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交互設計在博物館展廳設計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國際間文化交流愈發頻繁,人們生活日益活躍,博物館已成為公眾信息來源、文化交流,乃至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以物為主,忽視參觀者感受的傳統博物館展廳設計已無法滿足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需求。因此,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交互設計憑借其以用戶為中心,創建新的用戶體驗的理念自然而然地被運用到現代博物館展廳的設計當中。文章分析總結了交互設計在博物館展廳設計中的應用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交互設計在博物館展廳設計應用中的創新方向。
關鍵詞:交互設計;博物館展示;展廳設計;創新
引言
隨著數字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并應用于日常生活,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實現人機交互,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交互設計逐漸脫離了傳統人機交互,發展成為一門興新學科。
一、交互設計的定義
1984年,設計師比爾•莫格里奇(BillMoggridge)首次提出“交互設計”的概念。關于其定義,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看法。早期交互設計理論家之一,斯坦福大學教授特里•維諾格拉德(TerryWinograd)曾把交互設計描述為“是人類交流和交互空間的設計”;“VB之父”艾蘭•庫伯(AlanCooper)則認為交互設計是人工制品、環境和系統的行為,以及傳達這種行為的外觀元素的設計和定義;而在《交互設計——超越人機交互》一書中,作者將交互設計定義為“設計支持人們日常工作與生活的交互式產品。”具體而言,交互設計就是關于創建新的用戶體驗的問題。由于交互設計本身就起源于多學科的交叉,因而很難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但不論何種說法,交互設計關注的焦點都是用戶的需求,其核心理念都是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體驗。
二、交互設計與博物館展廳設計
提及交互設計,人們最先聯想到的往往是產品設計、界面設計。事實上,交互設計更像是針對用戶體驗的、跨學科的實踐范疇,其設計方法適用于多種領域。博物館作為展現人類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平臺,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需求的變化,不再局限于收藏、科普的簡單功能性滿足,現代博物館已經成為公眾信息來源、文化交流,乃至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傳統博物館展廳設計單調、呆板、乏味的陳設方式已不足以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公眾的需求,博物館展廳設計的重點也逐步由過去的以物為主向現在的以人為本轉變,并且愈發重視體驗感,這與交互設計“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體驗”的理念不謀而合?,F代博物館展廳設計這種理念上的轉變使得交互設計在現代博物館展廳設計中的應用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一)交互設計在博物館展廳設計中的應用優勢
交互設計在博物館展廳設計中的應用優勢在于其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靈活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能夠給人們帶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展示環境體驗。這些技術,例如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Reality)、紅外傳感聲控技術、全息投影技術等在博物館展廳設計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打破界面限制,使展覽空間變得生動而富有趣味,還能夠使展品與參觀者發生互動,增強觀眾與所展內容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不僅僅停留在生理層面,還存在于心理層面。通過交互設計在博物館展廳設計中的應用創新,展品不再是簡單陳設、冷漠與距離感的存在,而是仿佛有了生命,人們能夠在與之互動的過程中全方位地了解其品質特性與文化內涵,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二)交互設計在博物館展廳設計中的應用現狀
在國外,交互設計的理念已被廣泛應用于博物館的展廳設計當中,主要以設置與展覽內容相關的娛樂體驗項目的形式體現,增強其趣味性與參與性。相對國外而言,交互設計在國內還屬于一個較新的概念,在博物館展廳設計中雖有所應用,但形式較為單一且效果不佳。尤其是近年來,交互設計理念多應用于興建數字博物館,于2015年2月建成的故宮端門數字博物館便是典型代表。該博物館完全摒棄傳統博物館形式,無任何實物展品展出,全部內容由數字化虛擬呈現,并設置有各色互動性的娛樂體驗裝置。而與此同時,傳統博物館仍舊遵循展柜集合展板的固有形式,鮮有交互設計的介入。這種將傳統與現代割裂開來的博物館展廳設計方法并未解決我國博物館目前面臨著的向現代化轉型的嚴峻形勢,傳統博物館仍舊滿足不了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體驗感的追求,而新興數字博物館也由于缺乏實物支持無法長久吸引公眾,尤其是對于中老年人以及幼兒而言。
