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資源開發利用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水資源量根據《長治市水資源評價》成果,長治縣多年平均(1956—2000年)水資源總量為3486萬m3,其中河川徑流量1788萬m3,地下水資源量3252萬m3(其中巖溶水246萬m3),重復量1554萬m3。長治縣地下水可開采量為2253萬m3,其中盆地孔隙水為1673萬m3,巖溶水為204萬m3,山丘區孔隙裂隙水為822萬m3。地下水資源量及可開采量分類情況見表1。
1.2供水工程截至2011年長治縣供水工程共計2097處,其中:地表水源工程163處,其中中型水庫1處,小型水庫6處,塘壩69處,引水工程31處,提水工程56處;地下水源工程1934處,其中淺層井1825眼,中深層井25眼,巖溶井84眼。
1.3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2011年長治縣總取水量為4687.89萬m3,按水源分,地表水取水量為159.96萬m3,地下水取水量為4527.93萬m3(含礦井取水1351.25萬m3);按取水用途分,生活取水量630萬m3,生產取水量3975.89萬m3,生態取水量82萬m3,詳見表2。
1.4用水水平分析2011年長治縣人均取水量136.47m3,比長治市人均取水量173.86m3低37.39m3;萬元GDP用水量為32.04m3/萬元,比長治市萬元GDP用水量51.79m3/萬元低19.75m3/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5.24m3/萬元,比長治市萬元增加值用水量23.68m3/萬元低8.44m3/萬元;農村生活人均取水量46.24L(/人•d),與長治市農村人均取水量42.43L(/人•d)相比略高;灌溉取水量2677.05m3/hm2,比長治市灌溉用水量3613.20m3/hm2低936.15m3/hm2。長治縣主要取水指標詳見表3。
1.5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分析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為地表水開發利用量占地表水資源量的百分比。長治縣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地表水資源)1788萬m3,現狀2011年實際利用量159.96萬m3,開發利用程度為8.95%,為地表水資源低度利用區。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指地下水開采量占地下水可開采量的百分比(系數)。長治縣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開采量2253萬m3?,F狀2011年地下水開采量為3176.68萬m3(不含礦井取水1351.25萬m3),為嚴重超采區。
2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長治縣狠抓水資源基礎工作,加強供水工程管理,對水質水量進行分期監測、優化配置、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取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長治縣水資源相對匱乏。長治縣多年平均降水量586.2mm,與全國平均值628mm相比較,明顯偏?。欢嗄昶骄?956—2000年)水資源總量為3486萬m3,僅占長治市水資源總量的2.3%,遠低于其他各縣。(2)長治縣用水結構不合理。2011年生活用水量630萬m3,均為地下水;生產用水量3975.89萬m3,其中地表水122.96萬m3,地下水3852.93萬m3;生態用水量82萬m3,其中地表水37萬m3,地下水45萬m3。據此分析農業、工業用水以地下水為主,用水結構不合理,應逐步減少地下水的開采,擴大取用地表水,發揮陶清河水庫除險加固防滲后最大供水能力,節約地下水,涵養水源。(3)采煤對地下水資源破壞嚴重。長治縣煤炭資源豐富,兼并重組后有煤礦29座,采煤造成地面沉降、裂縫、塌陷,淺層地下水部分地段疏干,破壞了地下水的賦存條件,造成上、下層水串通混合,靠近采礦區人畜吃水受到嚴重影響。(4)水污染問題。工礦企業排放的生產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使下游河流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冶金、電力、煤炭、化工、機械等5行業的廢水占廢水排放總量的80%以上。許多企業由于經濟狀況較差,資金短缺,企業環保設施老化,不能正常運行;鄉鎮工業發展迅速,不少鄉鎮企業環保意識差,生產技術起點低,經營粗放,大部分鄉鎮企業沒有建設場內污水處理系統,廢污水排放后,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5)水資源監測信息網絡系統尚需完善。目前,全縣水資源監測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難以適應水資源管理信息化、現代化、科學化的需要。
3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長治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的分析,長治縣水資源量相對匱乏,用水結構不合理,采煤破壞地下水,水污染問題嚴重以及水資源監測系統不完善。因此,長治縣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可合理調配用水結構,增加地表水資源調配工程;建立健全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的監督機制;積極保護地下水,減少煤礦開采對地下水的影響;加強污水治理工作;完善水資源監測信息網絡系統建設。
作者:周林康劉虎單位:太原碧藍水利工程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