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階段性公允價值會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資本市場的不斷深化,公允價值成為財務報告中的焦點。在此背景下,為推進公允價值會計統一化、國際化,基于新階段性,本文主要闡述了公允價值會計的定義、計量屬性、運用的意義,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發展歷程,公允價值應用現狀,以及促進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發展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
公允價值會計;新階段性;發展對策
1991年美國制定了第一個公允價值會計準則;2000年公允價值的概念被明確提出,并被逐步應用于非金融工具中;2006年國外對公允價值的定義、計量屬性、應用范圍和信息披露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規范。我國對公允價值的研究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對其實質的理解都是一樣的。與國外相比,我國公允價值研究起步較晚,很多方面尚待完善。對我國新階段性公允價值會計進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公允價值會計相關概述
1.公允價值會計的定義。為實現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公允價值會計應運而生。伴隨會計領域眾多學者對公允價值研究的不斷改進與深入,包括對公允價值計量指南的制定、公允價值計量范圍的確認與規范和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制定等,國內諸多學者開始致力于對公允價值概念的研究。某學者認為,公允價值會計是指將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或市場價值作為負債和資產的主要計量屬性的一種會計計算模式。由于公允價值與其計量屬性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結合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產生和現有公允價值會計研究成果,本文認為所謂公允價值會計,是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會計計量、會計信息披露和會計范圍確認中的應用的一種會計方法。因此,它主要包括公允價值計量、確認和信息披露三方面內容。公允價值的計量,指的是在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過程中,對資產、負債等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進行確定;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是指在財務報表中和其它財務表中對與公允價值相關的信息進行披露,主要有信息披露的內容和形式;公允價值的確認,則指對那些需要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交易和事項及其相關處理進行確認。
2.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在國外公允價值研究的初始階段中,其被認為是一種復合的計量屬性,而2000年發表的《在會計計量中應用先進流量信息與現值》文件,認為公允價值不是一種獨立的計量屬性,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歷史成本。之后,由兩組織共同的公允價值概念框架中,其將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和重置成本一同列為會計計量屬性的行列,即該框架認為公允價值是一種獨立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與其他計量屬性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短期應付賬款、應收賬款的可變現值,現行成本與市價,以公允價值為目標的未來現金流量的可變現值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允價值。第二,在公允價值確認初期,歷史成本可以作為過去某一時點的公允價值,到了后期計量階段,歷史成本將無法再準確的反映出負債或資產的現時信息,即其不再是公允價值。公允價值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向著歷史成本方向轉化??梢姡瑲v史成本與公允價值之間是一種相互轉化的關系,是公允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轉化為歷史成本的一個過程。第三,以特定個體為計量目標、反映特定個體價值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不是市場價值,因而也就無法代表公允價值。第四,對于沒有考慮時間價值的、長期的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可變現值不具有公允價值的代表性。
3.公允價值會計運用的意義。符合決策有用觀的會計目標。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是會計目標的兩個不同觀點,他們對會計信息有著不同的要求。決策有用觀認為決策是面向現在和未來的,而決策信息的需求決定了會計信息在時間分布上表現為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信息。公允價值會計也是面向現在和未來的,它能夠客觀真實的反映出負債與資產的真實價值,注重的是市場的完善程度和交易的公平性,因此具有較高的決策相關性。受托責任觀認為會計目標是通過恰當的形式對財務報告受托者的責任履行情況和應具有的經濟管理責任進行有效的反映。它強調以數據為基礎,計量屬性主要采用歷史成本。當環境發生變化時,歷史成本在完成初始計量后將不再進行后續測量,因而也就無法及時的反映出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化,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越來越低。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在會計信息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會計信息的重要決策作用也日漸凸顯,因此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符合決策有用觀的會計目標。滿足信息相關性要求。確保會計信息具有一定的質量特征是財務報告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保障。而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信息所具有的兩個最重要質量特征。由于相關性和可靠性共同組成了會計信息決策的有用性,所以運用公允價值會計可以較好的滿足信息相關性要求,可以不斷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是組成會計信息相關性的三個要素。而構成會計信息可靠性的三個要素則是中立性、真實性和可和性。所謂可靠性,是指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反映出它所想要反映的內容,它不受偏向或錯誤的影響,是合理的、真實的。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受會計目標所決定。決策有用觀注重的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而受托責任觀則強調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另外,公允價值信息還具有動態性、及時性、預測與反饋的特點。這使得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可以滿足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
二、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發展歷程
