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交互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對中國美院、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范大學等知名藝術院校的走訪,發現基于“互聯網+"的交互設計課程體系建設相對薄弱,均未形成成熟的教學模式。鑒于此,本文從“互聯網+”入手,以“雙導師制”項目教學模式為例,通過雙導師制、“五級進階”課程體系與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交互設計專北課程體系研究。目的是培養更具專業素質的交互設計人才,提高數字產品的品質,增強競爭力,也為藝術與設計專業的學生拓寬專業知識領城和就業空間,并為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交互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探索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互聯網+”;交互設計;雙導師制
隨著社會日益繁榮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發展,當代設計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基于“互聯網+”的交互設計也擁有了更寬闊的發展空間,并由此影響了設計需求、設計內容、設計方式的變化。2;術設計內涵和外延的不斷延伸,也向交互設計教育提出了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交互是人與信息交流的媒介,是信息產品的功能載體和典型特征;信息產品不存在工藝、材料上的限制,優秀的交互設計師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當前,交互視覺設計師主要從平面設計和工業設計轉型而來,普遍對交互設計缺乏系統的理論認識,全憑個人的摸索和積累。建立科學的交互藝術設計學科及課程體系,培養專業精、素質髙的交互藝術設計人才是藝術院校相關專業正面臨并亟須解決的問題。目前,國內髙等教育院校中,僅有清華美院的藝術與科技(信息設計)、中央美術學院的信息設計、江南大學的交互與服務設計、南京藝術學院的信息交互設計開設交互設計相關課程,并未形成全面的、成熟的課程體系。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交互設計相關教育在我國髙等教育領域仍處于專業缺失、教育缺位的狀態,尤其基于“互聯網V’的交互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方面研究相對薄弱。本文從“互聯網+”人手,以“雙導師制”項目教學模式為例,通過雙導師制、“五級進階”課程體系與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交互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研究,以期進一步完善國內高等教育院校交互設計課程體系。
一、雙導師制
“雙導師制”指由交互設計專業教師組成的第一導師團隊和具備行業經驗的企業管理者、設計師組成的第二導師團隊構成,是項目教學的主體。在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行業細分化趨勢愈演愈烈的時代,兩個以上的專業領域都保持專精的水準’能同時達到這種復合型標準的教師從目前來看為數甚少,還要在統一時段內分身有術,從容承擔起項目運作和組織教學這兩方面工作,實屬不易。所以,需要建立“雙導師制”項目教學模式,第一導師負責學生交互設計實訓的組織和指導,另一組負責對應的交互項目運作。學生的實訓內容與項目運作在形式上需保持一致,并且需要根據同一流程、進度和規范要求同步執行,只是不要求學生真正承擔完成項目的責任。
二、實踐項目
如果沒有“實踐項目”做載體,項目教學也就無從說起。然而,“項目教學”的實踐項目并不是指所有來自社會和相關企業的項目,需要根據交互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遴選“互聯網+”背景下高標準、規范化運作的項目,進人“雙導師制”項目教學的項目庫。低標準和不規范的項目運作無法實現符合行業要求的能力訓練B標,有時還會產生誤導,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依照教育規律,學校傳授的內容應該具有行業領先趨勢。行業在發展,知識在更新,如果對學生的教育沒有一個提前量,反而相對滯后,等到學生畢業時,將何以獲得企業的青睞呢?這就要求我們“取法其上”和“驅前教育”,而這也是將“高標準”和“規范化”作為“雙導師制”項目教學模式運作準則的充足理由之一。
三、“五級進階"課程教學體系與能力培養
如果把“雙導師制”項目教學法喻為職業教育的一臺先進設備,那么也只是一臺“職業人才生產線”上諸多機器中的一種。如果缺少全套設施的精密配合,無法獨自加T.生產出合格的人才。因此,要想完整實施“雙導師制”教學模式,并使其發揮功效,還需要對交互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有全面、系統的把握。交互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決定了面向專業崗位的人才培養方向,該專業對接“互聯網+”產業,依托工業設計行業,主要與浙江省互聯網、工業設計、文化創意、安全防范等相關企業合作,培養具有合格政治素質、良好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交互設計領域用戶研究、UI設計、交互流程設計、視覺設計等設計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根據交互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基于“互聯網+”的交互設計專業中,“雙導師制”項目教學體系采用“五級進階”模式進行,即基礎教學階段、案例教學階段、仿真項目教學階段、真實項目教學階段以及頂崗實習階段。下面對其中的教學任務和目的以及學生能力要求分別做出說明:
