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系統化的網站設計學習情境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特征
實踐表明,個體的發展主要是靠能力、具體的知識、技能,教育過程必須逐步使學生獲得這種無形的、可持續發展的、內化的、人本的、個性的能力。所謂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主要體現為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課程內容的排序。
(一)課程內容的選擇
選擇的課程內容要以職業資格為標準,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學習融合為一體。高職生大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要設計和一定的環境和背景聯系在一起的課程內容,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怎樣做”和“怎樣做更好”的過程性知識,陳述性知識為輔助。
(二)課程內容的排序
課程內容的排序包括形式上和實質上的序化結構。這要求對課程內容排序時,要從“3+6+6”這三方面考慮:一是從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3個維度描述工作過程;二是從“對象、內容、手段、組織、產品、環境”6個要素描述;三是從“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6個步驟強調工作過程。
二、學習情境設計的基本思路
(一)通過分析崗位群和職業技能確定課程
課程設計的思路是依據對崗位群和對應的職業技能的分析,培養出適應于各行業移動應用的前端開發工程師、UI設計師、網站開發工程師、交互設計工程師等崗位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課程學習情境的挑選依據
作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移動互聯網站設計》課程,立足于移動互聯網發展進入到第三個階段的時代大背景,結合廣東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新趨勢下造成的人才缺口,認真解剖案例,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領域課程,其教學方式上有如下特點:
(1)強調以學生直接經驗的形式;
(2)增強學生關于職業內容和工作環境的感性認識,進而獲得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3)通過典型移動互聯網頁的案例來設計與制作,來掌握融合于實踐行動中的新知識、新技能。
(三)面向工作過程的學習情境的能力分析
從2011年起,我們就開始通過社會需求調研、畢業生回訪、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反饋信息、參加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形成和完善“移動互聯網站設計”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以源于企業、經過教學改造的典型網頁為載體,重構了體現移動互聯網站設計的工作過程性知識與技能體系的學習領域課程,更結合社會發展趨勢形成了課程的學習情境。在設計課程的學習情境時,從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方面考慮:
1.專業能力
全面了解移動互聯網站建設與管理等相關知識,掌握移動互聯網站方案策劃、設計、實現,根據產品需求和設計圖完成網站前端頁面制作,保證頁面的瀏覽器兼容性,優化前端頁面體驗和頁面響應速度,維護網站整體結構。
2.方法能力
掌握網站頁面的JS等交互原型的制作,CSS、模板的維護,策劃、設計各種網站專題頁面,設計合適的網頁風格設計;掌握靜態HTML頁面制作,網站皮膚整體設計,界面設計、CSS高級使用、動態網站的簡單應用,能夠做出獨出心裁的頁面設計及實用性高的作品。
3.社會能力
具備不斷探索新技術發展方向,結合實際不斷創新的能力,工作主動熱情,有恒心和責任心,邏輯性強,注重細節,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意識,能夠勝任移動互聯網站及移動互聯應用界面的各類工作。
(四)課程學習情境的設置思路
經過在原有課程的幾年探索和積累,依據當前移動互聯網站設計的“對象、內容、手段、組織、產品、環境”的6個要素,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程內容的設置。
1.從就業崗位的趨勢需要出發
按照以技能為核心、市場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選擇教學內容。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以網頁設計、網站前端開發,網站建設的綜合技能為主線,使學生掌握一個基礎,培養學生五大關鍵能力并按教學內容劃分五大模塊的模塊化教學內容體系。
2.以培養崗位綜合技能為主線
這種基層崗位綜合技能,是為了適應企事業單位在構建網站平臺時對具有實踐性人才的復合能力的要求。既區別于單獨的網站建設的戰略規劃能力,又區別于以單獨使用網站從事生產、營銷、財務等職業技能。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以這種綜合技能為主線進行設計。
3.培養學生具備適應變化的能力
包括夠用的網頁美術設計基礎、網頁語言基礎、交互設計基礎,以及網站規劃、管理、基礎維護等,且知識貫穿在實際應用中講授,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和原理,并具備適應不斷變化的網頁設計趨勢的能力。
4.培養學生五大關鍵能力
本課程要重點培養學生的五大關鍵能力,即網頁設計能力、網站建設、創新能力、與客戶溝通能力、項目組內成員的合作能力。這五大能力是一個網站開發人員的獲得成功的必備能力。在本課程中,在介紹基本知識、原理的基礎上,重點放在圍繞網站設計工作過程所需的實用技能上,并把這五種能力的培養貫穿本課程的始終。
5.符合形象思維特點的教學方法
采用項目出題法、項目模擬法、合作法、問調法、沖浪法、崗位法這6種與高職學生形象思維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掌握與運用知識的背景和環境。
(1)項目出題法。
請企業人士或社區人員按照實際需求出題,或者教師從現存的實際網站或APP中挑選,根據當時講授的內容對題目進行加工后提供給學生,這樣學生所做的作業與企業相適應,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
(2)項目模擬法。
建立模擬網站、網頁,開發實際軟件項目。學生建立自己的個人主頁,讓學生在網上個人主頁,學生全員參與評估;與此同時,把網上PC版的網頁(網站)改為移動版本,傳送到智能終端以檢查效果。部分同學參與實際計算機軟件項目的開發。
(3)合作法。
要求學生在課上課下以組為單位組成項目組,進行討論、研究、設計本組的項目,形成本組的方案。這種方式既挖掘了學生的個人創新能力,又能培養溝通與協作能力。
(4)問調法。
組織學生進行校園、社區、社會調查。有條件時,直接訪問企業一線人員,組織學生與企業人員的對話活動。
(5)網絡沖浪法。
根據教學進度需要,引導學生登陸有關網站,收集并整理素材資料,了解行業企業狀況,學習最新知識,思考與分析現實問題。
(6)崗位法。
以就業崗位為導向,實行以能力為中心的開放式、全程化的情景教學。
(五)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學習情境
根據移動互聯網站設計的主要應用和當前設計趨勢,在課程內容上設計了如下的學習情境。
三、結語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計算機類課程學習情境設計,要從對應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營造合適的環境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作者:陸遠蓉李曉婷單位: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一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