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管弦樂的音樂形象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藝術探索雜志》2015年第一期
一、引子與第一部分
(一)引子(1~9小節):迷離微醺引子部分將人們帶入全曲的氣氛中,同時也在全曲材料上作了預示。引子部分由拉弦組樂器在p的力度下以長音的泛音進入,而后演奏樂器逐漸增加,力度漸強,節奏變密。在打擊樂給出主題動機的節奏型———小切分前空(譜例1)之后,中音笙、低音笙、馬林巴琴依次進入,動機,節奏更密。這個動機貫穿整個作品,是對曲中主人翁醉酒后不平穩步伐的模仿。整個引子部分,力度最強為mp,通過弓弦組的泛音與滑音、鋼片琴的刮奏、吹管樂器的花舌與呼舌等演奏技法形成的音響效果,進行氣氛渲染,給人一種悠然自得、迷離微醺的感受。
(二)A主題樂段(10~23小節):怡然自得主題樂段A中主要運用了律動性主題和客觀描寫性主題。A段中的a樂句是律動性主題,運用了嶺南音樂素材。(譜例2)它在節奏、音高上顯示了一定的規律性。小切分前空接二八節奏型后連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極其形象地表達了醉翁時慢時快的醉態步伐。這一部分主題首先由顆粒性強的彈撥樂器組演奏,吹管樂器間或奏出短而歡快的頓音,讓人感受到醉翁怡然自得的心情。b樂句節奏與a樂句類似,但是改由拉弦樂器演奏,線條更為明顯。A1樂段是A樂段的變化重復,不同之處在于主奏樂器與調性的變化,以及新加進來的c樂句。吹管組樂器演奏完一小節后,拉弦組樂器迅速與其呼應,此處節奏拉長,為下一段主題作出預示。在A1樂段之后,節奏加密,旋律線上行,表現出醉翁的情緒也到達了一個至高點。(譜例3)而后嗩吶、二胡和琵琶運用了客觀描寫性手法,以滑音演奏和特定音調的運用惟妙惟肖地展現了醉翁的笑聲,表現了醉翁的豁達開朗。
二、中間段
(一)B主題樂段(49~83小節):醉賞美景B主題樂段的主題旋律實際上是A主題的擴張變化,旋律更富有歌唱性。如果說A主題樂段著重刻畫醉翁的醉酒神態,那么B主題樂段則是對醉翁豁達心境的表現,也是對南山這一地點的景色描寫。d樂句弓弦組節奏不斷變化,樂音頻繁流動。波浪般的旋律外形極似山巒起伏的線條。(譜例4)彈撥樂器組以十六分音符的音型配合,音響效果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整個旋律表現了醉翁醉臥南山聽潺潺流水與蟲鳴之聲的情境。e樂句則是用彈撥樂器與梆笛、曲笛交替演奏主旋律,中阮在演奏完二八、十六八的活躍節奏型之后,接長音的震音,與曲笛梆笛的頓音演奏配合,音響效果似極了鳥鳴。(譜例5)整個B樂段為我們展現了醉翁眼中的南山美景,這便是音樂形象分析中典型的標題聯想性主題。純音樂本不具有具體形象,但在該曲《醉臥南山》的標題之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醉翁臥于南山所看到的景象。
(二)C主題樂段(86~103小節):情景交融C主題樂段既是整個集中對稱形式的對稱軸,也是整首樂曲的高潮部分。在這一部分作曲家把A主題和B主題的主題材料作了結合,以打擊樂規整有力的敲擊加上大提琴與低音提琴下弓演奏進入,顯得氣勢磅礴。主旋律由吹管樂器組演奏,嗩吶、笙與曲笛、梆笛一唱一和演奏著B主題樂句與A主題樂句,象征著情景交融。(譜例6)此時的主題樂句與B樂段的主題樂句主要有兩點不同:一是只用了前兩小節,這兩小節的旋律總體來說是上行的,讓我們更加強烈地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情緒;二是和聲加厚,音響更加濃厚蓬勃。而這里的A主題與前面A樂段的區別在于,取消了樂句中間的休止,節奏更加緊湊,讓人感受到情緒的激動。作為背景的打擊樂器、彈撥樂器與弓弦樂器以鼓點式的節奏演奏,讓人感受到醉翁看到大好河山時的心潮澎湃。鼓點力度越來越強,越來越密,似醉翁那滿懷的豪情壯志。
(三)B2樂段(105~120小節):壯闊豪情這一樂段為B樂段的對稱變化再現,情緒上接續C樂段的壯闊豪情。與前面不同的地方在于,這里的“鼓點”由于加入了三連音,顯得更加寬廣明亮。主旋律由吹管樂器組和弓弦樂器組一起演奏,更為隆重。樂曲進入B2樂段后半段后力度漸漸減弱,樂器只留二胡銜接到連接部分,似那滿腔的豪情斂于心中,不再外放。B2段最后一小節二胡一個從小字二組g到小字一組d的滑音似醉翁的一句“醉”,將那一腔豪情嘆出,頗為瀟灑。
三、再現段和尾聲
(一)A2樂段(121~135小節):灑脫自得A2樂段在A樂段的基礎上稍作改變,由于此樂段安排在豪情萬丈的B2樂段之后,顯得比A樂段更加灑脫。表現醉態步伐的節奏在此處卻顯得怡然自得,輕松歡快。
(二)尾聲(136~144小節):漸行漸遠尾聲短小悠然,二胡一直保持著長音,力度輕柔,朦朧飄渺。其他樂器依次演奏,表現了山間的花香鳥鳴。尾聲至曲終,力度由漸弱到無。整個尾聲似電影的長鏡頭,越拉越遠,如同醉翁愈行愈遠的悠長背影。《醉臥南山》整個樂曲的音樂材料并不復雜,引子中出現的主題動機經過擴充變形運用在整首樂曲中,使全曲統一而又富有變化。該曲運用嶺南音樂素材,通過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的音色特點———彈撥樂器的靈動、吹管樂器的寬廣、弓弦樂器的抒情,讓醉翁臥于南山寄情山水的音樂形象躍然紙上。全曲圍繞“醉”字展開描寫,但是此“醉”并不頹然,情緒始終是怡然自得、積極向上的。曲調活潑動人,如那醉翁不服老、依然壯志無限的情懷。
作者:劉佳彬單位: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