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文章摘要】
在高職學生占據中國教育半壁江山的今天,高職學校成為人才輸送的主力軍,高職學生的培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構建高職學生的能力評價體系,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希望對高職學生的培養有所幫助。
【關鍵詞】
職業素質;高職學生;能力評價;探討
現在職業素材成為企業選擇人才的重要標準,所謂職業素質主要是指經過后天的培養和環境熏陶,提高勞動者的觀念,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穩定。高職院校已經成為社會人才來源的主要途徑,因此高職學生職業素質評價體系的建設勢在必行。
1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性
第一,促進教學內容、方式的創新,實踐教學中,教師扮演多種角色,如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學習信息的提供者等,無論哪種角色都是為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和監督。職業能力評價表可以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包括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心理素質等,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案,使學生的長處和潛力得到發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教學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其全面發展。新課標要求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第二,教學管理方式的創新。學生能力評價的構建對學校管理具有積極作用。
例如:學籍管理方面,可以依據學生未來職業的需求,進行開放性地學分制度;教學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這種開放式的教學管理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傳統的“填鴨式”“、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保護學生學習熱情,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輔導方案,縮小班級成績差距,提升班級整體水平。第三,學生管理方式的創新。首先,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仍然實行粗放型的教學管理模式,通過學生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使學校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與輔導員進行交流,然后制定有針對性地輔導方案,細化學生管理方式。最后講評價的結果告知學生,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不要公布,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學生管理方式終極目標是將學生由他律地約束型轉變為自律的引導型,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教師要合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俯瞰學生。同時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面對學生的錯誤,而不是一味的批評,這樣只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甚至變本加厲,教師要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教師要不吝鼓勵,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要及時指出其錯誤并幫助學生改正,多鼓勵學生,躲使用正面語言激勵學生。
2高職院校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
一個完善的高職學校能力評價體系的建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知識、能力、以及素質等,全面對學生進行評價。由此可以看出,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學生評價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基礎知識、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燈。
第一,基礎知識評定。基礎知識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大體分為自然知識、思維知識、以及社會知識三大類。由于文科生與理科生思維存在較大的差異,思維知識無法真實、全面的反應學生的能力,我們一般不講其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根據學校的課程設置,基礎知識主要分為:基本知識與專業基礎知識兩類。其中基礎知識又分為:自然科學知識與社會科學知識。專業知識包括基礎的專業知識與核心的專業知識。對于高職學生而言,這兩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勝任崗位的知識知識和技能,同時也適應未來技術改革奠定了基礎。
第二,職業能力的評價。職業能力評價是指勞動者從事某種職業必須具備的各種技能,能力評價體系將它們分為:特定能力、通用能力、以及核心能力三個層次。特定能力主要是指從事特定行業所必須具備的技能;通用能力范圍比較廣,其涵蓋了特定能力,這些能力具有屬性、特征相似,或者相同行業共同的技術要求;核心能力是指運用范圍最廣、通用最多的技能,它的所有行業的基礎技能,并且具有非常明顯的適用性和可遷移性。勞動者的能力如何可以從其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中判斷出來。那么這三種能力是如何在高職學生身上體現的呢?具體表現如下:特定能力要求學生努力學習專業課程,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操作技能;通用能力是指學生日后無論從事哪方面的工作都必須具備的工作能力以及技術要求。其主要包括學生的英語水平、計算機能力、以及實踐經驗等;核心能力是最能
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指標,主要表現在學生畢業以后可以迅速融合社會中,適應職業能力需求,其包含人際交往、信息處理、解決問題、以及自學能力等職場能力。第三,綜合素質的評價設定。綜合素質是指學生在先天生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培養和熏陶,形成能夠快速實行某種職業需求的能力。高職院校綜合評價體系主要從三個方面評價學生綜合素質,主要分為生理素質、從業素質、以及思想品質。這三個方面中,心理素質是基礎,主要是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從業素質是次要,主要包括學生的職業操守和專業素養。最重要的是學生的思想品質,考察學生如何做人,具體來說是指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法律觀等。一個學生只是空有技能,而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那么也只會運用自身的技能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這與我們教育的目的相沖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高職學生的培養關系祖國的未來,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建設科學合理的學生能力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維春,譚旭,黃雙龍,等.職業素質引導下高職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1,(07):58-59.
[2]武艷.職業素質導向下高職院校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之探討[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0,(03):55-58.
[3]謝英姿.論高職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職業指導,2015,(11):17.
作者:張莉莉 單位: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