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階段農產業發展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態勢及效應
與國際農業產業發展相比,目前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總體上處于起步階段,但是近年來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有力促進了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一是發展勢頭強勁。雖然農業產業集群剛剛起步,但是發展勢頭強勁。許多省市都把發展農業產業集群作為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二是政策不斷完善。一些地方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例如福建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若干意見(試行)》中明確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陜西省委提出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圍繞六大特色產業打造產業集群。三是具有鮮明特色。湖北宜昌把培育龍頭企業集群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途徑。農業產業集群在一些地區已形成一些大型的龍頭企業為帶動能力的產業集群雛形,有的地區已發揮強農增效富農的重要作用。四是沿海發達地區發展較快。各類農業產業集群中,外向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迅速。大中城市郊區和城鄉結合部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程度相對較高。相比較而言,內地糧食主產區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明顯滯后,西部偏遠地區差距就更大了。五是農業產業集群成效顯著。農業產業集群充分發揮了農業規模優勢和經濟優勢,提高了農業競爭力。從實踐中看,凡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快的地方,農業比較效益明顯提高,農民的就業門路比較寬闊,呈現出促進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良好勢頭。農業產業集群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競爭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對于增強產業競爭優勢具有重要作用。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大會《2001年世界投資報告》中指出:“產業集群優勢已經超越低成本擴張而成為吸引外資投向的主導力量,推動‘產業聯系’將成為投資政策關注的焦點。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必須走集群化的道路”。農業產業集群有著巨大效應。一是集聚效應。農業產業集群使農業資源和投入的要素形成積聚,如人才、銷售網絡、市場份額、資金投入,都形成積聚,這些要素的積聚為群體內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撐。二是競爭效應。產業集群形成了一種激勵機制,使集群內農戶之間、企業之間、生產者之間競爭增強,大大激勵了農業企業創新和企業生產的增長。同時,集群內各個市場主體以集群方式參與外部競爭,提高了競爭能力,增強了抵抗市場風險能力。所以產業集群形成改善和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三是分工效應。集群內農業生產、加工及其流通,形成明顯的專業分工,形成專業戶、專業村,“一村一業”,“一村一專”,提高了企業創新能力,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協作效應。協作出效率、出效益。農業集群內的企業之間在競爭的基礎上,又開展密切協作,形成配套。這種協作是建立在資源共享和專業分工基礎上的,形成了協作機制,創造了協作精神,相互取長補短,可以分享規模收益。五是區域效應。農業集群內部企業之間形成密切的橫向聯系。這些企業在向外部拓展過程中,企業又會同外部建立起廣泛密切的聯系,從而帶動整個地區各個產業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形成強大的區域效益。六是品牌效益。農業集群發展以產業為依托,以品牌為基礎,樹立起“產業品牌”、“產品品牌”,形成拳頭產品,從而樹立起集群的名牌產品,帶動產業發展。
二、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及特點
我國農業產業集群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種植業產業集群。通過種植區域化,生產專業化,品種優良化,創建優勢產業帶,形成市場特色和品牌,提高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比如玉米帶、肉牛帶、蘋果帶等等。二是養殖業產業集群。通常是以大型飼養企業為龍頭,帶動飼養農戶,走飼養規模化、區域化路子。通過加強飼養小區建設,提高飼養水平和規模,促進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形成具有較高市場知名度的產業集合。以龍頭企業帶動,大搞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創造名牌產品,提高商品率。三是農產品加工業集群。主要是以龍頭企業為帶動,大力開展農產品的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名牌的產品,提高商品率。如雙匯豬肉加工,新疆的蕃茄加工,伊利、蒙牛的牛奶加工等等。四是農產品流通產業集群。農產品流通企業、運輸營銷建立連鎖經營開拓市場。如山東壽光的蔬菜批發市場集群等等。五是農業科技產業集群。以農業科技產業化為帶動,大搞育種、栽培、植保技術推廣。例如農機專業隊耕作、跨區作業等等。這在許多農村也初見雛形,一些地區發展速度很快,成效明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模式都是實踐的產物。任何一個產業集群模式的形成,都離不開這個產業集群所處的農業資源優勢、農業技術和生產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許多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都與我國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密切相關。比如現在不同區域農業發展開始呈現出合理分工的新格局。主要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一些各具特色的作物帶、產業帶逐步形成等等,都為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九個主要糧食品種的優勢產業帶。三大優勢棉區的植棉面積和總產量加到一起占99%,我國的兩大蘋果優勢區面積和產量占到全國的80%以上,西北等四個肉羊產區的產量占全國的81%,中南沿海、黃渤海及長江中下游水產品出口的總量占全國總量的98%。農業產業集群是大量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以及相關產業在空間上的高度集聚。最根本的特點是在競爭和合作中共同獲得競爭優勢,共同創造效益,共同促進產業發展。(1)農業產業集群內的農產品生產、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程度相對較高。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
集群內農業生產者形成了明顯的專業分工與協作。(2)農業產業集群內農戶間、企業間協作配套較強。農業集群內農戶間、企業間協調配套機制逐步完善,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都形成了比較密切的合作關系。(3)農業產業集群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程度較高。農業產業集群一般都實行農產品的產銷加一體化,是生產集群、加工集群、銷售集群的綜合體。(4)農業產業集群內的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步伐加快,已形成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產業集群一般都有自己的科技隊伍、研發隊伍,能夠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5)農業產業集群的核心力量和依托是具有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不論哪種類型的產業集群,一般都依托內部或外部的各類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發展帶動集群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產業集群產生和發展的共同基礎和特征。(6)農業產業集群有良好的政策環境。許多地方政府對產業集群認識高,給予政策扶持的力度大,嚴格按照市場的規則辦事,不參與集群的具體經營活動,但是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和政府的服務。(7)農業產業集群具有勇于創新、創業的領導機構。產業集群通常都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機構。產業集群領導管理人員勇于改革,富于創新,在集群內的誠信程度較高,和諧程度較高,從而加強了企業之間分工協作關系,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談判成本。(8)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程度較高。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快的地方,一般都擁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通訊設施。這是產業集群發展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
