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農發行商業性貸款風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信貸投向高度趨同,集中度風險凸現。該市農發行當年新拓展的27家商業性貸款企業,均集中在糧食和棉花兩大行業,其中糧食5家,棉花22家,全年累放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及加工企業貸款5625萬元,累放棉花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購銷企業貸款27231萬元,分別占累放總額的17.12%和82.88%。該市紡織企業生產能力60萬錠,約占全省五分之一,農發行已支持的6家紡織企業生產能力為33萬綻,占全市55%。目前尚有不少紡織企業向農發行提出貸款意向。該市紡織企業粗放式經營較為普遍,研發技術投入不足,初加工產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少,市場競爭能力弱,生命周期短,已給國有商業銀行帶來了沉重的包袱,加之紡織行業深受國內外貿易政策左右,總體而言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在商業銀行對“夕陽產業”信貸投放有所減少的情況下,農發行則大規模涉入,搞“遍地開花”,進行長線投資,產生信貸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二)內控管理尚有缺陷,操作性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基層行拓展業務心切,急于擴大信貸規模,在利益的驅動下,有盲目放貸的沖動。一是信貸資源配置仍是粗放經營。在信貸資源配置權上,上下之間展開微妙的博弈,忽視了申報項目的質量和貸款風險的防范,貸前調查不深入細致,未能完全真實反映企業經營情況或項目的風險收益,直接影響后期貸款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二是貸款審批程序復雜,權限高度集中。一筆貸款從受理、調查、審查、審批等諸環節一般需要2-3個月時間,長的多達半年以上,極易造成“審批的不知情,知情的無權力”和“上面不放心,下面不用心”的被動局面,致使辦貸效率低下,延誤企業商機。三是信貸管理前臺、后臺職能交叉。由于現行信貸管理辦法相互交叉,職責不明,工作內耗嚴重,對企業抗風險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基層行對企業的風險把握主要依靠自身經驗的判斷,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與加工企業收購資金貸款、糧食合同收購貸款、建倉貸款等管理辦法在若干地方交叉和重復,且標準有時不一致,不便操作。同時,基層農發行沒有建立商業性業務績效考評辦法和風險預測、預警監控機制,貸款責任追究也沒有一個規范的文件,道德風險防不勝防,內控管理存在明顯“硬傷”。
(三)經營取向的市場化商業意識淡薄,風險日益顯露。農發行長期從事政策性糧棉油信貸業務管理,其服務手段乏力,經營理念、商業化服務意識及信貸人員素質與商業銀行比存在較大差距。一是在商業性業務營銷上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拓展業務心切,急于擴大信貸規模;另一種是瞻前顧后,畏首畏尾,存在“恐懼”心理,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信貸資源分配不均。如該市有兩個三類行去年成了產業化龍頭企業業務拓展的空白行,其中一個行全年沒發放一筆貸款,業務出現負增長。金融產品開發滯后,無法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需求,貸款種類少,品種單一,缺乏信用證等國際貸款業務。目前,農發行開辦的貸款業務主要還是流動資金貸款,而對龍頭企業建立基地、購買設備、開發市場等中長期資金需求缺乏相應的信貸品種,對企業發展所需的貼現、信用證、保函、國際結算、信息咨詢服務項目等基本上為空白,結算手段相對落后,農發行缺乏信用卡、票匯等結算業務。二是基層行的信貸風險管理觀念滯后,普遍停留在以庫存實物為重點的監管上,沒有向以客戶經營為中心的效益轉移,有的基層行過分相信企業的有效資產抵押,對企業第一還款來源即現金流的監管不太重視,缺乏集團客戶的信貸管理經驗,對產業化龍頭企業關聯交易、經營現狀、財務真實性分析把握不夠,擔保有效合法性難以得到保證,缺乏系統風險控制手段。
(四)企業資信狀況欠佳,信用風險較為突出。部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不到位,新組建的公司盡管掛出了公司牌子,也是形似神異,不具備公司制企業應有的內涵,產權不明,機制不活,企業自有資金匱乏,負債包袱重,可供抵押的資產少,承載風險的能力十分脆弱。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棉加工企業,雖然主要以民營為主,但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不完善,家族式管理模式較普遍,財務制度不健全,經營信息不透明,數據可靠性差,“包裝”成份大,企業資產普遍存在高估現象,抵押資產水分多,資產變現能力差。而這些企業大多是第一次與農發行發生信貸關系,基層行對企業誠信狀況難以把握,特別是在當前涉農資金緊缺和社會信用缺失的情況下,潛意識里存在著一些“潛規則”,即農發行的貸款是政策性的,可以不還,一般是在國有商業銀行無法取得貸款的情況下,鉆政策性銀行的空子,加之受國有商業銀行剝離核銷的影響,個別企業仿效心理嚴重,存在惡意貸款的傾向,信用風險凸顯不言而喻。
(五)糧棉價格波動大,市場風險偏高。目前,基層農發行商業性貸款主要投向糧棉購銷及轉化加工環節,在市場化背景下,企業或項目經營效益往往受市場供求變化以及受這種關系支配的市場價格變化的影響,市場價格上揚時,企業經營效益同步看好,反之亦然。從某種意義上說,貸款風險的產生,直接受市場價格走向支配。前些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公布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結果導致糧食價格迅速上漲。以2012年為例,根據市場價格監測及調查情況,開秤以來該市早稻收購價格呈高開穩走態勢。7月10日左右,該市早稻高價開秤,入庫價格為常規稻每百斤126元、優質稻每百斤135元,較國家年初公布的最低收購價分別高出6元、15元。之后收購價格一路高走,上漲速度快、幅度大,至7月18日漲至常規稻每百斤138元、優質稻每百斤142元,18日至23日高位企穩。23日至26日出現小幅回落,優質稻、常規稻分別降至每百斤139元、137元。優質稻價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其實際出米率只有59%左右,低于62%的預期,糧食加工企業適當調低了優質稻收購價格,并因此拉動常規稻價格微弱下降。當年早稻價格還呈現常規稻、優質稻價格差距縮小的特點。由于市場糧價超過了最低收購價,國家沒有啟動最低價收購預案,該市農發行按“以銷定貸,以效定貸”原則,向糧食購銷企業累計發放糧食流轉貸款3.7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食2.53億公斤。由于糧食價格波動大,導致糧食收購企業價差虧損4106萬元,基層農發行大量貸款形成不良。
