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交互設計中用戶潛意識的激發法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研究旨在將潛意識引入交互設計中,通過合理的激發和刺激手段,迎合用戶潛在的心理模型和行為習慣,來提升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創造更加自然、親切、和諧的交互。筆者通過研究用戶潛意識的特點提出三種激發方式,分別是環境營造法,重復性原則和多感官激發,并加以案例佐證,為交互設計過程中激發用戶的潛意識提出一定的設計方法和原則,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交互設計;潛意識;激發法式
隨著交互過程中人的重要性越來越強,在設計前期對用戶的研究已成為決定交互產品成敗的關鍵,“我們常常認為,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基于一個合理的框架;我們所做的一切,背后都有一個‘很好的理由’。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其實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為背后實際上有一個未知的框架在影響著我們做決定。”[1]這個框架就是我們自身的潛意識,潛意識可通過一定的手段被合理地激發出來,在交互過程中研究和激發用戶的潛意識對于提升用戶體驗有很大的幫助。“雖說人們基于某些潛意識因素做決定,他們也想要為決定找一個合理的原因。所以你仍然需要為用戶提供一些合理的原因,即使它們并不是令他們做出決定的真正原因。”[2]在交互過程中通過激發用戶的潛意識能夠促使用戶做出決策,例如“刺激作用:如果導入的刺激所激活的概念,跟先前已存在的需求或目標一致,刺激作用就能發揮有效影響力。”[3]在人機交互過程中使產品環境符合用戶本身的潛意識就能夠幫助產品與用戶溝通,同時優化用戶體驗。
1交互設計中的用戶潛意識
1.1用戶潛意識概述弗洛伊德:“一種歷程若活動于某一時間內、而在那一時間內我們又無所察覺,我們便稱這種歷程為潛意識。”潛意識作為人類意識中的一座金礦,在不知不覺中決定著人的喜好、習慣和動作。潛意識是我們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并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辭海》記載:“按弗洛伊德的見解,意識對本能沖動的‘壓抑’,有時也是無意識的;所以無意識是心理活動的基本動力,是人的動機,意圖的源泉。”[4]《腦內革命》的作者,日本著名醫學博士春山茂雄稱潛意識為“祖先腦”,潛意識如同土壤一般決定著意識的種子如何發芽,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先天的潛意識傾向和后天的潛意識習得共同構成了成年人腦海中的潛意識板塊,潛意識由內而外的決定了人的意志、氣質、情感和性格。交互設計起源于人機界面設計,是產品與用戶之間溝通的橋梁。用戶在使用任何實體或軟件產品的過程中都會接收到由產品傳遞出的各種信息,包括視覺、觸覺、聲音等,這些信息會對用戶的使用感受和情感體驗產生影響,甚至會對用戶的使用行為產生決定性作用。交互過程中的潛意識指的是用戶在交互系統中使用人造物時的潛意識。這種潛意識不同于意識,不具備偉大的推理功能,不可被感官系統所感知。交互過程中的潛意識是用戶的主觀心理,是記憶、情感和經驗的倉庫,最直觀地決定著用戶的行為傾向和心理感受,反映在交互式產品上,就決定了產品是否好用、易用、易學,決定了用戶是否會繼續使用產品。
1.2交互設計的啟示性為潛意識的激發提供條件事物是可被感知的,最真實的屬性直接決定著它將如何被使用。交互設計具備啟示性,能夠影響和激發用戶的潛意識。設計心理學專家唐納德.諾曼在其書《DesignofEverydayThings》中引入了“aordance”的概念,即在人機交互系統中,設計師通過操控可被感知到的“aordance”來影響用戶的行為,觸摸屏的“affordance”可以讓用戶感知到它們可被觸摸,可通過視覺反饋來印證。“在工業設計里,針對物的某一屬性往往會有相應的描述,比如說翻蓋式和滑動式是對手機結構屬性的描述,光滑和粗糙則是對質感的描述。在交互設計里,同樣需要有豐富的語言去表述諸如動作的發展、動機和感情等因素。”[5]這些“豐富的語言”蘊含著具有某些啟示性的意義,能夠影響用戶的感知并觸發行為,交互設計的啟示性可表現在多個方面,例如控件的外顯屬性(形狀、位置、顏色等),操作方式帶來的隱喻(例如滑動翻頁)以及施加的各種多媒體互動信息,這種啟示作用能夠對用戶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一定的暗示,幫助構建一種使用狀態,為潛意識的培養和激發提供了溫床。可見,交互設計的啟示性(功能可見性),能夠啟發用戶的思想或者某種行為,也為激發用戶的潛意識提供了客觀條件。
2用戶潛意識的特點及其在交互過程中的激發方式
2.1用戶潛意識的特點用戶的潛意識具有多種特點,在交互設計過程中基于用戶潛意識的特點進行合理的發揮和應用,能夠幫助建立更加便捷的激發通道,減少不必要的干擾。1,容易被帶有感情色彩的信息所影響,圖像刺激比其他刺激更為有效,在設計過程中主要采用視覺激發的形式而避免過多的文字帶來理解和識別上的困擾,“目前比較常用的視覺設計方法是采用情緒版,通過對產品相關主題方向的色彩、圖片、影像等的收集,發現引起情感反應的元素,以此作為設計方向的參考”[6]。2,記憶差,需要重復的刺激,變化的重復比單一的重復更有效果,通過多種形式的刺激和重復,幫助用戶在腦海中建立起慣性思維,培養和激發潛意識。3,具有“密碼性”和“可識別性”,特定的元素和場景能夠喚醒潛意識,例如很多老人在回到童年玩耍的地方時腦海中會泛起很多圖像和片段;有時在電影院中看到激烈的打斗場景,潛意識中相關的某些信息便會浮現出來,在設計過程中不妨采用情境激發的方式喚醒沉睡的意識或情感以達到激發潛意識的作用。4,人在放松的狀態下更利于潛意識吸收信息。深度的催眠可以讓人袒露內心,營造放松的設計氛圍更加有利于潛意識的吸收。
