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新會計專業學徒制才能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現代學徒制探索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江西省新余市實施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為順應新經濟發展要求,新余市建立現代學徒制,探索職教新模式,堅持“圍繞一個標準,簽好兩個合同,用好三塊資金,破解四大難題”的改革創新目標,已取得重大突破,即圍繞“企業用工和現代產業發展培養技能型人才”這一標準,簽好“學生與企業、學校與企業”兩個合同,用好“政府、企業、社會”三塊資金,破解“企業招工難,新增勞動力的價值觀提升難,中小企業用工穩定難,就業者收入增長保障難”等四個問題,實現了“招生與招工融合”、“上課與上崗融合”“、畢業與就業融合”。②會計專業作為新余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之一,為我國探索現代學徒制提供了新的實證案例。
二、當前我國實施現代學徒制存在的問題
1.缺乏國家層面的規則設立和政策保障。如就業準入機制(凡是沒獲得就業資格的員工都必須送進職業院校學習培訓才能上崗)、政府撥款制度等有關體制機制尚未健全。作為“現代學徒制”范本的德國職業教育,在1969年就頒布了《職業教育法》,從法律層面嚴格規定了職業教育是每個職工的終身教育,即培訓、就業、再培訓、再就業。而我國目前缺乏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2.院校“熱”、企業“冷”現象未得到根本改變。對實施學徒制的職業院校進行調研發現,大多數校企合作開展學徒制的協議無法得到全部落實,有的甚至成為一紙空文。學徒制改革需要企業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和經費,而國家沒有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導致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以“師帶徒、徒拜師”為主要特點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難度大,院校“熱”、企業“冷”現象未得到根本改變。
3.人才培養模式和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與企業崗位需求相脫節。根據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企業規模調查資料顯示,中小企業已成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主體。從對近年來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的調查結果來看,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主要分布在出納和收銀、會計核算、成本核算、納稅申報、營銷等五類崗位。③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培養方向主要是為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服務,課程設置還是屬于學科型。雖然加大了實訓課時比例,但從整體上來說,與本科培養目標沒有本質差別,職業特色不鮮明,與高職主要就業方向和崗位相脫節。
4.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沒有有效融通。從現有制度看,除了中高職畢業生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后,在參加會計專業技術初級資格考試方面沒有區別外,對于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階段是否納入會計工作年限沒有明確規定,即高職畢業證書和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沒有實現有效融通。
三、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對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要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建立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為保證現代學徒制順利實施,提高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
1.盡快制定和出臺國家層面的相關法律法規,為現代學徒制提供制度保障。根據西方現代學徒制的成功經驗:現代學徒制的關鍵在于制度。要使現代學徒制真正成為一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制度,需要制定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現代學徒制中政府主導、學校主辦方、企業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建立相應的管理和監督機構,明確辦學資金來源等,為現代學徒制提供制度保障。2.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由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工作企業為中小企業,因此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
養模式應以職業群集模式為主框架,選擇具備條件的企業合作,以工作性質相近的若干個職業集合的共同要求為目標,基礎知識和技能以院校為主負責培養,職業能力以企業為主負責培養,實現基礎節技能和職業技能的有機結合。將國家會計從業資格、助理會計師、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的有關標準和內容融入課程體系,實現“雙證融通”。
3.采用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大中型企業為主的地區,大型企業可以為學徒長期工作和學習提供穩定保障,可以實施以企業為主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地區,由于規模小,資源匱乏,無法給學徒長期學習和工作提供保障,因此需要國家提供扶持機制,選擇條件較好企業,增強其培訓能力,或者成立校企并重、共同培養的學徒制培養模式,采用保證中小企業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獲得充分的勞動力資源。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制度應將高職會計專業學徒時間納入參加會計師考試工作年限,在校生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并在企業參加實踐后,可以參加助理會計師考試,以提高高職會計專業的吸引力。
4.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一方面,企業要有經費保障,既要有國家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對于招收學徒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政策,給予師傅應有的待遇,同時對于本企業的學徒,要保證企業提取的職工培訓經費能夠足額到位,專款專用;另一方面,對于職業院校的撥款,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的以市場導向機制的資助方式。政府按照市場運營機制,采用商業化撥款機制,即根據學徒的人數、開設課程的數量、培訓質量和就業質量,按照一定的標準撥款。如果某培訓機構培訓質量下降,政府就將減少或收回投資,達到有效促進培訓機構激烈競爭,鼓勵培訓機構開設與市場相對應的專業課程。
作者:徐培江張洪安單位: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