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微企業項目融資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前政府不斷出臺對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金融機構也在加大創新金融產品和各項服務的新舉措,但具體效果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本文討論了小微企業項目融資困難的原因,分析了小微企業項目融資的現狀及造成項目融資途徑,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小微企業;項目融資;途徑
我國小微企業數量目前已占到我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成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吸納就業、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提升服務業水平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小微企業仍屬于弱勢群體,在項目融資與發展等領域遇到了很多難題,處于弱勢地位。
一、小微企業項目融資困難的原因
1.內因是決定性因素。
1.1企業經營者與投資者信息不對稱。資金的逐利性需要其找到合適的投資途徑以獲得收益,而小微企業在生存和發展中也同樣需要資金,兩者本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但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一方面擁有資金的機構或個人缺乏適合的投資渠道和投資項目,另一方面卻是小微企業無法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1.2小微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弱。小微企業通常規模較小,經營模式比較單一,盈利能力較差,抵御突發事件或者經濟波動的能力不強,特別是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的小微企業更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由于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上漲等原因,小微型工業企業訂單議價能力低,難以通過提價、技術革新、提高生產效能等模式來消化成本壓力,導致企業陷入危機。
1.3小微企業普遍不具備相關的金融專業知識。一方面小微企業缺乏主動融資意識,另一方面不具備專業的金融知識。小微企業通常是遇到資金短缺時才考慮融資,缺乏長遠籌劃,而對于融資方式更多的是考慮傳統方式、關注利息成本,對其他各種創新模式的融資方式認知度低。根據相關調查,對于各項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對借貸類產品關注度較高,而對其他融資方式則是態度保守,不愿嘗試。
1.4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不高。一方面金融機構在實施信貸時通常要求企業以不動產作為抵押擔保,但是小微企業土地、廠房大多數依靠租賃,對其不擁有產權,設備的變現能力也較弱。另一方面小微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均不強,這讓銀行等金融機構降低對其信用評定等級,導致對小微企業的融資申請持謹慎態度,對其貸款資金的審批顧慮重重。
2.外因是關鍵性因素。
2.1受經濟形勢的影響。當前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放緩,出口減少,國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使小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嚴峻形勢。而隨著人力資源成本的持續上升,曾經依靠低成本獲得快速發展的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變得尤為艱難,生存風險增大,融資難困擾著小微企業。2.2資源配置不合理。信貸資源大部分被地方融資平臺以及大中型企業所占用,小微企業所能獲得的貸款額度很小,小微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原因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愿意給大中型企業提供信貸資金,甚至主動為這些企業貸款融資,而急需資金的小微企業卻不受金融機構的青睞。
2.3行業政策和風險偏好的影響。金融機構是依照上級部門制定的信貸政策執行,主要考慮宏觀經濟發展和國家的產業政策,嚴格限制和控制對一些領域的信貸投放,地方金融機構很難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信貸業務,這也導致了小微企業無法順利獲得正規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
2.4其他融資途徑不完善。目前,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私募股權與風投等融資途徑的規則有待進一步完善,融資風險較高,這也是導致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之一。小微企業往往是在企業出現生存困難時才融資,為此通常付出較高融資成本,甚至融資后實際利益受到損害,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微企業通過其他途徑融資的積極性。
二、小微企業項目融資途徑及對策探討
1.政府層面。
1.1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政府部門應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扶持、引導小微企業的發展,進一步增加小微企業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壯大龍頭企業,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小微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1.2構建完善的擔保體系,加強協作。設立小微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成為小微企業項目融資擔保的主心骨,政府應積極參與其中。擔保機構要嚴格自律,發揮在政府、小微企業、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作用。建立一套小微企業的信息系統,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提供小微企業經營與信用狀況的權威數據,建立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風險的分擔機制。
1.3關注企業發展,大力支持小微企業項目融資。建立小微企業項目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對金融機構的小微企業項目貸款實行風險補償。通過推進小微企業上市融資、鼓勵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和產業基金,優化資本市場結構,提高各融資渠道的直接融資比重,構筑完善、具有區域特色的融資市場體系。
1.4構建小微企業融資平臺。為小微企業構建專業的融資服務平臺,小微企業、意向投資人和金融機構,通過平臺注冊信息,更迅捷地完成信息交換。既提供信息服務,為籌資企業和投資人進行信息匹配,消除融資信息的不對稱性,同時也對融資進行后續管理,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資金風險。
2.金融機構層面。
2.1加大融資政策的宣傳力度,增強服務意識。金融機構應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給予足夠重視,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創新媒體進行政策宣傳,讓更多小微企業認知、了解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與產品,使小微企業對金融機構的信任增強;提高服務意識,強化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發揮出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作用。
2.2降低小微企業融資門檻。一是大力扶持小微企業融資,針對一些具有較高市盈率創新型小微企業,適當降低融資門檻;二是在小微企業完成融資后,繼續對小微企業加強財務監管,若財務狀況達到預警紅線,采取相應措施,從而實現既對小微企業項目融資又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本風險。
2.3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方法,提高融資服務能力。一是金融機構轉變服務方式方法,提供上門服務,深入小微企業中去,了解其生產經營、融資需求并進行相對應的金融產品推介,為小微企業提供面對面的信貸服務。二是設立獨立部門服務于小微企業,優化授信授權管理,簡化審批流程。三是針對小微企業的特點,創新信貸業務,設計更加符合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四是借力互聯網,創新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發展,創新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新模式,與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直接對接,簡化手續,降低費用,同時供需雙方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互動,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產品的設計與及時調整。
3.小微企業層面。
3.1規范企業的內部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管理機制,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效益;規范財務運行、內部經營、人事管理等制度,通過規范管理,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從而提高企業的信用,為實現企業融資奠定基礎。
3.2提高金融資本意識。首先,小微企業經營者要增強主動融資意識,熟悉和掌握融資政策和程序,為提前融資做好準備;其次,要科學制訂企業融資規劃,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產業特點做好融資籌備,選擇不同融資模式,切忌臨急抱佛腳,等急需資金時才考慮融資;再次要學會善于利用各種政策性融資,如政府部門設立的產業技術創新與科技金融結合專項資金,以科技金融方式支持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創業發展、融資貸款等。
3.3調整發展戰略。小微企業應做好市場定位,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行業,選擇優質、具有廣闊前景的產業進入,同時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要增強品牌意識,注重企業形象和品牌的塑造,轉變追求數量的觀念,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同時注重自身信用積累,嚴格遵守與金融機構簽訂的協議,監控資金的使用,不斷提升企業的信用等級。
三、結語
如何確保小微企業的項目融資不再成為一個難題,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協調好政府、企業、銀行之間的經濟關系,建立完善小微企業項目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推動小微企業項目融資渠道的多元化、規范化和市場化。
參考文獻:
[1]崔英偉,小微企業項目融資途徑研究[J].價值工程,2013.
[2]趙平鋒,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既對策研究[J].財經界,2014(7).
[3]李娜,陳曄,小微企業融資途徑探析[J].運營指南,2014(1):43-44.
作者:羅凌峰 單位:興業銀行龍巖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