自會計改革以來,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從1997年到2001年會計準則改革首次將公允價值引入其中,這是第一個階段。從2001年到2006年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運用的廢除是第二個階段。從2006年至今新會計準則將公允價值再次引入是第三個階段。該階段在我國會計準則改革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1997年財政部下發的《企業會計準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是第一階段具有標志性的準則。1998年,其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將公允價值正式引入我國的會計準則中。其后,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性交易》、建造合同、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會計政策變更等多項具體準則中也都直接或間接的涉及到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引入是為了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有序發展。然而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尚不成熟,缺乏活躍市場和相關監管制度等原因,在實際運用中公允價值帶來了諸多嚴重問題,對我國會計信息的公允性和真實性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財政部于2001年頒布了6項新的準則,其中5部是對原準則的一個修訂。修訂后的《債務重組》、《投資》和《非貨幣性交易》準則將不再使用公允價值。這一階段我國大大縮小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采取盡量規避的態度。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漸成熟以及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為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準則中的再次應用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公允價值應用現狀
我國于2006年出臺的新會計準則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實現新的跨越與突破的體現,是公允價值在我國得到切實運用的良好證明。新會計準則的出臺與應用,開啟了公允價值運用的新征程?,F階段,公允價值已在越來越多國家的會計準則中被采用,并且國際會計準則也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會計計量屬性而運用在各種準則和各種交易當中。伴隨公允價值應用的日益廣泛與成熟,使得會計計量成為新準則修訂中的一個關鍵點。根據我國市場發展現狀,新準則中對于公允價值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債務重組、金融工具、企業合并、投資性房地產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其中,金融領域是公允價值運用最為廣泛的一個領域。公允價值作為一個全新的計量屬性,在我國當前市場環境下,完全可以用于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的確認與計量。此外,公允價值在企業合并、債務重組、資產減值準則等其他項目上也有應用。
四、新階段性促進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發展的有效對策
1.建立與完善會計準則制度。
1.1構建統一框架。當前,現有公允價值統一框架在結構上還需進一步的完善。早期的《公允價值計量》中明確指出,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一方面是為了建立公允價值計量的統一框架,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盡快對公允價值做出準確的定義,并對公允價值計量信息進行披露。因此,公允價值統一框架的構建與完善,應將公允價值的定義、計量和信息披露很好的體現出來。既要在公允價值計量準則開始部分對該準則制定的目的進行明確的規定,還要提出該準則與公允價值定義和計量適用范圍,對公允價值的計量進行規范,對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提出明確的要求。只有確保各公允價值框架的構建在主體結構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規范性,才能確保統一框架的建立是符合公允價值會計應用要求的、適用范圍是廣泛的。
1.2合理應用準則?;谖覈贫ǖ摹豆蕛r值計量》準則所構建出的我國公允價值統一框架,在不斷完善具體準則描述的同時,還應該將該準則進行合理的應用,以進一步推動公允價值會計的發展。目前,我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應用主要面臨兩大挑戰:其一,對準則中與公允價值應用不一致的地方進行修正;其二,不斷擴大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深化公允價值的應用程度。這兩方面的挑戰在應用層面也是推進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發展與應用在未來的兩個主要努力方向。要想實現準則的合理應用,首先就需要以整個社會經濟配套措施作為支撐,其次根據實際需要、按照統一框架構建思路,對準則中公允價值的應用進行重組。
2.全面落實新準則制度。
2.1規范市場機制。首先,降低市場準入制度,增加行業內的市場主體,鼓勵與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該行業、進入市場,擴大市場競爭,擴大獲取公允價值主體和交易規模,促進市場價格均衡。其次,擴大資本市場開放程度。資本市場作為市場經濟高度發達下的產物,具有發現價格和支持公允價值應用的功能。對其開放程度進行擴大,有利于國際優質企業進入我國資本市場中來。最后,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多樣化交易品種。近年來,資本市場正大力推進新三板市場的發展,其未來發展呈現出一種擴容趨勢,在此基礎上建立與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同時發展多樣化交易產品種類,有利于市場機制的進一步規范。發展多樣化交易產品類型,可以通過對交易產品進行合理的創新,培養與聘用專業領域內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2.2提高管理技術。管理技術的提高,可以通過提升信息化程度、完善估值技術與加強員工培訓三方面來進行?,F代市場經濟是信息化的市場經濟,只有實現經濟的高度信息化才能夠確保公允價值發展和應用與國際最新情況接軌。及時的、充足的市場經濟信息是公允價值會計得以更好利用的可靠保障,可以為公允價值提供真實的、大量的數據信息作為支持;估值技術是保證公允價值良好運用的重要工具。估值技術的提高與完善需要國家加快研究出適合我國市場經濟條件的估值技術標準規范,需要在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基礎上制定出估值技術的應用指南,需要在實際應用中不斷積累經驗,緊跟國際先進估值技術發展動態;會計從業人員始終都是財務報告的編制主體,公允價值會計應用實現的主體。因此加強員工培訓,可以有效推進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必然要求。首先對員工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培訓,要求員工對公允價值含義、計量屬性等有關內容進行全面掌握與深刻理解,其次對員工進行實際業務操作訓練,提高員工的知識運用能力和業務處理能力,培養員工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五、結語
文章主要從公允價值會計相關內容,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發展歷程,公允價值應用現狀,新階段性促進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發展的有效對策四大方面展開論述。通過分析,本文對公允價值及其在會計準則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對公允價值的具體含義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雖然在新階段下,文章對公允價值會計的理論研究較為全面,但缺乏一定的實踐研究,缺少相關案例的說明,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當中還需進一步的完善。
參考文獻:
[1]葉楓.新階段下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
[2]劉俚燕.公允價值在我國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作者:安銘越單位:遼寧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