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業生態系統內的種間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市場間的競爭呈白熱化趨勢,創業型經濟作為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不僅對實現我國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有著積極意義,而且是培育經濟增長的內動力。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首先對創業生態系統進行了簡答地概述,探討了創業生態系統內的種間協同效應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構建了創業生態系統內種間協同模型。
關鍵詞:
創業生態系統;種間協同;模型
1引言
長期以來,創業一直被認為是驅動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的極大動力。在早期的創業實踐研究中發現,創業環境上的短板效應使得各國創業企業沒有辦法得到正規的發展和合理的指導,創業企業在缺乏競爭性資源的前提下,迫切需要良好的創業系統來保護創業公司的知識產權與創新性、扶持創業企業真正走出成長困境,以此有效突破創業發展的瓶頸期。
2創業生態系統概述
Isenberg于2010年提出“創業生態系統”模型,認為創業生態系統由一系列單個元素組成,比如創業者的領導力、文化、資本市場和思想開明的顧客,但是卻是以復雜的方式互相集合、互相影響的。孤立的來看,每一個元素對創業都非常有利,但是僅僅維持一個或者兩個元素是不夠的,只有將這些元素集成到一個整體系統中,才會最終提高企業的創建和成長。在生態學的領域內,種間關系(Inter-specificinteraction)是指不同物種種群之間的相互作用。種群之間的相互作用有的是直接的,即一個種群直接作用于另一個種群;而有的則是間接作用,即一個種群對另一個種群產生或大或小,或有或無的間接影響。在種間關系中,競爭、寄生、共生、共棲則是種群間最為常見的互動關系。在創業生態系統中,除去種間競爭之后,另一類表現為種間協同,如果將種間競爭等同于負相關作用的話,那么種間協同就是創業生態系統中的正相關作用。現代種群系統理論特別是系統自組織理論,都自覺地將競爭和協同的辯證作用即對立、統一對于系統發展演化的根本作用。系統內部的要素之間以及系統與環境之間,既存在整體同一性又存在個體差異性,整體同一性表現為協同因素,個體差異性表現出競爭因素,通過競爭和協同的對立統一、相互轉化,推動整個系統的演化發展,這就是系統論中的競爭協同律。
3創業生態系統內種群間協同效應分析
3.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筆者參考國內外創業研究領域的成熟量表,并結合中國創業實踐的具體情況,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采用利克特5份計量表的方法,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不確定,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這5個級別來代表調查對象對問卷內容的同意程度。研究對象選取為某省的創業人士,為了確保研究對象的準確性和廣泛性,不僅通過知名創業論壇等網絡調查方式調查創業人士的情況,同時還深入創業園區現場對創業人士進行訪談。數據搜集時間由2014年5月~2014年7月,為期兩個月,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最終收集問卷382份,剔除不完整問卷18份,得到有效問卷364份,問卷回收率為91%。使用SPSS19.0和AMOS17.0對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2研究假設政府機構對企業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創業企業的發展同樣受到政府機構的影響,特別是現階段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健全,政府機構在對市場的資源配置中仍發揮著中重要作用,學術界很早就注意到了政府機構對創業活動的影響作用。根據《全球創業觀察2012年度全球報告》的數據中得知,目前我國創業企業的數量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具有見效快、發展周期短的特點,造成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為政府機構通過創辦產業園、保護創業企業產權、減免創業企業稅收等政策鼓勵支持創業企業的發展。由此,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假設:H1a:創業企業與政府的種間協同對成長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H1b:創業企業與政府的種間協同對盈利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創業企業與大學、產業等研究機構之間的協同效應,也可以扶持創業企業,最終刺激國民經濟的增長。知識的創造和流轉也可以轉化為資本,學者司尚奇認為,高校和科研結構作為知識創新的體系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從而促進創業企業的發展。澳洲昆士蘭大學通過將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的科研成果應用到社會中,為澳大利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假設:H2a:創業企業與研究機構的種間協同對成長績效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H2b:創業企業與研究機構的種間協同對盈利績效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對于眾多的創業企業主來說,創業路上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就是資金周轉的難題,很多企業家把企業創立的前三年稱為“死亡谷時期”,這個階段企業生命力弱、風險大,若能成功獲得資金幫助,找到市場競爭優勢,企業就會得到發展的機遇,相反若是創業企業無法得到資金支持,很有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Hellmann和Puri(2000)對硅谷新創企業的研究發現,風險投資的參與能夠縮短被投資企業將產品投放市場的時間。由此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假設:H3a:創業企業與風險投資的種間協同對成長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H3b:創業企業與風險投資的種間協同對盈利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由此,提出創業生態系統內的種間協同效應研究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3.3實證結果分析利用AMOS17.0軟件對初始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標準化后的擬合運算,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對H1a、H1b、H2a、H2b及H3a、H3b進行進一步的檢驗,驗證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我們可以發現,假設H1b、H2a并未通過驗證,即“創業企業與政府間的種間協同”只是與成長績效顯著相關,與盈利績效并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創業企業與研究機構間的種間協同”只是與盈利績效顯著相關,與成長績效并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其余假設均通過了驗證。根據路徑系統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創業企業—風險投資的種間協同”對成長績效的路徑系數為0.76遠大于對盈利績效的路徑系數0.52,由此說明“創業企業—風險投資的種間協同”對成長績效的推動作用要遠遠大于對盈利績效的推動。
4結語
通過對創業生態系統內創業企業與政府之間、創業企業與研究機構之間以及創業企業要風險投資之間的實證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創業生態系統內創業企業與政府之間的種間協同對創業企業的成長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當企業建立后,創業企業同政府之間的種間協同并不對企業的盈利產生影響,也無法對企業的成長績效產生影響。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內發展動力面臨轉換,而大眾創業是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政府為創業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我國龐大的要素資源也為創業提供了潛在的優勢。第二,創業企業與研究機構之間的種間協同對與創業企業的成長績效無顯著影響,創業企業與研究機構之間的種間協同對創業企業的盈利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近年來我國國家財政在科技領域的投入不斷增加,科技事業也一片繁榮,但大量科技資源只在科技體系內部循環,并未充分服務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研究結構對于市場參與度不夠,不敢在創業企業創立初期對企業成長進行大力扶持,由此導致“創業企業與研究機構間的種間協同”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第三,創業企業與風險投資之間的協同對創業企業的成長績效和盈利績效均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性,且“創業企業—風險投資的種間協同”對成長績效的推動作用要遠遠大于對盈利績效的推動作用。風險投資在創業生態系統中是一個以盈利為導向的資金和創業教育指導的提供者。風險投資家的專業性和對產品、服務的上下游關系探尋上,皆具有較好的前期行業研究和從業經驗。在大眾創業的背景下,創業大軍與創業服務機構不斷涌現,風險投資與創業企業之間的種間協同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創業的成功可以促進風險投資的項目把控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以此孵化更多創業企業,同時風險投資者經驗和能力的雙倍提升,可以更好地加大對創業企業的指導和扶持。
參考文獻
[1]姜翰,金占明.企業間關系強度對關系價值機制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企業間相互依賴性視角[J].管理世界,2008(12).
[2]寧亮.基于政府行為的創業環境改善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1).
[3]王平聚,李平.創業型大學與創新的三螺旋模型[J].科學學研究,2009(04).
作者:張慧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