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新型農業科技才能發展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以創新激勵為核心的農業科研制度環境
在所有影響人才培養與成長的環境中,制度環境最為重要。建設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制度成長環境,迫切需要圍繞創新激勵為核心進行一系列的制度創新。一是要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從國家宏觀管理來看,我國實行的是科技和教育分立的管理體制,農業大學和農業科研院所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在資源分享與利用、技術創新與成果轉移推廣等諸多方面存在弊端。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的重點在于理順管理體制,弱化行政職能,鼓勵產學研結合,增強國家農業創新的整體實力,推進科研成果的現實轉化。二是要完善農業科技成果的產權保護制度。由于農業生產的特殊性,許多農業科技成果產權保護成本過高,以至無法實現正常有效的產權保護,例如,基于農民的生產留種權,許多農業育種創新成果幾乎以公益性質無償提供給生產者,或者出于風險因素等其他考慮,農業科技創新部門可能主動放棄科技創新成果產權。應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產權保護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實際,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農業科技成果產權保護制度,有效激勵廣大農業科技人才的創新熱情。三是要建立農業科技創新風險保障機制。農業科技創新風險保障機制應成為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與成長制度環境創新的重點之一。農業科技,特別是農業高新技術的開發、研究以及成果轉化,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復雜,面臨的創新風險巨大,整個農業技術創新過程(例如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等)還可能面臨社會輿論的道德壓力、政策禁止等風險。因此,在國家宏觀層面應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風險保障機制,減小農業科技創新風險,保障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創新實踐順利進行。
以培育創新農業科技人才為重點的政策環境
國家科技人才政策對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意義重大,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與成長需要在國家宏觀層面營造一個更有針對性的政策環境,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是農業科技創新行為的強公益性特征決定了農業科技創新投入等問題難以通過市場化手段解決,需要政府部門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支持;二是重大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產生受制于多種制約因素(如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工程,一般性人才政策缺乏足夠的政策引導力,很難滿足培養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特殊政策要求。因此,培養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需要在國家宏觀層面予以更多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與政策引導。國家應該制定專門的農業科技人才發展戰略,進一步從國家長遠發展的全局戰略出發,制定并健全專門的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與造就政策體系,例如,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計劃、農業工程師隊伍建設與培訓計劃等。
政府引導下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環境
要切實提高我國農業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就必須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目標、以產學研合作為依托的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產學研合作體制。在推進產學研進程中,政府的職責主要包括:①建立以政府引導的校企合作管理體系,發揮政府組織協調、資源調控、公共管理等優勢,統一規劃當地的校企合作,指導和協調校企合作的有序開展。②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縣(市)級農業科技實訓基地,政府投資興建或支持一批以高校、職業學校為基礎的農業科技實驗室或交叉型綜合實驗室,在一些基礎較好的企業中建立一批農業科技教育基地。③構筑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明確學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權利和義務、地位和作用,確保校企合作的法律地位,充分發揮產業聯盟的作用。④建立校企合作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進一步鼓勵農科院校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農業科技人才,通過資金引導或稅收等優惠政策的扶持充分調動和保護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⑤建立校企合作的政府投入機制。建立校企合作培養農林科技人才的教育基金,切實解決農林院校在安排學生教學實習和工作實踐時經費嚴重短缺困難等問題。
全社會范圍內自由、寬容、重農的文化環境
社會文化氛圍是宏觀人才環境中最為隱秘的環境要素,創新的社會文化氛圍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條件之一。培養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還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種自由、寬容、重農的社會文化氛圍。一是自由氣息與民主氛圍。現代科技創新活動是復雜的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具備各種才能的人才組成一個創新集體,現代創新活動呈現協作化、群體化的趨勢,整個社會范圍內都應該營造一個充滿自由氣息與民主氛圍的創新環境。二是求異思維與寬容文化。科學研究的本質在于創造性,而原創意味著原創者依賴于自身的創造力,意味著打破常規和標新立異,意味著有新的發明、發現或創造。培養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打造一種提倡爭鳴的求異文化和寬容理解的社會風氣。三是重視農業與尊重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亟需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重視農業與農業科技創新、尊重農業科技人才的社會文化氛圍。在改善農業科技人員工作待遇的同時,積極營造一種尊重農業科技人才的社會輿論環境,使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得到應有的社會尊重與鼓勵,進而為創新型農業人才的培養與成長消除觀念上、思想上的障礙,注入更多的精神動力。
