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合格設計師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藝術設計專業在上世紀末相繼在我國各大高校設立,我國的藝術設計人才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隨著市場日漸成熟和大眾生活品位的提高,社會呼喚有修養、有責任的設計師,而優秀的設計師一開始就應該在學校培養,因此,改進我國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培養方式刻不容緩。
一、藝術設計行業現狀
針對目前的市場狀況看,我國設計教育問題是有些迎合市場需求,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出現了一種以銷定產的、批量式的人才生產模式,以教育產業化、市場化、盈利為原則,忽視了畢業生的藝術文化素養和專業基礎。有點類似于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模式,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本科教育。這造成的結果是市場上的“行活”橫行。設計師們都知道“行活”就是緊跟市場流行符號和技術表現手法,符合客戶習慣性審美經驗,說簡單點就是完全迎合市場的設計作品。對“行活”略作分析,就能看出以下特征:1.大量用到設計軟件的特效功能,視覺繁雜,讓客戶認為是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設計的作品,讓客戶覺得物有所值,以取悅客戶。2.作品缺乏原創性,“抄襲”“跟風”現象頗為嚴重。由于圖書圖片暴增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很多設計師經常拷貝他人或者“參考”他人作品,走進超市看看包裝,看看路牌廣告,千篇一律。3.客戶審美趨向同質化,甲方只對符合自己審美經驗的視覺元素產生興趣,“長官”意識嚴重,設計師水平不能得到發揮。原本擁有著創新熱情的設計公司為了眼前的利益也不得不遷就市場、敷衍作品。這些“行活”特征就是一些設計公司成功案例的“標準”。讓人擔憂的是,一些學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把這些“行活”當作是否學好專業的“標準”,看成學生作業的模版。尤其是當前的設計教育強調高產出,高就業,不重質量只要數量,長此以往,把學生培養成“行活”的設計專家,培養成現在經常所說的“技術民工”。
設計是追求獨創、不落俗套,市場是追逐利潤、取悅客戶。毋庸置疑,二者就是一對矛盾,真正要將二者融合貫通難之又難,但又是每一個優秀設計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現代設計教育的價值就在于能夠培養學生藝術表現力、基本操作技能和市場理性分析能力。
內容摘要:當前的藝術設計教育方式培養的學生與產業需求出現錯位,缺少專業、合格的設計師,“設計匠人”和“藝術家”并存。文章從近幾年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在工作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出發,結合市場,從現在藝術教育的方式入手,分析剛畢業的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得不到提高的深層原因,討論藝術設計教育與市場需求之間的一些結合點,提供一些培養合格設計師的方法。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設計師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