三、交互設計在博物館展廳設計中的應用創新
針對目前交互設計在國內博物館展廳設計的應用現狀中所存在的問題,如何將傳統博物館與現代交互體驗式數字博物館兩者有機結合,是交互設計理念在我國博物館展廳設計應用中的關鍵性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設計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
(一)展柜的創新
傳統展品陳列柜多由硬質基臺與玻璃保護罩組成,形式單調,玻璃制的保護罩容易給人以冷硬、疏離的距離感。參觀者透過玻璃擋板只能觀看到展品的外觀形態,且多數展柜沿墻體設置,參觀者往往只能通過單一角度觀賞展品,無法全方位感受藏品的形態特征,相關的文字介紹也僅是籠統概括,未能很好地展現展品的藝術價值。將基于數字媒體技術基礎的交互設計理念引入現代博物館展柜的創新設計中,展柜的玻璃擋板不再僅僅作為分隔展品與參觀者的保護屏障,成為與人交互的界面,在參觀者靠近展柜時自動感應呈現展品的具體信息。全息投影技術可附加于展柜中,虛實結合,360度無死角展示展品形態。通過現代數字媒體技術將展品進行數字化分解,使觀眾更為直觀地了解展品的物理構成與藝術價值,最大化地展現展品獨特的魅力。此外,語音、音效甚至于氣味均可在交互設計的介入下融合進展品的展示中,以觸控或紅外感應聲控形式附加在展柜的設計當中。
(二)燈光、流線設計的創新
傳統博物館展廳通常是較為開敞的空間,通過展柜、展板的設置來劃分空間,引導人流。標志導視系統在傳統博物館展廳設計中不受重視,展廳中鮮有明顯的引導標識,以至于參觀者在進入展廳之初易產生迷茫、混亂之感。此外,由于缺乏互動性與參與性,傳統博物館展廳設計往往使得參觀者無層次、無目的甚至無導向地走馬觀花。通過交互設計的理念與手法,結合并利用展廳的燈光、地面與墻體進行創新設計,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現狀。例如,交互設計的手段可以使展廳燈光根據參觀者人流量進行恰當的改變。通過明暗強度、色調變化來調節參觀者的情緒心態。地面亦可作為重要交互界面,感應人流并為其規劃顯示出當前最優參觀路線以指引參觀者。墻體也可作為重要的展示屏幕,通過現代化數字媒體技術,投影出與展示內容相關的人物為觀眾“親自”進行解說,又或是向參觀者展示展品的制作過程與歷史淵源。通過紅外感應與聲控技術,參觀者可與之互動,感受到與展覽內容更為緊密的聯系,在輕松娛樂的氛圍下獲取信息與知識。
(三)VR、AR技術的合理應用
虛擬現實(VR)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在視覺、聽覺與觸感等方面生成一定范圍的與真實環境高度相似的數字化環境,借助必要裝備用戶可與數字化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互作,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與體驗。增強現實(AR)是VR技術的延伸,通過實時計算攝影機影像的地理位置及角度,加之相應的圖像、視頻與3D模型,將虛擬世界疊加在現實世界中并與人發生互動。VR技術與AR技術作為近年來交互設計的熱門,其在現代博物館展廳設計中的創新應用可為參觀者帶來趣味性更強的綜合體驗效果。例如2016年3月8日首都博物館開展的“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中,VR技術就被開創性地應用于考古現場的還原展示上。通過佩戴VR眼鏡,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殷墟婦好墓的考古現場,更為直觀地認知殷墟墓葬結構。除此之外,VR、AR技術同樣適用于還原古人的政治、經濟與日常生活,模擬再現遠古生物的生活習性與生存環境。VR、AR技術的合理應用可以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為新時代背景下的博物館展廳設計注入新的生命力。
結語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傳統的機械工程與制造領域正逐步與計算機智能相融合,并且呈現出向更為主觀、人性化設計方向遷移的趨勢。在博物館展廳設計中,同樣存在這一變化傾向。重體驗感的交互設計作為一種全新的展示模式,以其獨有的展示理念和信息高效傳播的特點愈發成為當今博物館展廳設計創新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先進科技手段,交互設計打破了參觀者與所展內容之間的界面,讓人們能從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與展品進行互動,滿足了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博物館展廳設計新的需求,并且能夠積極調動人們的主動參與性與動手性,引發人們深入思考、探索的欲望,從而使觀展體驗有了極大的進步,最大化地實現博物館文化傳播功能。
參考文獻
[1]辛向陽.混沌中浮現的交互設計[J].設計,2011,(02):45-47.
[2]黃琦,畢志衛.交互設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6
[3]劉曉軍,張景.交互設計——超越人機交互[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4-5
[4]翟永齊.博物館展廳設計中交互體驗式設計應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5.
[5]李四達.從需求到體驗:交互設計的理論探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10:125-127.
作者:姜圳;趙雁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