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流域污染特點與改善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極大的提升了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綜合國力和世界競爭力,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問題。不僅造成了沉重的社會經濟負擔,給公眾帶來了巨大健康風險,而且制約了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強制性推行COD減排,流域水環境問題整體上有所改善,局部有明顯改善,但污染現狀仍十分嚴峻。《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長江、珠江總體水質良好,松花江、淮河為輕度污染,黃河、遼河為中度污染,海河為重度污染,204條河流409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59.9%、23.7%和16.4%;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依然突出,在26個被監測營養狀態的湖泊(水庫)中,53.8%處于富營養化狀態。流域水環境仍面臨巨大壓力。
目前我國流域污染主要呈現以下幾種特征:1)廣泛性從中東部、發達地區來看,幾乎所有的河流、湖泊都被嚴重污染,淺層地下水也普遍被污染。同時,水環境污染已從陸地水系蔓延到河口和海岸帶水域;2)多樣性流域水污染源既有工廠和城鎮等點源污染,也有生活、農業等面源污染,從而形成點、面源污染共存、生活、工業污染疊加的態勢;3)流動性流域水體具有流動性,一旦在上游地區發生了水污染事故,若不及時治理,幾乎整個流域都可能受到影響。
2流域水污染與城市水環境的關系
造成流域水污染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持續快速的城市化不僅推動了城市人口穩定增長,也推動工業化在全國范圍的擴展,從而帶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數量持續增長,造成入河污染物總量日趨增加、河道來水量減少,使得城市附近河道流域污染明顯嚴重于其他河段。第二,沒有以流域水環境承載力為依據布局流域發展,城市規劃布局與工業布局不合理。交通、市政建設極度擴張對水系的連通性造成很大影響,致使水體流動性差和水環境質量不斷惡化。第三,針對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污染治理中長期規劃缺乏綜合性和有效性設計,相關治理措施也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考慮,同時治理設備成套化與產業化程度比較低。
通過上述原因分析可知,城市在創造工業產值的同時,也排放了大量的生活及工業廢水,使得城市水環境污染嚴重、質量下降,進而導致流域水環境受到污染??梢哉f城市水環境是流域水污染的重要來源。另一方面,流域的水污染同樣會影響城市的飲用水來源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流域上游的水污染必然會傳播到下游,下游城市的水環境,甚至會污染供水水源,造成水環境惡化、供水受威脅。
3城市水環境規劃建設及對緩解流域污染的作用
鑒于城市水環境保護對所在流域的重要影響,城市的水環境規劃對于改善城市周邊流域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水環境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優化水資源的配置,提升水環境的質量,促進水環境的良性循環和保障城市水環境安全。其目標是通過控制、協調、引導,對內保障城市水環境安全,對外協調區域水資源和維持流域水安全。城市水環境的規劃原則是按照生態網絡、水循環的原理,遵循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在嚴格核定水環境容量的基礎上,對城市水環境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從而實現規劃目標。
在規劃層次上,城市水環境規劃要與城市規劃和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相協調,既要滿足城市高質量、保證供水的需要,又要根據區域水資源的條件,對城市的發展提出調整和制約的要求。要以水環境保護為目標,調整城市內現有及規劃的工業及產業集聚區,通過現有產業減排潛力估算與產業結構調整、規劃產業的準入限制、工業園區化、污染集中治理與分流回用對工業污染加以控制;要重點關注城市生活點源的排放、收集、處理及尾水回用等環節;通過生態工程手段恢復城市水系的生態與景觀功能,在多水城市,要將改善城市水系網絡格局作為一個重要的手段。
為了緩解城市周邊流域水污染狀況,城市水環境的規劃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加強城市水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即將現有各種技術手段綜合運用于城市水環境污染的防治,以達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目的。主要措施有:1)、降低水資源的消耗。包括節約用水;規定用水定額、重復利用廢水、廢水處理后再利用、發展不用水或少用水的工藝、制定物料定額、提高物料的回收利用率、采用無廢少廢技術改革工藝等。在水資源整體上短缺的大背景下,降低城市水資源的消耗,就相當于減少對城市水環境尤其對地下水環境的干擾,相當于降低了污水排放的總量和降低了向城市周邊流域排放的污水量。2)、發展區域性水污染防治系統。包括制定區域性水質管理規劃,合理利用自然凈化能力,實行排放污染物的總量控制,污水經處理后用于灌溉農田和回用于工業,建立污水庫,進行污水的有控制稀釋排放等;3)、綜合考慮水資源規劃、水體用途、經濟投資和自然凈化能力,運用系統工程,推行“結構-工程-管理”方式,對水環境污染控制進行系統優化。
3.2提高城市水環境納污與自凈能力。主要措施有:1)、依據水環境功能區劃合理安排水體納污。即結合城市水環境不同區域水體的使用目標,確定區域水體的水質標準和環境容量,從而對城市水環境納污實施總量控制,這也體現了充分利用城市水環境承載能力對水中承納污染物總量的分區控制管理。2)、加強濕地保護,提高過濾功能。濕地一直是城市地表水體凈化的加工廠。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如此,人們常常利用濕地的這一生態功能來清除污水中的“毒素”,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3)、恢復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恢復必須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應根據城市河、湖床的形狀、水文特點,合理布局,總量控制,并加強管理。
3.3推行數字化城市水環境管理。
城市水環境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不但涉及眾多管理部門,而且涉及眾多關聯性數據。因此,可以借助數字化系統將分散的數據整合,使之系統化、綜合化,為政府提供最完善、最及時、最權威的水環境信息服務能力;而集成了城市水環境模擬模型的數字化系統,又可為政府提供模型化預測預警能力、科學調度與決策能力;此外,數字化系統還能打破流域城市群之間的信息傳輸壁壘,從而使政府能夠站在流域的層面上提高城市水環境的管理水平。
3.4拓展和強化監測、分析能力
城市水環境的監測、分析能力是保障城市水環境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撐。主要措施有:(1)深化城市水源水質的自動監測能力,建立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網絡,以滿足對突發性城市水環境應急事件的時實監控實時監控要求,在時效性上達到政府快速響應、提前預警的高標準要求。(2)拓展深度分析能力,從常規分析拓展到水質有機污染物分析,從化學分析拓展到生物毒性分析。優先開展現行環境質量標準中尚缺的環境監測標準分析方法研究,例如研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持久性毒性物質(PTS)、痕量超痕量污染物和土壤有機污染物監測標準分析方法等。只有分析能力提高,數據準確可靠,才能有效地為管理和決策服務。
4結語
嚴峻的流域水污染形勢,已經嚴重制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鑒于城市水環境對所在流域的重要性,要從根本上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就必須對城市水環境進行系統科學的規劃??茖W有效的城市水環境規劃建設將在改善城市水環境和整治流域水污染方面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