考核工作的開展,都有必要重視社會企業的參與以及社會企業所提出的意見,只有如此,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工作才能夠真正的與社會企業人才需求實現良好對接;最后,高職院校需要重視推行“以證代考”、“以賽代考”等考核評價模式。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考核評價工作中,使用會計專業資質考試以及會計領域技能大賽來替代校內考核評價工作,不僅能夠促使考核評價結果具有更強的說服力,而且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未來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力,為此,“以證代考”、“以賽代考”應當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考核評價工作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工作對于推動學生專業素養與社會人才需求實現良好對接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高職院校有必要以市場為導向明確實踐教學內容、圍繞實踐教學需求構建教師隊伍、為實踐教學工作提供平臺支撐、針對實踐教學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從而為專業實踐教學成效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
參考文獻:
[1]趙小男.新形勢下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探析[J].納稅,2019,13(30):155.
[2]毛莉瑩,吳瑋.“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農家參謀,2019(20):265.
[3]陳苗苗.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納稅,2019,13(29):106.
[4]徐紹祥.新形勢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探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1):169.
作者:彭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