第一階段——基礎教學階段這是職業素質和職業領域認知的基礎教育階段。此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幫助學生奠定此后職業生涯所需的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培養結構設計和藝術欣賞分析等與交互設計職業相關的基礎素質。學生通過人學教育、文化課、藝術理論和美術基礎等課程的學習’應該具有對交互設計相關職業的初步認知,具備一定的藝術文化素養和美術基礎,明確交互設計就業崗位相關行業的專業定位,能夠了解“互聯網+”背景下交互設計行業狀況、職業能力要求及運作規律等。
第二階段——案例教學階段這是初步掌握專業要領和培養社會能力的熟悉階段。此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在前階段職業素質和交互設計行業認知教育培養的基礎上,設計和選擇經典“互聯網+”案例,教師對其進行拆分、講解、示范、指導。學生通過交互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能夠在參照性或還原性的實訓過程中,培養運用應用軟件完成單一項目或較小的工作任務的能力。
第三階段——仿真項目教學階段這是交互設計專業要領和社會能力初步掌握階段。此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以角色扮演進行“實戰演習”,使學生置身于模擬“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和交互設計行業的工作情境,遴選虛擬項目或特別選取已經完成的項目。選取的項目除了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難度外,還要有針對性地依照學生個人能力目標。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開始實施“雙導師制”項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交互設計專業人士和指導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下開展模擬工作式的學習。學生通過仿真項目教學,以“準員工”的身份,在模擬崗位上全程參與承擔數個仿真項目。通過實際應用和親身體驗,繼續鞏固和提升前階段初步掌握的專業技能,逐步熟悉適應交互設計職業工作方法,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
第四階段一真實項目教學階段這是職業能力和崗位適應度提升至接近工作水準的階段。此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的就是學生以上述階段仿真項目的“演練”結果為基礎,切實參與到真實的交互設計項目工作中,實施“雙導師制”項目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若干完整項目運作的全過程實戰鍛煉,獲得企業實際工作能力,能夠獨立或合作完成某個綜合的交互設計項目,使自身職業能力接近目標就業崗位的基本標準。
第五階段——頂崗實習階段這是職業能力達標,實現從“準員工”到“職業人”轉換的準就業階段。此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使學生在校外專業對口企業或校內工作室的校企合作項目中,由企業部門負責人及指導教師幫助、督導學生進人真實的工作序列。學生通過頂崗實習,以實習員丁.的心態進入就業試用期,實際參與承擔交互設計項目的丁.作任務,不斷適應企業的工作氛圍和規范,積累實際工作經驗,使自己職業能力達到崗位標準,從而完成從學校學習、實訓到企業就業的過渡,真正走向社會。
通過以上的簡要說明可以了解到,“雙導師制”項目教學模式要真正發揮作用,首先必須確定適應就業崗位需求的交互設計職業能力人才培養目標,搭建一套以行動為導向的交互設計課程體系,否則勢必事倍功半。綜上所述,結合市場需求和行業標準,從“雙導師制”項目教學模式出發,以現有的課程教學及實踐創作為基礎,進行改良、擴展,優化教學內容,探索基于“互聯網+”的交互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內容和方法,具有極為現實的意義,為完善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理論及實踐教學,提供了極具特色的研究探索,為培養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藝術設計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辛向陽.交互設計:從物理邏輯到行為邏輯[J].裝飾,2015,(1):58-62.
[2]李洪海,石爽,李霞.交互界面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3]張成忠,孔梅.交互設計在工業產品設計中的應用與未來展望[?!].包裝工程,20丨丨,(8):68-71.
[4]田海.零基礎學UI[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
[5]孫紅婧.以人為本的用戶交互界面設計[J].包裝工程,2015,(4):113-116.
[6]孫朝陽,許懋琦.移動VR自然交互界面設計探究[J].設計,2017,(23):140-141.
[7]張婷.人taxs界面謝十在產品可用性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丨4,(20):63-66.
作者:劉海州;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