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農村建設中給排水系統的規劃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農村給排水系統規劃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給排水設計規劃的一個全新領域。本文結合我國農村給排水系統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當前國內農村給排水系統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契合實際、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的給排水系統規劃策略。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給排水系統;規劃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早在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即提出“村容整潔”的新農村建設要求。此后,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農村經濟整體提升,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然而,由于我國長期的城鄉二元發展模式,再加上農村特殊的地理條件和人文環境,新農村建設中給排水系統的規劃建設仍存在一些不足,或直接套用城市模式,或局限于眼前發展,因此,搞好給排水系統建設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給排水系統規劃作為新農村給排水系統建設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我國農村給排水系統的發展現狀
21世紀以來,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提升,農村用水量不斷增加,而由于農村生活污水隨意排放、企業廢水不加處理排入水體,導致大部分農村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的問題并存。近年來,在國家號召下,全國各地都致力于新農村建設,城中村、城邊村等大都納入了城市給水管網范圍,排水設施建設也趨于完善。然而,大多數的城郊村即便實現了自來水“戶戶通”,但自來水的水量、水質、水壓等難以得到保障,而在排水系統、污水處理廠等不完善的情況下推行的水沖式廁所,不僅浪費水資源,而且使得污水肆意排放,變點源污染為面源污染。地處偏遠山區的農村則大多仍然處于飲水靠水井、雨窖,污水直接排至路面或溝渠的狀態,由于村莊內沒有固定的垃圾收集點,村民們就近扔垃圾和排放污水,導致垃圾堵塞排水溝的情況時常發生,破壞了村容村貌,也不利于村民的身體健康。
2農村給排水系統存在的問題分析
2.1給水問題
受傳統農村居民居住分散、無序的影響,農村地區普遍缺乏合理、完善的給水系統,自來水普及率較低。許多偏遠山區仍將地表水、井水(淺層地表水)或雨水等作為水源,水質難以保證。而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城郊村在給水系統建設中也往往缺乏統籌規劃、各自為政,自行解決本村給水問題,施工中也僅局限于給排水角度,供水管道穿越道路、農田、果園等地勢復雜的地方,不僅不利于給水設施的維護檢修,還為村莊未來整體規劃建設留下了隱患。
2.2排水問題
當前,農村中只有城中村、城邊村或鎮區等條件較好的村莊鋪設了排水管道,且多為雨污合流管道。大部分農村無力建設排水系統及污水處理設施,而且生活污水源較為分散、不易收集,再加上農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衛生觀念不強,長期以來形成的就近扔垃圾和排放污水的習慣一時也難以改變,部分村莊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嚴重影響了居住環境。同時,部分鄉鎮企業和養殖專業戶也缺乏環保意識,將污(廢)水直接就近排入河流、水塘,造成水體污染。此外,部分農村原有水系在工業開發或城鎮化建設中被破壞,而新的排水系統尚未建成,還會導致暴雨季水浸現象的出現。
2.3水污染問題
隨著農村、農業的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農村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與日俱增,農村生活污水、農業生產污水中的有機質、氮磷營養物質濃度也越來越高,農村居民隨意排放污水導致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同時,部分鄉鎮領導片面追求區域經濟發展,為政績不顧法紀,在招商引資中不重視企業的環保措施,導致部分環評不合格企業在農村地區扎根,將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導致區域水體污染嚴重,水源供給緊張。
3新農村建設中給排水系統規劃的策略
3.1給水系統規劃
首先,水源選取要立足當前,兼顧未來,在對區域水資源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定水源,并加強保護,防止水源污染,以確保水質。其次,供水系統建設要因地制宜,城邊村、城郊村等可通過水廠擴建納入城市供水管網;人口集中、水源良好的城鎮可以建設集中供水工程,需要時還可以采用聯片式供水;有良好水源的獨立村莊則可以建設單村供水系統,無良好水源的村莊則可以對原水進行凈化,實行分質供水;居住分散、水源缺乏的偏遠山村則可以建設井、池、窖等,經過凈化實現單戶或聯片供水。此外,供水規模要切合實際,供水單位應對區域內居民生活用水、工礦企業用水、公共設施用水等進行考察預算,以確保供水充足。
3.2排水系統規劃
首先,農村排水系統規劃應有大局觀念和長遠意識,要考慮區域水資源的整體性,加強水資源循環利用,如排水系統不完善的村莊不建設水沖式廁所,暫時不具備雨污分流排水系統建設能力的村莊,在污水管網建設時預留雨水管網建設空間,為將來雨污分流做準備等。其次,在排水體制的選擇上,要考慮地形、周邊水體、污水種類以及污染程度等情況,地勢傾向水體的雨水排放系統可采用直排式布置;地勢不平、用地功能不同的區域宜用分散式布置;而布局緊湊、呈帶狀、環狀的農村則適合集中式布置,以便于污水集中處理。最后,在污水處理和水循環利用方面,應將黑水(糞便水)與灰水(洗滌水)分開,黑水可采用厭氧沼氣池或沼氣化糞池處理,灰水和雨水可以一起經過凈化處理用作道路清潔、農田灌溉等,實現水資源的回用。
3.3水污染治理策略
農村在完善給排水系統建設的同時,相關部門也要重視水污染治理,對于區域內污染嚴重的企業,要采取措施使其采用高科技凈水系統,排放污水符合相關標準;對于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問題,要加強宣傳,提高農民的衛生、環保意識,并根據實際情況派人進戶指導村民家中的排水設施建設或改建,以便于污水的集中處理,降低生活污染源。
參考文獻:
[1]黃奕清.探討新農村建設給排水系統規劃問題[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0):21.
[2]馬松.新農村建設中給排水系統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17(6):98.
作者:張璐 單位:太原學院環境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