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關聯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金融”逐漸的進入了社會經濟發展中,成為了一種新業態和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有效的利用互聯網收集企業的信用數據以及交易行為數據,進而對企業的信用等級進行測評,利用資金融通的方式幫助達到標準的個人或企業。國外根據多年的經濟得出“互聯網+金融”能促進經濟的增長,但需要在一個制度良好的環境下進行,同時要保證信用數據庫的完整、準確。所以“互聯網+金融”新業態的發展,就應該完善“互聯網+金融”新業態的發展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的社會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更好的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新業態;實體經濟發展
2015年4月1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考察了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剛剛定調為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國家發展銀行,并主持召開了座談會。在座談會中指出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加強實體經濟升級的發展。作為新業態中重要的措施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如何在現今社會中更好的加強實體經濟升級發展成為了重要任務。
一、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的相關內容概括
1.新業態的內涵新業態是指基于不同產業間的組合、企業內部價值鏈和外部產業鏈環節的分化、融合、行業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聯網技術所形成的新型企業、商業乃至產業的組織形態。形成的原因包括了信息技術革命、產業升級、消費者需求倒逼三方面的因素:(1)信息技術革命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革命對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信息技術發展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應用促進了新業態的形成。20世紀后期,電子技術的快發展,為新形態的出現提供了有利條件,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發展進程每向前進一步,都會衍生出能跟上時代的新業態。同時,信息技術與其他產業相結合也衍生出了很多新業態。尤其是制造行業,信心技術和制造行業中生產性工作相結合,加快了生產工作的工作效率,增強了其在產業鏈中的價值地位,同時使產業鏈兩端的生產服務環節與加工制造環節分離,使新業態形成。(2)消費者需求倒逼信息技術革命影響新業態的形成之外,消費者的需求倒逼同樣也能促進新業態的形成。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不可避免的出現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個性化的顧客溝通服務體系,實現企業可度量的低成本擴張之路現象。每當消費者的消費觀點變化時,就會導致市場中的需求變化,這就為新業態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3)產業升級隨著社會的發展,產業正在逐漸的升級,為新業態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產能過剩的今天,已經改變了以往的觀點,不再一味的追求制造的利潤,而是在發展渠道創新以及需求的創造成為了重點,加強了消費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促進了新業態的形成。
2.實體經濟的內涵實體經濟是指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傳統的觀點認為,實體經濟就是指那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部門或行業,最典型的有機械制造、紡織加工、建筑安裝、石化冶煉、種養采掘、交通運輸等。實體經濟具有主導性、有形性、載體性、下降性的特點。3.實體經濟的功能(1)保證消費活動的安全不論在任何時代,人們的生活總是離不開衣、食、住、行等,而保證這些活動能更好的進行條件,就是林林總總的生活資料,這些生活資料是日常實體經濟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如果實體經濟停止的話,就會為人們的消費活動帶來了安全隱患。(2)提高人們的水貨水平人類在生存的同時,還需要發展,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實體經濟的發展的越高端,人們的生活水平才能越好。如果不進行實體經濟的發展,就不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導致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不上去。(3)增強人的綜合素質功能在人類的生長中,不止要生活條件更好,還應該加強自己的綜合素質。林林總總的具有特殊性質的實體經濟能保證人的思想層次提高,加強了人的綜合素質。如果不進行這些活動的化,就從根本上杜絕了人類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互聯網+金融”新業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優勢分析
在現今的社會中,互聯網在全世界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互聯網沒有地域與國界之分,加快了各國之間的跨國投資的發展。利用互聯網信息流通的特性,促進了資金的融通,根據互聯網內的資源,來尋找有融資需求的客戶并使其達成愿望。在傳統的金融中,這些都是無法做到的。
1.使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加高效和便捷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在一步一步的推動著傳統金融機構的發展,使其達到了互聯網化。在一些情況下,傳統的金融機構無法為個人或企業進行融資,這就需要利用“互聯網+金融”對其進行融資,增加了資金融通的新方式,而且這種方式更加的便捷、更加快速。另外,由于互聯網沒有國界與地域之分,互聯網內的信息可以快的傳遞,這又使金融產品在互聯網內可以進行銷售,讓需要融資的個人或企業有更好的選擇方向,加強了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增強了個金融機構的創新意識,進而使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加高效和便捷。
2.互聯網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信用服務在企業融資工作中,企業信用等級決定了其成功與否。在傳統的融資中,要對企業建立信用等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導致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就使信用等級的建立往往很難開展。“互聯網+金融”的使用,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企業在網絡上進行銷售時,互聯網自動的就建立了企業信用數據庫,可以使融資機構能直接在計算機上觀察出來,按照其信用等級進行融資,很好的解決了一些企業融資難的問題。3.能夠有效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在新時代下,“互聯網+金融”能產生新的需求與供給,創新成為了“互聯網+金融”中的重要內容,只有進行創新,才能跟上社會的需求,客戶的需求。在當今時代下,只有不斷完善傳統的金融機構,使其互聯網化,才能發現并解決以前所忽略的客戶需求,才能更好的達到客戶的要求,增加客戶數量。
三、“互聯網+金融”新業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措施研究
1.完善“互聯網+金融”新業態的發展制度框架在現今社會中,常常會發生非法集資的事件,這不僅使投資者的信心遭受打擊,還會嚴重的影響經濟的發展,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新業態的發展制度,其中要包括設定平臺資質標準、加強信息紕漏相關制度、加強風險控制制度、建立科學的風險數據庫以及加強對投資人的保護原則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2.建立健全社會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信用是任何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礎,如果無法評估一個企業的信譽問題,就會使金融推動實體經濟的效果大大折扣了。根據國外的經驗,應該讓各金融機構加強客戶數據庫的建設,加強金融機構信用數據庫的鏈接,使信用信息能更好的被利用,并且,各金融機構之間進行有效的、統一的評價標準。同時,要建立良好的評級體制與懲獎制度,對信用低的企業進行批評或一定的罰款懲戒,要對企業進行信用教育,加強其守信用的思想,建立和諧的信用社會。才能更好的促使“互聯網+金融”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四、結語“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兩者相結合才能推動我國經濟的總體發展。在當今社會中,實體經濟得不到有效的發展,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卻相當迅速,這就表明“互聯網+金融”還沒有對實體經濟起到推動的作用。因此,就要加強“互聯網+金融”的建設,改善“互聯網+金融”的環境,使“互聯網+金融”在發展的同時能很好地推進實體經濟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文虎.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研究———基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視角[J].金融發展評論,2014,02(10):55.
[2]歐陽日輝.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技術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經濟社會形態[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10(10):25.
[3]許海.加快互聯網金融創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J].中國銀行業,2015,05(04):28.
[4]張濤.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監管[J].武漢金融,2016,09(01):9.
[5]李麟.“互聯網+金融”構建共享經濟模式[J].中國銀行業,2016,11(01):29.
作者:吳德勝 程熙慧 張夢寧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