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效課程下的數學作業策劃探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時,要堅持實踐性,盡一切可能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課堂上的學習,學生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這些實際問題往往都是經過數學處理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真正達到內化,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如學習完三角形的特性后,讓學生找來木條和工具,修理學校那些會搖動的課桌;學習完步測知識后,讓學生用步測方法測出學校與家的距離;學習完長方形面積計算后,讓學生計算出自己家里住房的實際面積有多大等等。
學完元角分的認識后,可設計這樣一組題:小強帶了10元錢到商店購買學習用品,鉛筆每支5角錢、圓珠筆每支1.2元、鋼筆每支4.6元、橡皮每支0.8元、練習本每本0.4元,如果讓小強任選四種學習用品,數量自定,有幾種買法,每種買法用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學生通過訓練,理解了購物中的各種數量關系,又掌握了元角分知識。
作業設計要適量適當,堅持科學性與趣味性統一
學生負擔重,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作業量多,許多教師認為,多做多練多寫多抄,學生對所學知識才能記得住。殊不知,作業類型的重復,作業形式的呆板,作業內容偏深偏難,都將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作業量過少不利于新知識的鞏固,但作業量過多會使學生厭煩。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僅要適當地控制數量,更要講究科學性,要遵循知識遷移和學生記憶的規律,做到既能鞏固新知,又讓學生愿意完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高效課堂的著力點,只有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價值與興趣,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才會高漲而持久,才會提高學習效果。就數學本身而言,比較枯燥乏味。因此,老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就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數學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如教學“找規律”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系列題:組織學生進入掛滿燈籠、彩旗飄飄、小朋友們開心做游戲的場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游戲過程中復習鞏固找規律知識;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讓學生從成語故事中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含義,如十拿九穩、百里挑一、百發百中用百分數表示是多少。從中,學生不僅進一步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還起到了學科交融,讓知識融會貫通的作用。
作業設計要側重智力培養,堅持知識性與創新性統一
孟子說過:“完全相信書,那不如沒有書。”也就是說教師不要拘泥于教材,打破教材是唯一答案的思維定勢,致力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開放性題目,使題目的解答方法呈現出多樣性,讓學生既全面掌握知識點,又培養了創新能力。例如學了乘除法后,設計下題討論:37人乘車去某地,可供租的車輛有兩種:一種車可乘8人,另一車可乘5人,請你給出乘出租車的辦法。對于這道題,有的學生給出8人車租4輛,5人車租一輛;有的學生給出8人車租3輛,5人車租3輛;有的學生給出8人車租2輛,5人車租4輛等等。
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后,設計一道練習:請你在方格圖中畫出周長是16厘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你有多少種不同的畫法?這些題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作者:盧永芳單位: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天立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