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壯族傳統民居的窗飾藝術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藝術探索雜志》2015年第一期
一、窗戶構件
地居式壯族民居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建筑材料選擇上一般就地取材,采用“磚—石—土—木”的材料結構。首先根據地理條件以毛石或大型河卵石砌筑墻基,然后以青磚為框,泥磚壘墻,屋架、檁條、欄桿、門窗均采用當地特產杉木,屋面覆蓋小青瓦。建筑主體結構為硬山擱檁式。上思縣壯族傳統民居的窗飾較少采用磚雕、石雕形式,幾乎全部以木材為構件,主要采用杉木、松木這兩種本地木材,經工匠巧手制作成形。選擇當地木材,原因有三:一是原料來源豐富,施工周期較短;二是節約材料的運輸成本;三是熟悉材料性能,有利于后期的維護、更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地壯族居民于長期農耕勞作中形成的樸素、務實的審美觀。
二、廣西壯族傳統民居的窗飾藝術
中國傳統建筑的窗戶按照開窗樣式不同可分為直欞窗、檻窗、支摘窗、什錦窗、橫披窗、空窗等。上思縣傳統民居的窗飾以直欞窗為基礎進行變化組合,通過將單根欞條削出尖榫,借用榫接、膠水之力,將欞條組在平面上進行組合、拼接等,構成各種欞格圖案,創造出或簡約或豐滿的窗“漏”之美。
(一)直欞直欞窗(圖4)是中華傳統民居中最簡單、最基礎的窗戶形制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宋代以前。這類窗飾工藝簡單,風格古樸,外觀大方耐看。水平放置的欞條按窗的大小可插入7~12根數量不等的窗欞。在上思縣傳統民居中,直欞窗的欞條數量在7~10根之間,主要滿足防盜與通風的基本要求,便于主人在室內觀察窗外的異常現象。
(二)平行直欞平行直欞(圖5)在《中國古建筑參考圖集》中屬于分隔類,滿布式。此圖案的格心采用垂直的木條正立于窗框內,給人一種質樸無華的感覺。同時,整個窗欞圖案完全對稱、均衡,并帶有一定的韻律感,以細小的契塊將直欞相連,構成疏密有致的多菱形圖案,既統一又富于變化。這種紋樣象征著主人的品行正直。
(三)套方錦套方錦(圖6)屬于連鎖類,內外連鎖式。此紋樣通常是由四個直方體組成的小四方形單元體進行二次組合,構成大四方體連環套圖案。它以線構面,通過不同方向的直線有規律地交錯、連續排列,形成有韻律感的四方連續窗飾紋樣。此紋樣寓意正統、土地寬廣、喜慶吉祥等。
(四)風車紋風車紋(圖7)屬于連鎖類,時接式,紋樣造型與風車骨架相似。其利用重復、連續的手法將一個基本的風車紋樣,不斷向四周延續、拼接而成。風車將風力轉化為動力,供人們生產生活之用,風車紋象征著無窮無盡的力量與財富。
(五)步步錦步步錦,又稱“步步緊”,由直欞與橫欞組成,兩者不相交,端頭與對方的中部或旁部相接,造型簡潔。這種紋樣同樣利用了四方連續的手法,按一定規則重復和銜接。步步錦紋樣寓意步步高升,象征著主人的事業順利。筆者調研時,在上思縣枯民屯一處傳統民居的外墻上看到的步步錦圖案,與純粹的步步錦稍有區別,略帶一些外接紋。(圖8)從壯族傳統民居的建筑窗飾紋樣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中國古建筑窗飾紋樣的痕跡,只是大多數窗飾類型相對而言較為簡單,缺乏中原地區古建筑窗飾的繁復。正如雷翔在《廣西民居》中所述:“在廣西民居建筑中,門窗總是人們費心裝飾的部分,并且追求簡潔雅致之美。”經歷了時間的沖刷之后,當地的窗飾更顯古樸。
三、廣西壯族傳統民居窗飾藝術美學
廣西壯族傳統民居院墻封閉,庭院方正樸實,顯現出“拙而美”的美學。住宅開窗形式中出現最多的是特色直欞窗和天窗,即以普通直欞窗為基礎,通過滿布菱花、互通窗格、內外連鎖等多種形式,形成了紋樣各異的窗欞拼花。壯族傳統民居主要通過窗欞格的拼接與紋樣的變化組合來展示窗飾藝術,由點及面,韻律豐富,但窗欞一般只使用一種顏色,即紅色或原木色,基本不作彩繪處理,以鳥獸或花草雕刻作為窗飾的也非常罕見。另外,窗楣、裙板、鑲貼等窗框裝飾形式也很少見,總體上呈現出一種樸素之美。這既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也與壯族人民審美傾向有關,反映出壯族地區居民對質樸、天然之美的追求。
廣西壯族傳統民居既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又與族民居有一定的相似性,體現了廣西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的過程。“由于漢族文化在廣西占據一定的支配地位,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壯族漢化,其民居樣式則與其相近漢族民系建筑類型一致。”壯族傳統民居窗飾紋樣既運用了壯錦紋樣元素,又運用了漢族建筑窗飾紋樣,基本建筑形式從干欄式變為院落式,都體現了漢族文化的影響。
作者:曾曉泉陳雪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