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文化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視覺傳達設計是體現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肩負著向公眾傳播信息與文化的重要作用。而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根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一思想被廣泛認可,民族文化符號融入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給視覺傳達設計指明了一條新的發展方向,豐富公眾的精神文化,使得我國視覺傳達領域具備長久的發展力與生命力。
一、視覺傳達設計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1、民族文化的現狀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現代視覺文化不僅僅局限于美術、廣告,圖像成為了新興的信息傳播媒介,并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多元化的網絡視覺文化帶給人們生活樂趣的同時,不可避免的給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帶了沖擊。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設計者對于民族文化元素的運用還流于表面形式,純粹是對信息的復制,內容無力、沒有支撐點。
2、民族文化的價值中國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年的發展和積淀,擁有著大量珍貴的精神文化。這些文化從古至今,經過了一代代的人的積累和改善,有著了完整璀璨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如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主張人要遵循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思想中回歸自然的觀點對于視覺傳達設計有巨大的啟示。
3、視覺傳達設計對民族文化的需求視覺傳達設計的內容與設計都體現著人們的思想觀念與生活方式。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給人們帶來的許多影響逐漸顯露出來,一成不變、充滿競爭的生活方式使得人們精神越來越空虛。同時西方文化給我國帶來的巨大影響,使得人們對祖國民族文化逐漸缺失了認同感與歸屬感。西方與我國傳統文化的沖突,使得人們漸漸意識到我國民族文化仍然有許多優秀之處,因此漸漸萌生出回歸傳統文化的想法。例如,近年人們開始大力地慶祝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節日,申請非物質性世界文化遺產,使得我國傳統文化逐漸復興,社會生活出現了極大的變化。而視覺傳達設計者們也在思考傳統文化回歸視覺文化的方法,對設計的更深層次的發展展開探索。視覺文化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在西方,平面設計已經有著幾百年的發展歷史,而在我國對于平面設計的應用不到百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國際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我國視覺傳達設計在不斷的吸取國外視覺傳達設計的優秀之處來發展自身。然而藝術的靈魂來自于文化,中國要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視覺傳達設計就必須要植根本國的文化,結合傳統民族文化的精粹和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大力發展我國的視覺文化。設計者們要將傳統民族文化元素真正的融入到視覺文化中去,以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方式使世界為之側目。
4、民族文化對視覺傳達的影響視覺傳達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社會的文化價值取向,能對社會思潮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民族文化通過視覺傳達設計,將正確的價值取向傳遞給受眾,視覺傳達設計不單是審美上的平面設計,更是民族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如臺灣的一個車站的裝飾墻使用了大量幾米的插畫,用文字和圖片闡釋幾米漫畫里的人身哲理。這不僅體現出了臺灣“紫色文化”,傳播了當地文化,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二、構建視覺傳達設計民族文化元素
傳統的民族文化元素并不是指套用舊的傳統文化,更不是簡單的增加傳統文化內容,而是將傳統文化的內涵以現代人們接受和喜愛的方式呈現出來,呈現方式也應該是多元化的。
1、民族文化傳統色彩的利用色彩是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們在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中,對于色彩會產生較高的識別度和深刻的記憶,容易產生聯想。例如看到藍色就會聯想到大海,看到綠色就會聯想到植物,這種現象被稱為“色彩印象”。在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中,紅色象征著希望和勇氣,在許多中式產品設計中都會用到紅色的色彩,國際上更是給予了“中國紅”的肯定。除了紅色,青花瓷的青藍色和水墨黑都帶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使用鮮艷的、帶有濃厚民族特色的色彩,能輕易的抓住觀眾的眼球,得到觀眾的認同感。
2、民族文化傳統寓意的利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很是符號都有其獨特的寓意和美感。在文明發展早期階段,人們將許多自然現象以圖像的形式記錄下來,因此形成了許多古老的圖騰。這些圖騰正是代表了那一時期的社會精神文化。相對于文字來說,圖片更加的生動,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圖形的線條色彩等也代表著一種審美觀。民族圖形符號在視覺傳達設計時常出現,例如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會貼的“福”字,它不僅僅是一個文字,更是一種象征性的圖形,帶有美好的祝愿。通過融合對民族文字和圖片代表的寓意,現代視覺傳達設計具有深厚的內涵,使得視覺傳達設計深入人心。
三、結束語
民族文化符號與我國現代視覺傳達設計已經渾然一體,從色彩、文字和圖形上,民族文化符號給現代視覺傳達設計者一條新的發展道路,而事實也證明,這條道路能帶領視覺傳達設計走上一條國際化的發展道路,讓具有中國特色的視覺傳達設計在國際化的視覺傳達領域中形成自己獨有的特點,并且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起到功不可沒的作用。
作者:劉越 單位:哈爾濱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