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航海氣象與海洋學教程有效性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有效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通常我們所說的多媒體教學又可以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指運用計算機,按照教學要求,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文字、語言、聲音、圖像、圖形、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借助于預先制作好的多媒體教學軟件開展教學活動過程的一種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能模擬仿真,通過展示文字、圖像、圖形、影像等,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之中,化抽象為形象。航海氣象與海洋學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海洋現象和天氣過程是比較抽象的,難以理解和想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對學生而言,沒有實物那樣直觀,學生很難建立天氣系統的三位空間結構,很難理解天氣系統和天氣過程連續演變的特征。因此,教師借助于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通過其生動、形象的圖形、音頻、視頻、動畫等表現手段,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難以想象的大氣過程直觀化、形象化,加深學生的理解,減輕認識的難度,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在航海氣象與海洋學授課過程中,比如在講授“氣團和鋒”時,概念抽象難懂,課本的插圖也只是靜態的展示,不夠直觀,比較枯燥,而多媒體則能化靜為動,將靜態的事物轉變為動態的過程,不僅形象地解釋了冷鋒、暖鋒的概念,更將冷、暖氣團的天氣特征,冷、暖氣團相遇后的天氣狀況,以及暖鋒、冷鋒過境后的天氣狀況、降雨情況,都通過動畫模擬出來,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充分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學生在快樂中獲得了知識,學到了本領,提高了能力。又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演示“風海流的形成”、“密度流的形成”、“太平洋環流的形成與分布”等,將海洋中我們觀察不到的現象,直觀形象的模擬出來,這樣既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輕易理解接受,在教學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
2、發揮傳統教學優勢,提高傳統教學有效性
要實現航海氣象與海洋學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并不是意味著拋棄了傳統教學,脫離了黑板和粉筆。傳統的教學模式,經常被描述為“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根教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側重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理論性的掌握,側重于對學生智力的培養,相對來說,比較刻板、呆板,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方式,不能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習慣、接受能力來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循序漸進,激發興趣,學習相對比較抽象的海洋與氣象相關知識。
作為一種教師和學生都熟悉的教學手段,粉筆和黑板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交流知識的平臺,具有文字、圖示信息傳遞簡單、方便、穩定,組織和展示靈活的優點,板書與教師的講授緊密配合,學生的學習思路容易跟上教師的課堂講授和引導。比如,在“風的觀測”的講解過程中,圖解法求真風,通過航向、船風、視風,通過三角畫圖法,求出真風的大小和方向,教師在黑板上邊畫圖邊講解,同時可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把握好課堂節奏,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氣壓帶和行星風帶”講解中,教師在寫板書的過程中,由低緯至高緯依次畫出氣壓帶分布,再依序在氣壓帶之間畫出行星風帶,并穿插講解風帶天氣特征,邊畫邊講,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隨寫隨看、隨寫隨擦、隨擦隨寫,通過觀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來調整板書的內容,內容可以方便的增刪,便于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記憶深刻,這也是傳統教學的優勢所在。
3、結合實際現場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航海氣象與海洋學的課程特點,教師不僅要在課下認真提前備課,上課時更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改進有效教學方式,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氣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導學生成關心天氣,時常注意天氣變化的習慣,并讓他們學會運用學過的知識結合當時的天氣狀況觀察、分析、回答問題。使他們知道某些現象和抽象的概念其實離我們很近,提高學習興趣。每年臺風登錄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多種渠道了解、跟蹤臺風路徑,密切關注臺風過境前后的天氣特點,假定某船的位置和航向,預計未來12-24h船舶將遇到的天氣形勢和天氣狀況,船舶有無危險以及如何趨利避害、保障航行安全,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結合地區的天氣狀況,如,武漢霧霾的時候,學生會認真去看霾的成因、特征、注意事項,并會向大家進行解釋,學以致用。比如,冷鋒過境,有的學生會說,昨天我看了天氣預報,看到冷鋒南下推進,風速是多少多少……教師和學生根據本地區實際天氣情況,可以進行實地觀測,可以身臨其境地去討論,這種現場教學方式的有效性體現在不拘泥于空洞的教材內容的描述,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通過世界各地異常天氣、海難事故等現象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講解相關專業知識,如,利用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印度洋海嘯,為學生分析海嘯的產生原因和影響以及其強大的破壞力;為學生講解煙臺11•24特大海難,了解海難原因是由于氣象及海況惡劣、船長決策和指揮失誤、船舶操作不當、船載車輛超載、系固不良等造成,這種案例教學方式新穎獨特,極具新引力,往往讓學生印象深刻。同時,因為考慮了學生的情感,會使學生心存敬畏,從而明白,天氣和海洋對海上活動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極易引起學生的重視,深受學生好評。
5、改進有效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觀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航海氣象與海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教導學生學會使用課本、使用地圖、重視觀察、善于想象,培養學生在自學航海專業知識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學會如何處理問題,同時,培養學生間的合作能力。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擁有主人翁精神,學生才會對學習不再排斥,學生才會對學習過程充滿感情,才會對學習感興趣,而不再覺得枯燥乏味,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效果。
6、結束語
航海氣象與海洋學有效性教學方法的探討研究,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長期且持續的課題。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的不斷探索創新,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自身專業化發展,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航海氣象與海洋學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作者:張素雅單位:武漢航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