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藏族中職學生班級管理策略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青海湖》2018年第5期
摘要:從班主任角度,總結藏族中職學生特點及在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切實可行且符合青海藏族中職學生特點的班級管理策略。
關鍵詞:藏族;中職學生;班級管理
為響應教育部關于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教育扶貧政策的號召,做好援藏教育對口支援工作,重慶市政府安排所屬有關區縣與青海地區藏族貧困農牧民子女建立對口協作關系,招收貧困縣少數民族學生,將其培養為緊缺型、技能型人才。青海藏族學生來到重慶學習,需要一個文化適應的過程,所謂文化適應[1],即當不同文化群體的人們進行持續不斷的直接接觸時,一方或雙方的原文化類型發生的變化。由于受地域文化差異影響,青海藏族學生生活方式、學習習慣、文化基礎等與本地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給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如何培養這部分藏族學生,是我校面臨的考驗和挑戰。
1藏族學生特點
到我校就讀的青海藏族學生大多來自游牧民家庭,他們從小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歡被約束,性格直率,習慣于豪放的處事方式;自我意識強,集體意識較差,沒有時間觀念,紀律意識淡薄;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遇事沖動,情緒起伏大,會采取極端的方式處理問題;有抱團結伙現象。受地理條件限制,青海藏族學生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化基礎普遍較差,不具備學習專業知識所應有的理論基礎;他們的第一語言是藏語,具備一定的漢語基礎,但是識字量、語言理解能力等較差,與漢族師生的溝通存在一定難度;學習方式與本地學生存在較大差異。青海地區信息相對閉塞,學生難以與時俱進,與現代信息化、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脫節。
2藏族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遠離家鄉和親人,面對陌生環境,他們敏感、脆弱,害怕被孤立;且學生處于青春期,遇事沖動,法制觀念淡薄;團隊意識差,自由散漫,給學校和班級管理增加了難度。受歷史、地理以及自然條件等因素影響,藏族學生難以接受良好教育,文化基礎與重慶本地學生存在較大差距;在與漢族師生溝通時存在語言溝通障礙,對教師的授課方法不太適應,課堂學習效率不高,成績明顯落后。因語言不通、表達不暢,藏族學生與重慶本地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存在障礙;藏族學生常年生活在高寒缺氧的氣候環境中,對重慶溫暖濕潤的環境難以適應;在飲食方面,藏族學生以糌粑、牛羊肉、奶制品為主,飲食清淡,不適應重慶的麻辣口味。
3藏族學生班級管理策略
3.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強化民族團結觀念
培養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幫助藏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從業觀,使他們回到藏區能更好地為藏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利用專題講座形式,宣傳我國民族政策,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倡導民族團結,培養愛國情懷;開展與民族相關的專題討論,培養學生民族團結觀念。
3.2加強日常管理,強化法制、紀律意識培養
制定全面、細化、可實施的規章制度,如《藏族學生禮儀規范》《藏族學生一日常規》《藏族學生管理實施細則》等,約束藏族學生的日常行為,使藏族學生的管理有據可循;舉辦法律法規知識講堂,強化學生法制、紀律意識培養。為尊重藏族文化,安排宿舍時實行分開住宿制,藏族學生可在宿舍保留一些藏族傳統習慣,按照藏族風格對宿舍進行裝飾;學校成立單獨的藏族食堂,盡量滿足藏族學生飲食要求。
3.3開展差異化教學,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學校實行混班教學,即一個班以漢族學生為主,將少量藏族學生混編入班里。以藏族學生文化基礎課摸底考試成績為依據,按照梯隊將其編入不同層次的班級,班上實行“一對一”幫扶,即一名成績較好的本地漢族學生幫扶一名藏族學生。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結合藏族學生文化基礎,調整教學計劃,制訂符合他們特點的教學方案,教授他們回到藏區能夠實際應用的知識和技能。課上,注重調動藏族學生學習積極性,發現藏族學生的優點,挖掘潛能,增強其自信。
3.4傾注點滴關愛,弘揚仁道文化
學校實行“1+1+1+5”結隊模式,即1個校領導+1個中層干部+1個班主任+5個藏族學生,校領導、中層干部與班主任負責為藏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幫助。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傾注點滴關愛,如利用節假日帶藏族學生外出游玩、邀請藏族學生到家里吃飯、帶領班上學生在食堂包餃子等,使學生感受來自大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寒、暑假時,由學校分管學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長親自帶隊,和班主任、部分任課教師一起送藏族學生回家并進行家訪,充分了解學生生活環境、現實狀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
3.5開展課外活動,豐富校園生活
以課外活動為載體,融入多元文化理念,在課外活動中使漢、藏文化相互融合。通過開展聯誼活動、開辟學習專欄等,大力宣傳藏族風俗習慣,增加漢族師生對藏族學生的了解。尊重藏族傳統習俗,如舉行藏歷新年聯歡晚會與以藏族文化為主題的迎新晚會、歡送晚會等。解決藏族學生在重慶地區中職學校就讀的適應問題是保障援藏教育對口支援政策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石,同時,也能讓青海藏族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降低學校在管理藏族學生上的難度,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為青海藏族地區培養一批優秀、實用的技能型人才,使他們回到藏區后能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促進社會和諧,維護民族團結。
參考文獻:
[1]王瑜,侯玲.藏族中學生在內地學校教育中的文化適應研究[J].民族學刊,2014,25(5):70-78.
作者:吳萍 單位: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