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確權登記的集體土地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初步擬定實驗作業流程方案
根據項目區范圍山多地少的地形地貌特征,實驗初步擬定作業流程方案,作業流程方案對整個作業的工序進行了初步設計。擬定實驗作業流程方案如圖1所示。
2資料收集和分析
資料收集和分析工作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核調查實驗工程開展的前提和保證。
2.1核調查工程工作底圖矢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圖和地籍圖比例尺不小于1∶10000[1]。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核調查實驗工程所在的建德市地理特征是山多地少,不具備采用解析法實測大比例尺界址點坐標的作業條件,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具有現勢性強的特點,因此,第二次農村土地調查上一年度1∶10000矢量變更零點數據庫(后面簡稱上年度變更零點庫)是制作本次工作底圖矢量數據的最佳選擇之一。它具有現勢性強和數據完整性好的特點,符合浙江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底圖對矢量數據的要求。因此,上年度變更零點庫是合理的選擇,而其多個層如XZQ(行政區)、XZQJX(行政區界線)、ZD(宗地)、JZD(界址點)、JZX(界址線)是開展核調查項目實驗所必須的矢量基礎數據層。除了上述矢量數據,實驗區內已經發過證的國有地籍宗地數據和截止到實驗開始時刻前的農轉用數據也是必須收集的國有性質地塊數據。同一所有者擁有的權屬界址線所封閉的集體土地要劃分為同一宗地,當它被國有地籍宗地數據或農轉用數據分割時應劃分為不同的宗地,在以村為單位統計集體所有土地面積時應扣除其所在范圍相應的國有土地面積。所以,國有地籍宗地數據和農轉用數據必須要加載到上年度變更零點庫中做疊加分析。實驗區工程核調查工作資料底圖(局部范圍)如圖2所示。
2.2工程核調查工作底圖正射影像數據(DOM)的收集和分析上年度變更零點庫、國有地籍宗地數據、農轉用數據作為工作底圖,依然滿足不了實驗工程核調查的要求,必須要有一個更加直觀清晰的影像載體與矢量數據疊加,能反映現狀地形地貌的特點特征,而正射影像數據(DOM)能滿足這個要求。本次實驗對于正射影像數據有較高的要求,其分辨率、現勢性、經濟性等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通過比較,實驗選擇了項目區分辨率為0.5m最新的正射影像數據作為制作核調查工作底圖的一個部分。
2.3其他資料的收集和分析除了以上資料,實驗組還收集了工程實驗區范圍2004年調查的《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原始紙質指界檔案,檔案包括調查宗地圖和界址點的詳細描述。《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的紙質原始指界檔案對于本次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核調查工程實驗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借助這個紙質原始指界檔案,對原界址點圖形、界址點描述與實驗核調查底圖的界址點進行了室內對比判斷,可以確定一部分至今未變化的權屬界址點(如落在山脊線上的界址點),再確認原始紙質指界檔案建檔年份之后是否有撤鄉并鎮和行政村合并導致界址變化的情況,在排除了這些因素后確認界址點至今未變化的,直接使用原界址線,不再重新調查、指界和簽字,這樣可以大大節省外業核調查的工作量。相同位置界址點的比較如圖3、圖4所示。
3權屬核調查工作底圖制作和分析
權屬核調查工作底圖制作是否規范、信息是否完整、重點是否突出、比例是否適當、讀圖是否簡明易懂是權屬核調查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3.1核調查底圖內容的選擇和分析
權屬核調查工作底圖信息內容既要完整,又要簡潔扼要,不能有冗余信息。權屬核調查工作底圖內容一般包括四大塊數據,分別為:項目區上年度變更零點庫;項目區范圍最新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數據;截止到實驗前項目區范圍已經發過證的國有地籍宗地數據;截止到實驗前項目區最新的農轉用數據。而項目區上年度變更零點庫包含很多層矢量數據,一般只需選取XZQ(行政區)、XZQJX(行政區界線)、ZD(宗地)、JZD(界址點)、JZX(界址線)等幾個層,對宗地權屬單位屬性和權屬性質進行標注,線狀地物可以選擇性地加載與界址點有關系的部分,當某些線狀地物寬度比較小而不宜判讀時,可以打開線狀地物層結合DOM影像來輔助判讀。
3.2核調查底圖編輯制作和分析
3.2.1圖外編輯制作圖外要素如圖名、比例尺、圖例、平面坐標系統、制作單位、調查時間、調查員、審核員、監理單位等需要上圖,編輯設置系列圖外各要素字高以滿足圖紙比例尺和打印幅面大小的要求。
3.2.2圖內編輯制作和分析主行政村要表示完整封閉的權屬界線,其應占據圖紙幅面的中心大部分位置;核查主行政村周圍一圈相鄰行政村要表示部分權屬界線;對主行政村名、各宗地權屬單位、國有宗地和農轉用地塊進行權屬名稱標注;上年度變更零點庫XZQ(行政區)、XZQJX(行政區界線)、ZD(宗地)、JZD(界址點)、JZX(界址線)、XZDW(線狀地物)等層要上圖;對其余要素在此不敘述,總之,核調查底圖編輯制作要滿足內外業核調查的要求。