2.2交互設計中用戶潛意識的激發法式1,環境營造法。通過營造某種情境來激發用戶的潛意識,獲得更沉浸的體驗。廣泛應用于休閑游戲類APP設計中,通過巧妙的情境設計迎合了用戶潛在的心理預期,并且激發出用戶積極的潛意識,讓用戶愛不釋手。就拿《水果忍者》來說,與水果進行廝殺的戰場時刻挑逗著用戶的神經,鮮艷的顏色、不斷跳躍的水果、快節奏的音效營造了緊張又有趣的水果戰場,勝利的愉悅感極大地釋放了隱藏在用戶潛意識里的負面情緒,達到了放松、解壓的目的。除了休閑游戲外,親子教育類移動應用通過一定的情境營造手段能夠很好地激發兒童的潛意識并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一款旨在培養幼兒刷牙習慣的應用《牙齒衛士》,講述了女巫通過施法讓小伙伴牙齒變得越來越臟,需要用戶化身為牙齒衛士來解救大家、打敗女巫的故事,界面風格充滿童話色彩,人物角色塑造也貼合主題,代入感極強,兒童很快進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戰士,逐漸在潛意識里將刷牙變成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最終通過游戲養成了刷牙的習慣,激發潛意識的同時寓教于樂。2,重復性原則。潛意識對信息的吸收是不自覺、無意識的,大多數一般性的、偶然的信息就像流星一樣滑過腦海,很難留下痕跡,只有當信息的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在交互過程中培養和激發用戶的潛意識需要對必要的信息進行重復推送,并且,多種不同形式的刺激相結合要比單一形式的刺激更有效果。行為習慣是潛意識最大的表現之一,重復操作即形成習慣,看到門我們會去“推”;看到按鈕,我們會去“按”,這些都是潛意識作用下根深蒂固的行為習慣。在交互的過程中,激發用戶潛意識中的行為習慣有兩種方式:其一是讓交互符合用戶固有、本身的行為習慣;其二是通過不斷地增加重復的模式培養用戶的習慣,增加對產品的熟悉感和依賴性。3,多感官激發。潛意識容易被充滿感情色彩的信息影響,多感官刺激比單一來源的刺激更有效。寓情于景、圖文并茂,增加聲效和動效元素能夠充分調動用戶的情緒,促使潛意識行為的形成。Yep是一個基于用戶地理位置的交友APP,用戶可以發起聚會、就餐或下午茶。用戶選擇“就餐”后,其他圖標隨即淡出,繼而“就餐”圖標變成一個在地圖上的圖釘,以視覺符號的變化激發出用戶關于就餐地理位置的潛意識,點擊“ok”按鈕,包括地圖在內的整個界面向后隱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類似雷達的圓形掃描區域,雷達有“搜索”的隱喻,能夠在視覺上激起用戶找同伴的潛意識,整個過程清晰順利,通過視覺符號和動效的表現調動了用戶腦海中的潛意識板塊,使其在使用過程中感覺到舒適自然。Tumblr的“點贊”動效也是激發用戶潛意識的一個好例子,用戶點擊“點贊”時,粉紅色的心隨之飄起,具有明顯的激發作用,使人聯想到幸福、快樂、沉醉等狀態,取消“點贊”時,“心”隨之破碎,這樣的小細節激發出用戶潛意識的情緒,產品似乎有了生命,飄揚和心和碎裂的心就是一種帶有目標性的激勵手段,具備明確的內涵和指向性,能夠引導用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反饋。(圖1)
3應用與總結
交互系統的主體是人,深入挖掘人的心理特征和隱性需求是完善產品用戶體驗的有效途徑之一,而潛意識作為人類意識的寶藏,具有豐富的社會文化屬性,隱藏著人潛在的需求和習慣,當外界刺激與人本身的潛意識相符合,就會產生一種情感共鳴,如果這種刺激來源于產品,就會讓用戶對產品產生好感。設計是可被感知的,通過為產品附加設計特征對用戶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激發用戶與設計意圖相符合的潛意識,使得用戶對產品的感知與其潛在的心理預期相匹配,能有效提高產品的使用效率并且順暢地完成任務。用戶與產品之間存在情感上的雙向交流,潛意識蘊含了人類長期以來的情緒和記憶,就像平靜湖面下的暗流涌動,一旦受到外界的影響就會激蕩起不一樣的風波,在交互過程中通過給用戶視覺、心理和情緒上的刺激,喚醒隱藏在用戶內心深處的某種積極的潛意識,能夠讓用戶與產品產生情感共鳴。此外,也可以利用潛意識吸收信息的特點通過一定的刺激手段培養用戶的潛意識,例如將潛意識教育的理念融合在兒童教育游戲移動應用的交互設計中,將教學知識信息融合在各種多媒體激發形式中,以幫助兒童開發潛能,促使兒童潛移默化的學習和吸收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教育效果。綜上,在交互設計過程中激發用戶的潛意識,用戶會更加信賴產品、使用更加方便、獲得更好的體驗,值得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美)列納德•蒙洛迪諾:《潛意識》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2013
[2](美)SusanWeinschenk:《設計師要懂心理學》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2013
[3](美)威廉•立德威爾,克里蒂娜•霍頓,吉爾•巴特勒:《通用設計法則》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4]《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
[5]辛向陽.混沌中浮現的交互設計[J].設計,2011(2):47
[6]謝傳偉.情感化設計在用戶體驗中的運用[J].設計,2014(2):21
作者:王秀麗 蔣曉 單位:江南大學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