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對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2期
摘要: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綠色生態是當下環境建設熱題,水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控制要素,水綠色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本文就如何打造水綠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水;綠色;生態文明;建議
1水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在黨的十八大第一次被寫進了政治報告,“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是黨的報告中描繪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美好藍圖的重要內容,也是向全面小康綠色進軍的號令。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使我們的國家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我國走出特色水生態文明之路、推進水綠色生態發展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堅持以講話精神為重要指導思想,將水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融入到水環境各個領域,把水綠色生態文明放在重要位置上,才能打造人與自然相和諧共生的新局面。
2構建水綠色生態文明存在的問題或阻力
2.1現行機制不夠全面系統,人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的低碳環保意識、節能減排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得到了提升,但整體上關于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認識尚未統一,還存在以自身利益為中心,不注重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不顧慮自然承載能力的人還大有人在,使得水資源等各種自然資源遭到持續性破壞,對水生態文明建設起著阻礙作用。目前水生態文明建設現行機制不夠完善,缺乏系統全面的建設技術標準和政策體系。水生態文明建設涉及多部門領域,具有多種學科交叉性的特點,在實際建設過程中,要統一協調各種學科、知識的應用,要統籌兼顧地加強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需彌補現行技術規范缺乏,進一步完善機制系統。
2.2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忽視了水環境保護
主要體現在:①一些河道周邊企業為了爭取效益受益最大化,企業環保投入相比嚴重不足,污染治理設施缺乏,生產廢水偷排偷放現象屢禁不止,污染物傾倒河道,造成河道水環境污染;②部分水電設施建設由于在設計、建設、運行中對生態流量考慮不足,甚至存在違規審批、未批先建、手續不全等問題,導致下游河段出現減水甚至斷流現象,水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③一些地方長期大規模地探礦、采礦活動,違法違規開發礦產資源造成保護區局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地表塌陷;加上國家以前在干部選拔任用上以經濟發展作為一項評價標準,對惡化環境行為的懲罰力度不夠,導致一些地方不顧犧牲環境未代價,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總之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在很長一段時期里難以得到復原。
2.3一些大型水利項目的實施,對生態環境存在影響
我國在河流河道上修建、新建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來承擔防洪、灌溉、供水、發電和航運等多項任務,這些水利項目在原有的河道的斷面上進行截流,勢必影響河道生態環境,對上、下游水生植物和一些稀有動物存在一點的影響:2017年3月30日,三家環保社會組織(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野性中國)為了挽救瀕危物種綠孔雀最后的完整棲息,聯名向國家環保部發出建議函,建議暫停紅河流域水電開發項目,挽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目前,白鱀豚已經滅絕,長江江豚也面臨滅絕,2012年11月11日新華社一篇報道就對長江江豚的生存現狀用一句進行了形容:“如果江豚再度功能性滅絕,就意味著拉開長江水生生物物種消亡的序幕。”“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鱘在生存已距今約1.4億年,20世紀70年代江里的繁殖群體達到1萬余尾,自從葛洲壩截流后的80年代,驟減到2176尾,2000年僅有363尾,2010年估算只剩57尾。這些稀有動物數量急劇下降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與人類在長江修建水利工程和沿江的水體污染分不開的。大型水利項目的實施必須充分考慮對水生態環境破壞的影響,應盡量減少或避免破壞當地生態平衡。2.4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資金投入不足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一些資源逐漸枯竭,生態資源一旦破壞后短期很難恢復,也對水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目前,一些地方生態環境設施建設投入意識不強,建設投入差異較大、不平衡,建設效果上也存在很大差異,水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無載體支撐,缺乏生態文化形象化、具體化的宣傳平臺,水生態環保設施建設比較薄弱,環境基礎設施滯后。
3建設水生態文明的建議
3.1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
為解決太湖出現的水質惡化問題,加強水源頭污染物的治理,2007年8月無錫市在中國率先推行河長制,由市、縣區、鄉鎮各級黨政負責人擔任64條河道的河長,負責督辦河道水質的改善工作。河長制實施后水質效果和水環境改善明顯:無錫境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從2007年的7.1%提高到2015年的44.4%,2011年無錫市12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2012年主要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質綜合判定達標率維持在70%以上,根本上解決了太湖以前出現的大面積藍藻問題。2016年12月13日,為了加強河湖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中國水利部、環境保護部等十部委在北京召開視頻會議,全面部署推行河長制各項工作,以確保如期實現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的目標任務。全面推行河長制是黨中央的重大改革任務,優化水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本要求,水清河暢也是人民群眾對優美環境的基本需要。當前,全面推行河長制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深化河長制工作是貫徹落實講話精神的一項重要實際行動,要采取果斷措施,加大治理力度,決不允許有回潮現象,要保持河道垃圾清理和保潔的常態化,為建設美麗綠色生態的家園努力奮斗。
3.2提升生態理念,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十三五”規劃首次提出“綠色”的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領,迎來新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想、新要求。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提升科學治污、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實施綜合整治,強化環境監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態保護體系,改善水綠色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3.3加大投入、統籌兼顧,促進生態水利建設
生態水利是對水資源科學利用的一種途徑和方式,是一個長期的、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生物科學技術的支撐。構建一條綠色生態水利道路,必須以雄厚的經濟實力作基礎才能實現,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全面系統處理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管理、經營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做到大氣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雨水、污水資源化統籌,水量水質并重,開源節流并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舉,以維護水環境可持續發展,生態能動地使人類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相協調發展。
3.4加強依法行政,維護水生態健康
健全法規制度,通過法律手段和經濟杠桿來促使企業進行環境污染治理,突出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起著主導和宏觀調控作用,能有效杜絕企業為追求高效益而減少對環境保護的投入,把污染轉嫁給社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加強依法行政是環境保護政策落實的有效途徑:①加大河湖的監管力度,建立河湖日常監管巡查制度,可具體實行河湖動態監管;②落實河湖執法監管主體責任,利用法律手段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為,堅決清理整治非法排污、養殖、采砂、捕撈、采礦、設障、圍墾、侵占水域岸線等活動,發揮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的主導作用;③要不斷完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規、政策,并協調環保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④運用經濟手段調配自然資源,對其進行必要的行政干預,促使企業合理利用資源,治理環境污染;⑤實行環境保護工作問責制,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違法項目的要堅決查處并以重罰。
作者:潘秀巒1;唐奕2 單位:1.永州市環境監測站,2.永州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