微觀組織環境
農業科技人才成長的三大微觀組織主體是高等農業院校、農業科研院所和農業科技企業,無論在哪種組織主體中,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成長都離不開微觀組織環境因素的強力支撐。
(一)完善的科研條件與重大研究項目支撐
農業科技人才不同于一般的科技人才,有著極其復雜的工作對象與工作環境,不僅有儀器、設備、設施等非生命體,而且更大量的是具有生命的物質———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因此,農業科技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和條件相當艱苦和復雜、可變且不可控。這就要求在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成長環境塑造中,必須提供一個保障良好的工作條件環境。首先,良好的工作條件意味著良好的科研儀器、設備條件,特別是大型專有儀器設備及專業性實驗室、實驗場等,確保農業科技開發擁有一個良好的硬件環境。其次,對于塑造高層次的農業科技創新人才而言,重大農業科研項目的支撐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袁隆平院士曾承擔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石元春院士曾承擔的“黃淮海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等都為他們產出重大科研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礎。這就要求,一方面,農業科技人員所在單位應盡可能密切產學研聯系,推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增強自身向市場籌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積極爭取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科技研究的投入,特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農業科技項目投入。另外,還應當加強和改善農業科技人才的生活環境,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物質待遇等。
(二)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與管理機制
科學合理的人才管理機制是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特別是管理機制中所蘊涵的鼓勵科技創新、服務科技創新的價值傾向,對于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成長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是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成長環境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選拔機制方面,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選拔與使用,一定要體現“公開、平等、競爭、擇優”選拔與用人原則,堅持公開選拔,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科學方法選用農業科技人才。在人才評價機制方面,應建立一套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體現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特點的人才評價指標和參數體系,著重考察創新人才的知識層次和科技創新實績。在人才激勵機制方面,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物質待遇,改革和完善現行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法則的創新人才分配激勵機制,針對農業科技人員所處的艱苦工作環境,應特別注重非物質因素激勵措施的實施。
(三)尊重科學、埋頭苦干、求真務實的組織氛圍
組織氛圍也是影響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成長的重要環境因素,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工作階段的成長環境構建需要在組織內部營造一種尊重科學的創新氛圍。首先,這種創新氛圍必須建立在科學精神之上,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必須樹立埋頭苦干、不怕挫折、勇于獻身的科學精神。其次,創新的組織氛圍還意味著悠久的科學傳統積淀,不論是農業高等院校、農業科研院所,還是農業科技企業,在培養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同時,都應注重自身科學傳統的積淀。再次,創新的組織氛圍還意味著嚴謹而寬容的治學精神,重在強調學術求真,容不得半點摻雜,重大農業科技創新事關國計民生,一旦其創新成果系造假或摻假所為,將有可能對我國的整個農業及其相關產業發展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四)以團隊合作精神為核心的和諧人際關系
現代農業科技的綜合性與復雜性,使得農業科技創新需要以團隊研究的形式集體創新。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成長需要建立一個以團隊合作精神為核心的和諧人際關系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環境意味著以科學團隊為核心的同事間的充分交流與合作。據統計,1901—1972年間,在286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有2/3的人是與他人合作取得成果的,且合作研究的比例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大。團隊合作的目的在于通過不同資源或者個體要素之間的參量配置協調、同步、合作與互補,形成科研活動協同高效的運轉機制,從而使科學創造的整體功能得以增值放大。特別是重大的農業科技創新,必須根植于涉及自然的復雜大環境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若缺乏有效的團隊合作,僅憑個人的奮斗努力,很難取得重大創新突破。積極營造農業科技人員之間的團隊協同氛圍,這是培養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所必須的重要環境要素之一。
結語
發展現代農業、破解“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需要培養和造就千百萬農業科技專業人才,特別是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而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造就必須以營造創新型人才培養環境為前提。從宏觀層面來講,應以營造有利于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成長的制度環境為核心,完善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政策支持體系;從微觀層面來講,應從資源配置、培養與管理機制創新、學術氛圍營造、團隊協作等方面狠下工夫。
作者:劉川寧閆祥林劉志民單位:南京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