3.2.3打印圖紙幅面大小、圖紙材料、比例尺的選擇和分析打印圖紙幅面的大小直接影響核調查工作人員使用是否方便、舒適。圖紙幅面太長太寬會導致折疊比較多,工作時展開不方便。圖紙幅面太小使用雖然方便,但是圖幅數量會增多,例如,以一定比例尺打印一個行政村,經外業實踐,一般90cm×90cm是比較理想的外業核調查幅面。圖紙選用防水的圖紙比較好,這樣即使在小雨天進行外業核調查影響也不大。比例尺的選擇要適中,既要在圖紙幅面范圍內最完整表示信息,又要清晰易讀。
4內外業權屬核調查指界、權屬核調查表填寫
土地權屬調查是對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土地權屬及其權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數量和用途等基本情況的調查工作,在現場標定土地權屬界址點、線,繪制宗地草圖,調查土地用途,填寫地籍調查表。調查成果經土地產權人認定,可為地籍測量、權屬審核和登記發證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憑證。土地權屬調查包括初始土地權屬調查和變更土地權屬調查[4]。
4.1召開配合協調會議,內業權屬指界為了順利開展項目實驗工作,甲方單位和實驗組召集了實驗所在地鄉鎮政府、相鄰行政村法人代表召開項目工作的配合協調會議。以核調查底圖為依據,采用了先室內后室外權屬指界的工作方法,對雙方都能清晰指明的不存在爭議的宗地界址點和權屬界,直接在室內確定宗地界址位置,并填寫宗地權屬核調查表,雙方簽字蓋章,這樣可以有效節省外業工作時間。
4.2外業權屬指界外業權屬指界是在現場確定土地權屬界線,主要包括宗地權屬狀況調查和界址調查。在現場經雙方或多方共同指界確認簽字。宗地權屬狀況調查是指對宗地的土地使用者性質、土地權屬性質、權屬來源情況、宗地使用權情況(含合同使用情況)、他物權狀況、權屬來源證明材料和申請書的土地使用者的一致性、土地實際用途與批準用途書的一致性等進行調查、核實[4]。界址調查是權屬調查的核心,也是地籍調查的核心工作。界址調查是指對相鄰雙方的界址狀況進行實地調查,在雙方認可,經有關部門審核后,作為土地登記的依據[4]。對內業雙方都不能確認或只有一方確認的宗地,必須要到外業實地核調查。比如相鄰行政村間對一些飛地的爭議,由于歷史或其他原因對于有爭議的權屬界,一般先讓相鄰雙方協商解決,多次協商不成,再把它當作爭議宗地處理。
4.3權屬核調查表的填寫權屬核調查表記錄了內外業核調查所有的信息,是對內外業核調查工作全面的文字和表格描述,權屬核調查表和核調查底圖體現了圖屬一致性,為將來數據入庫提供了第一手完整翔實的界址位置和描述信息,因此,必須把權屬核調查表填寫規范、完整、準確。
5數據拓撲分析處理和數據入庫
5.1標準表結構關系型數據庫模板設計制作模板庫是一種事先固定的數據格式,其中包括數據的分層方案,各層的屬性結構,編碼體系及一些規則,它保證了成果格式的一致性。與其他數據庫設計相比,關系數據庫簡單、靈活[5]。標準表結構關系型數據庫模板設計制作是為了滿足《浙江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規則》的各項表屬性結構的要求。地籍調查數據庫的數據類型分為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6]。模板包括空間要素(矢量和柵格)和非空間要素的屬性表定制。選擇合適的軟件平臺設計數據庫模板和處理數據很關鍵,具有較強數據庫管理功能同時又具有較強的圖形處理功能的軟件是理想的選擇,基于以上緣由,選擇WalkCM作為定制模板的軟件平臺。空間要素界址點的表結構設計如圖5所示,非空間要素宗地權利人的表結構設計如圖6所示。
5.2數據拓撲關系分析處理數據拓撲分析處理是空間數據入庫前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選擇合適的拓撲規則,依照先全域后局部逐級控制的原則對各級面與面、面與線等關系進行各類拓撲分析檢查處理,例如,行政區域要素間拓撲無問題,行政區要素與宗地要素拓撲無問題,宗地層要素之間滿足無多面、無重復、無重疊、符合拓撲關系要求等,空間數據在入庫前必須滿足各項幾何拓撲關系要求標準。采用WalkCM自帶的和二次開發的檢查工具結合ArcGIS強大的拓撲分析功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此不詳細論述。
5.3屬性錄入及圖屬一致性檢查分析、入庫數據屬性是數據庫的重要內容。依照《浙江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規則》的各項表屬性結構的要求,依托WalkCM軟件把內外業權屬核調查各項信息錄入到各個對應的層表中。完成圖形編輯后,再進行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循環檢查直至無錯誤,可以采用計算機自動檢查(編程或軟件)、人機交互檢查(機助篩選判斷)、純人工檢查等相結合的檢查方法,當所有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后,再錄入到關系型數據庫。
6結束語
契合實際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是核調查工作的前提,統一的數據和圖紙規格是核調查工作的基礎。實驗理順了從資料收集、底圖制作,到數據入庫的各個步驟環節,確立了先內后外的權屬核調查方法,用規范的數據模板設計和拓撲分析保證了統一的數據規格。實驗結果提供了統一的作業方法和針對性的理論指導,為后續整個工程的全面順利開展鋪平了道路。
作者:湯國全單位:浙江省第二測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