二、防范基層農發行商業性貸款風險的對策和建議
(一)增強商業性服務功能和創新意識,規避貸款集中度風險。一是基層農發行要在確保糧棉油政策性收購信貸資金供應和管理的同時,大力拓展服務領域,特別是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突破糧棉傳統業務的限制,將商業性業務拓展覆蓋到“大農業”范圍,增加農業中小企業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等信貸業務,實現農業政策性金融對“三農”全方位的支持,提高農發行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二是基層農發行要加快金融創新,適應企業經營方式的變化,不斷設計開發適用客戶多樣化需求的業務品種和產品組合,開發新的結算工具和銀行交易系統,為客戶提供實時、高效、快捷的服務。三是基層農發行要優化信貸產業結構,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強化對行業結構變動的分析與研究,提高風險識別能力,選擇一批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下等條件的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加工企業,重新組建新的貸款客戶群。重點支持有發展潛力的龍頭企業、加工企業,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徹底打破貸款客戶不可選擇性的堅冰,增強新客戶的抗風險能力,在信貸投向上規避貸款集中度風險。
(二)加強和改進信貸管理,防范操作風險。一是要對現有的信貸管理制度、辦法和操作流程進行清理整合,制定統一的客戶信用等級評定管理、授權授信管理、流動資金貸款管理、中長期項目貸款管理制度,以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二是要完善審貸分離制度,進一步明確前后臺管理職責,同時建立扁平化管理機制,適當下放商業性貸款審批權限,減少審批環節。并堅持貸款“三查”制度,認真做好企業貸款資格認定和信用等級評定,嚴把信貸準入關。三是要建立一套適應商業化管理要求的風險管理體系。結合實際,對改制后國有控股的糧棉企業與民營企業擇優選貸,在自有資金比例、風險準備金、抵押擔保等方面區別管理,并量化細化企業風險承受能力管理辦法,使貸款條件更切合實際、管理辦法更加科學。四是加大對信貸人員教育培訓,提高其商業性業務操作技能,同時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落實和強化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各級調查、審查、審批者的責任,防范操作風險。
(三)建立風險評價、預警機制,提高風險甄別能力。一是要在五級分類的前提下,確立貸款風險的定性定量評級模型和貸款風險的預警度,建立和實施以企業實際承受能力為核心的信貸風險監測和評價體系。特別關注第一還款來源,關注法人代表綜合素質。二是積極推行客戶經理制。明確責權利,改變目前誰都有責任,卻無法清楚界定責任,責權利不對等的低效管理局面,真正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建立健全風險約束、評價和激勵機制,調動基層行信貸營銷積極性。三是要提倡銀(社)團貸款,防止企業鉆銀行空子,防止銀行各自為政,信息不對稱,引發新的風險。四是改革呆賬核銷管理。呆賬低核銷甚至無核銷與貸款的高風險很不相稱。要針對企業不死,大量貸款實際已死滯的實際,實行分筆核銷。企業改制后,對變賣、兼并不了的企業,農發行作為最大債權人,可向法院申請促其破產一批,對不能追償的貸款報呆核銷。五是實行嚴格的貸款期限管理,改變目前集中促銷的做法,增強企業到期償貸意識。
(四)建立和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一是督促企業籌集風險補償金,增強抗風險能力。二是通過財政增撥、減免稅收等形式補充農發行資本金,使農發行資本充足率逐步達到《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規定要求。三是提高農發行呆賬準備金比例,設立農業政策性保險機構,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四是通過企業有效抵押資產抵押擔保、資產保險等方式分散、轉移信貸風險。五是力促不良貸款“雙降”。建立不良貸款“雙降”考核辦法,形成不良貸款“雙降”獎懲機制,通過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增加貸款有效投放,做大、做強信貸業務,嚴格控制農發行商業性信貸風險。
(五)建立健全內控制度,防范道德風險的發生。一是對案件專項治理工作進行“回頭看”,進一步檢查防范操作風險13項措施的落實情況,分析、總結、查找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重點抓好印鑒密押、空白憑證管理等關鍵環節的工作,從源頭上防范和控制案件發生,并以案件專項治理為契機,建立健全案件防范長效機制。二是加強風險教育,提高全員的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參照《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對新開辦的業務、新發放的商業性貸款,應當體現“內控優先”的要求。加強內部審計力量,強化內部審計檢查,進一步增強自我糾錯能力,防范基層農發行商業性貸款業務中道德風險的發生。
作者:卜一方 諶爭勇 單位:河海大學商學院 中國人民銀行益陽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