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養殖業污染現況和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忠縣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的實施和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忠縣畜禽養殖業得到迅猛發展,集約化養殖以及養殖專業村、鄉和鎮的出現,使畜禽糞便產生量急劇增加,集約化養殖中的糞便問題日益突出,并帶來了日益嚴重的面源污染問題。加強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與環境管理已成為現階段農村環境保護的緊迫任務和重要內容,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1忠縣養殖業基本情況及污染物產生及排放情況
為了掌握忠縣畜禽養殖和規模化畜禽養殖業基本情況,我們對畜禽養殖業狀況進行了調查。據調查,忠縣有規模化養殖場36個,養殖專業戶738戶。養殖種類主要為豬、奶牛、肉牛、蛋雞和肉雞。畜禽養殖業基本情況見表1。從區域分布來看,忠縣養殖業主要分布在縣城、長江沿線、黃金河、汝溪河和以官壩鎮、馬灌鎮、三匯鎮、野鶴鎮等地。其中官壩鎮、馬灌鎮三匯鎮、野鶴鎮等鄉鎮分布最多,共有各類養殖場和養殖專業戶264個,占全縣規模化養殖場39%。養殖業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情況。(1)養殖業污染物產生情況。全縣畜禽養殖業污染源,糞便產生總量54053.64噸,其中規模化養殖場產生量9326.68噸,養殖專業戶產生量44726.97噸,各占全縣總產生量的17.25%和82.75%。全縣折合成COD、總氮、總磷產生量分別為11463噸、589噸和125噸。排放量分別為3016噸、186噸和52噸,消減量分別為8447噸、403噸和72噸,消減率分別為73.69%、68.52%和57.94%。忠縣畜禽養殖業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情況如表2所示。(2)養殖業污染物處理、利用及排放情況。根據統計結果,全縣畜禽養殖業糞便產生量和排放量基本相當,基本無畜禽糞便處理和利用設施,消減量為零。畜禽養殖場污水通過沼氣池處理后,總氮、總磷和COD等污染物有一定的消減,總消減率分別為68.52%、57.94%和73.69%。忠縣畜禽養殖業污染物產生及排放情況見表2。
2畜禽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
2.1對水體的污染畜禽養殖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高濃度畜禽有機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畜禽污水排入魚塘及河流中,使對有機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嚴重威脅水生產業的發展。此外,其有毒、有害成分易進入并嚴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水質中有毒成分增多,嚴重時可使水體發黑、變臭,失去其使用價值,而畜禽糞便污染的地下水極難治理恢復,將造成較持久性的污染。
2.2未經處理的畜禽糞便及畜禽污水過量施用于農田可導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及板結,嚴重影響土壤質量;可使作物徒長、倒伏,造成減產、甚至不產
2.3對環境空氣的污染畜禽養殖產生大量惡臭氣體和溫室氣體,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嚴重影響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和周圍的空氣質量。在高溫下,這些糞便發酵以及含硫蛋白分解,會產生大量氨氣和硫化氫等臭味氣體,造成空氣中含氧量相對下降,污濁度升高,使空氣質量下降。
2.4對人體健康和畜牧業發展的影響畜禽糞便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以及孳生的蚊蠅,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菌量增大,造成人、畜傳染病的蔓延。帶來了仔豬、仔雞成活率低,肥豬增重慢,蛋雞產蛋率少,阻礙了畜牧養殖業的發展。
3污染防治對策及建議
根據忠縣畜禽養殖業污染現狀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等,提出如下防治要求與技術措施:
3.1技術原則畜禽場污染治理必須遵循生產過程減量化、處理結果無害化、處理后資源化的原則,努力實現清潔、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養殖。發展“豬、沼、果(旱作物)”的生態農業,努力達到生態型綜合利用,實現畜禽養殖廢渣和廢水污染零排放。
3.2選址要求畜禽場址選擇,要考慮節約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則,選擇交通便利,水電供應可靠,便于排污的地方建設。在城鎮周圍建場時,廠址用地應符合當地城鎮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要求;選擇在位于居民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方向處。禁止在禁養區建設畜禽養殖場,包括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城市和城鎮居民區、商業區、工業區、游覽區等人口集中地區等。全面考慮畜禽糞尿和廢水的處理和循環利用,與種植業、沼氣生產和其它養殖等結合。
3.3畜禽場糞便污染的綜合治理實行清污分流,糞尿干濕糞水分流,并采用理想蛋白質、酶制劑、微生態制劑等飼料營養技術,提高飼料轉化率,可有效地減少糞便產生量,降低養殖場污水處理難度。經過固液分離后的固體糞便可采用高溫好氧發酵的方法,殺死其中的病原菌和蛔蟲卵,生產有機肥外賣,產生經濟效益。
3.4畜禽場污水處理因為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很難處理,需限制用大量的水沖洗糞便。可采用高壓水龍頭沖洗欄舍或采用墊料以減少污水的產生量。污水在生化處理之前先進行固液分離。據測定原豬舍污水含COD濃度為10900mg/L,經過固液分離后其COD可下降60~70%。清污分離后的污水采用沼氣池進行處理。生產的沼氣可供養殖場作生活、生產用氣。沼液經凈化消毒后可做中水回用,沖洗畜舍欄圈。這樣既可節約水資源又能減少污染負荷。
3.5惡臭控制由于畜禽飼養場的惡臭污染源很分散,集中處理很困難,最好的方法是預防為主,在惡臭源頭就地處理。飼養方式和清糞工藝與產生惡臭有關,選擇的工藝應盡量做到糞與尿和水分離,糞便及時清除,排水通暢,保持糞和畜床干燥,如此可以減少惡臭源。控制區日糧供給和在日糧中添酶制劑,可控制惡臭。
3.6防疫與尸體無害化處理加強對動物的防疫工作,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和保護人體健康、防治環境污染的重要環節。對動物疫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病死畜禽尸體要及時處理,嚴禁隨意丟棄。病死禽畜尸體處理最好采取焚燒爐焚燒的方法,焚燒產生的煙氣應采取有效的凈化措施,防止煙塵、一氧化碳、惡臭等對周圍大氣環境的污染。不具備焚燒條件的養殖場應設置兩個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應為混凝土結構,深度大于2m,直徑1m,井口加蓋密封。進行填埋時,在每次投入畜禽尸體后,應覆蓋一層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滿后,須用粘土填埋壓實并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