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規劃展覽館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重大社會文化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影響深遠,在可持續發展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體現資源節約的規劃理念,成為城市規劃管理者及設計者面臨的新的課題。本文通過重慶市利用閑置商場改建為城市規劃展覽館的成功實例,探討了資源節約型的重大社會文化設施建設模式,介紹了采用高新技術節約資源的先進理念,最后經過分析比較闡明其顯著的節約成效。
城市空間的創造不外乎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創造新的空間,另一種是現有空間的再創造。隨著社會的進步,舊建筑的空間資源再生利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這樣不但可以節約新建投資和拆除舊建筑的費用,縮短建設周期、減少拆除舊建筑所產生的社會矛盾和城市垃圾,同時還有益于保護城市文脈,又創造出與時代相符合的新型空間。與此同時,有關理論也層出不窮,例如美國哈普林的再循環理論、《內羅畢建議》和澳大利亞的《巴拉憲章》等都對舊建筑空間的改造利用起到了積極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這些實踐和理論也對我國重大社會文化設施的建設具有深刻的啟示和現實意義。近期完成的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工程就是體現資源節約型重大社會文化設施建設的范例之一。
一、建設背景
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處于先導地位,又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和關注。為此,重慶市委、市府決定籌建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將其列為全市重大社會文化設施之一,希望透過規劃展覽館這個“窗口”,展示重慶城市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激發廣大市民熱愛家鄉、建設家園的熱情,引導外來投資、考察、觀光者便捷地了解重慶的市情,并搭建起政府決策與公眾信息溝通的平臺。
重慶市規劃展覽館位于重慶市朝天門廣場,總建筑面積約6萬m2,其中展示面積約3萬m2,會議、辦公、餐飲等附屬建筑面積約2萬m2,車庫面積約1萬m2。朝天門廣場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處,是重慶市區重要的景觀節點,區位十分重要。該廣場于1998年建成,集建筑與景觀廣場于一體,建成后為城市提供了新的景觀點,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場所。然而廣場下建筑部分卻因可達性差、缺乏必要的配套設施和功能定位不當等因素閑置多年,造成資源的浪費,成為城市建設的缺憾。
經充分研究論證,市政府做出了將朝天門廣場建筑部分改造成規劃展覽館的決定。這樣有三點好處:一是盤活閑置資源,變廢為寶;二是利用現有建筑節約了土地資源、建設資金及時間;三是朝天門地區是重慶城市建設的起源地之一,在此建設城市規劃展覽館具有普遍的場所認同感。
二、改造原則
整體性原則—保持建筑基本原狀的情況下,對建筑室內、外環境做綜合改造。大眾性原則—布展策略一改傳統布展方式,采用生動活潑的多種展示手法,讓市民喜聞樂見,寓展于樂。
節約性原則—合理使用有限的建設資金,突出改造重點,在建筑設計、施工及布展中采用先進技術及材料,不僅在建設過程中控制成本,還要保證展館運行的節約性。
效益性原則—展館建設始終注重綜合效益最大化,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平衡。
三、重慶規劃展覽館規劃設計
1.建筑改造
建筑改造分為外部環境改造和建筑內部改造。建筑外部環境改造措施包括:整合交通流線,增設人行天橋和朝千支路,周邊建筑環境綜合整治,朝天門城市廣場改造及增加綠化和市政設施,對展覽館建筑外立面(及燈飾)進行了重新設計改造。建筑內部改造包含擴大中庭空間,對管網系統進行改造,根據展示要求進行了空間分隔,增加豎向交通通道。
2.空間布局
展館布展面積近3萬m2。主入口設在三層總館處,總館分為序廳、重慶概況、歷未來2020、國土房屋、交通規劃、其他專項廳和中央商務區,貫穿重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二層為都市核心區模型及40個區市縣、1個開發區展廳;一層為商業臨時展廳;負一層為停車庫。二三層展示流線圍繞二層上空的892m2主體模型呈環形組織。空間分隔一反慣用的規則形態,采用穿插與變形手法,展示空間收放有制。按照不同展示主題分區采用不同的色彩主題,將建筑空間、結構、展品與燈光音效視頻緊密結合。展館面向多元化的觀眾,展品與展場相互介入,注重展覽的游戲性與教育性、互動性與參與性、臨時性與固定性的結合。
3.人性化設計
展館對人性化的關注一方面體現在完善的配套設施、無障礙設計、提示系統三個部分:大到專門為殘疾人設置的通往廣場的電梯、會議室及休閑廊等附屬設施、門口的兒童游戲室等,小到精心設計的提示系統、殘疾人專用衛生間、手機加油站。另一方面體現在展館的公眾參與性強,展示的內容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展示方式采用大量高科技互動游戲的方式,寓展于樂。
4.新技術的運用
展館既有傳統的展示手法,又采用了大量新媒體技術及互動項目,不少展示手法為國內首創。展示設備含LCD顯示器132臺,等離子27臺,投影儀及背投31臺。尤其是13個互動游戲項目讓展覽變得生動有趣。主體模型采用程序控制的專業燈光、音響進行展示。
展覽館中央控制系統達到了國際化展覽館的中控管理水平,可以對總館及41個區縣展廳的強弱電及信息項目進行中央控制,整個系統按照編制的程序運行,實現無史文化風貌、三峽廳、山水園林城市、重慶人值守和自動運行。展館在區縣館展區的隔斷采用新型隔音涂料,廣泛采用定向聲源,有效解決了聲音干擾問題。
5.節約型效益的體現
節約建設資金據估算,展覽館每平方米的造價4000余元(含土建、裝飾、布展、設備費用),而國內同類場館的造價至少在萬元以上。投入小產出高,經濟效益顯著。節約資源展館內部采用中控系統,實現對全部主展廳總體控制,館內照明、燈飾、計算機、電視機、操作臺以及空調等強弱電流按程序自動運行、自動開閉。高智能化對能源的利用達到最節約的狀態,智能化管理大大節省了能耗,降低了運行成本。節省時間市規劃展覽館自2004年5月啟動土建改造工程。2005年5月正式進場裝飾和布展施工,僅用了150天就完成了該工程,建設周期短,創造了同類展覽館建設速度最快的記錄。
節約內容更新成本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展覽館應該能夠隨時保持內容更新。采用傳統展示方式更新周期長、成本高,而本館由于多采用電腦、影視等現代化展示手法,展示內容的更新只需替換后臺數據庫內容,使更新成本和消耗資源降到最低。重慶市規劃展覽館作為重慶市重大社會文化設施之一,采用將朝天門城市廣場地下舊建筑更新改造的建設方式,為重大社會文化設施建設朝資源節約型建設模式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探索了新的道路。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