三、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途徑及條件
從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情況看,發展農業產業集群必須立足于資源優勢,以科技為動力,以龍頭企業為帶動,采取有力措施,選擇正確的發展途徑。總結各地發展農業產業集群的實踐經驗,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途徑的選擇主要有這樣幾種:一是以市場為依托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比如通過貿易集群帶動生產集群,通過流通性的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的銷售,開拓農產品的市場,帶動主導產業,發展農產品的流通產業。二是依托農業區位優勢發展農業產業集群。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尋求優勢環節和鏈條,形成農業企業集群、生產集群或加工集群。比如沿海一些地區發展外向型農業產業集群就有自身優勢。三是依托農業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農業產業集群。特別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發揮企業帶動作用,如小麥、蔬菜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四是依托涉農服務來發展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各類農業服務業、農業科技成果交易、信息咨詢和技術培訓等。五是依托農業科技來發展農業產業集群。主要是發展農業科技服務,形成規模和配套。如依托生物育種工程、良種培育形成集群來帶動農業發展等等。
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應從各地區域優勢出發,采取有效措施,為產業集群發展開辟途徑,創造內在發展條件。一是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實行專業化生產,形成有優勢的主導產業,這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支柱。選擇主導產業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場需求,形成生產規模。特別是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要防止產業、產品趨同和重復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特色農產品,開發名優特新產品,創名牌產品。二是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名牌產品、拳頭產品。這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基礎。農產品基地是產業集群龍頭企業所需的原料和銷售的農產品的集中產地,是農產品批量、均衡供給的保證。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要因地制宜,統一規劃,充分發揮各地優勢。突出加強基地生產的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建設。三是大力培育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戶發展,帶動企業發展,從而帶動集群發展和整個地區發展,這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主要特點,因此加快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是加快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舉措,這是農業產業集群的動力。四是深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實行區域化布局。優勢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提高優勢產品集中度,這是發展農業產業集群的基礎。沒有優勢農產品區域支撐,發展相關農業產業集群就失去了重要的產品依托,也就失去了重要的發展基礎。五是大力推進農業“七大體系”建設。“七大體系”建設,包括種養業良種、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動植物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和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這些體系的構建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支撐。六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最終取決于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基地的技術進步。要繼續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努力改進農業科技應用推廣辦法。要大力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提高農民素質。要鼓勵國家科研機構直接參與集群內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快發展農業高技術企業。
四、發展農業產業集群的理性思考及啟示
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是新階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發展農業產業集群,對于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農業產業集群是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組織創新。新階段農業發展需要三個創新,一是政策理論創新,二是科技創新,三是組織創新。三個創新結合起來才能夠促進我國農業跨越式發展。政策理論創新是保障,科技創新是支撐,組織創新是基礎。沒有組織創新,新階段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嚴重制約。所以要大力支持農業產業組織創新,通過組織創新創造條件,促進企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
第二,要用改革的思維和統籌城鄉發展的觀念去謀劃和發展農業產業集群。一個產業集群里邊,有農業,有工業,有流通業,還有其他第三產業。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既是發展農業,又是發展工業;既是發展一、二產業,又是發展第三產業。通過產業集群的區域化推進和整體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促進城鄉統籌,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和諧發展。因此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是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重大措施。
第三,農業產業集群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實際步驟。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踐表明,凡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比較好的地方,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都比較高。因此,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增強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突出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打造優勢產業,著力提高競爭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第四,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要有利于農業資源綜合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耕地、水資源短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如何提高耕地、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發展農業產業集群要走資源集約化利用的路子,要有利于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農作物秸稈是重要的農產品,作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產物,一半在籽實里,一半在秸稈里,現在大量秸稈廢棄、燒掉,是對耕地、淡水等寶貴農業資源的嚴重浪費。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要著眼于開拓農村資源,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
第五,農業產業集群是發展縣域經濟的組織基礎。縣域經濟的重要基礎是農業,縣域經濟弱主要是農業產業弱。發展農業產業集群,以農業和農產品為基礎,大力發展相關產業,形成企業集群,可以有效克服農業產業本身的缺點,將農業融合到加工業、流通業以及其他第三產業中,從而帶動區域經濟整體發展。
第六,農業產業集群是應對國際農業競爭的航空母艦。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是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需要。隨著農業國際化發展,國際農產品市場營銷方式、手段發生深刻變化,技術進步和市場形勢的發展需要不斷創新農業組織形式,才能有效應對國際競爭。農業產業集群是一種新型農業組織形式,是以農業為核心,集各種競爭優勢于一身的有效組織形式。大力促進農業產業群發展才能適應國際農業競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