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語文作業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觀察性作業
1.要學會作動態觀察。
生活是千變萬化的,這就要求我們的觀察不能停留在一時一點上,要學會跟蹤探究。如春天觀察小樹抽芽、開花的過程;秋天觀察樹葉由綠變黃的過程,花朵由艷而凋的節奏。再如,一堂精彩紛呈的演講比賽,我們可觀察選手們的豐富多彩的表情和動作。此外,我們還可以觀察社會的人情百態。
2.觀察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點。
我們應要求學生特別注意那些重點場面和典型細節,而不能平均用力,跑過場,失去關鍵性的東西??傊?,觀察可以積累寫作素材,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觀察是寫作的起點,也是認識的起點。
二、表演類作業
現在的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他們喜歡表演,渴望表演,他們把表演當成一種游戲。把表演這種形式引入課堂,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舞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不光是枯燥的字詞教學,單純的文章分析,還可以用游戲的形式學語文,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可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師生共同創作,創設情景,扮演角色,把課本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加上合理的想象以及適當的表情、動作,最后讓學生上臺表演。例如,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具有極強的幽默性和諷刺意味。在教讀這課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提煉語言,自導自演。在表演中,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獨具的藝術效果,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掌握了必要的戲劇知識。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用表演的方式組織教學,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實踐能力。此舉對語文教學來說,是實實在在的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三、調查性作業
我們的學生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走出學堂,關注社會。而調查類實踐作業就起到了很好的紐帶作用。教師可引導學生走近社會,去調查、訪問。通過調查型的課外作業,可把學習內容和社會聯系起來,使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并獲得信息及實踐的能力。如今年暑假,我就布置了一份調查作業:“我的故鄉———皇廟街”調查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走訪、調查、考察等形式來了解“山丹老街”的風俗人情、歷史典故以及現實生活?;顒咏Y束后,我還布置學生寫調查筆記。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理解溝通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作文水平,使學生寫起作文來有話可說。
四、操作性作業
操作性作業具有直觀性的特點,這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是具有顛覆性的。因而,學生的興趣更濃,積極性更高。
1.美工類作業。
文學和藝術是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中國古詩就是詩畫融通,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應抓住這一特點。因此,我常常讓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憑自己的經驗,把自己心中的形象畫出來,把語言文字的抽象美變為直觀的形象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完《生命禮贊》這個單元,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畫一只自己熟悉的小動物。雖然有的學生畫得不是很好,不過還是有模有樣的。又如,在教學完古詩《登高》后,我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把想象中的畫面畫出來。這樣的作業,學生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積極性高。
2.手工類作業。
傳統的語文作業就是讓學生抄抄寫寫,把練習冊做幾頁,這樣的作業當然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對此,我們可以嘗試布置一些動手作業。例如,學習完“語文實踐活動———動手做一份校報??币徽n后,我就布置學生每一個人親自動手做一份關于《語文天地》的手抄報,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寒假作業還可以布置學生自制賀卡并寫上祝福語給親朋好友,或讓學生策劃、組織并主持一次家庭春節聯歡會等。
3.回憶性作業。
初中語文中有記述童年趣事的課文,我們可在作業中結合課文的寫法,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童年有趣或難忘的事情。如我們結合《我的母親》《背影》等課文,進行“由說到寫”的寫作教學。學生課上踴躍發言,課下積極寫作,作文幾乎是一蹴而就。
4.體驗性作業。
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命之趣”編排了一系列有關小動物的文章。學完這些課文之后,我們引導學生回家開展養殖活動,就能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使學生獲得大量難忘而愉快的感性體驗。于是,我就布置學生回家觀察自己家或鄰居、親戚家養的各種寵物類小動物。學生興致勃勃,增長了許多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寫出來的作文也是內容具體,描寫形神具備。體驗性作業是語文學習的調味劑,學生喜歡去做。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還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五、查找類作業
互聯網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學生對互聯網非常熟悉。為了深入理解課文,擴大知識面,可讓學生去查找有關參考資料。
1.選擇課文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
我們可讓初中語文學生從圖書館、網絡等各種信息渠道獲取相關的圖文資料,充實課文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背景。如學習《孔孟論學習》一文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孔子、孟子的資料。學生收集的材料有文字,有圖片,還有光盤。教師上課時,對孔孟知識完全可以不講,因為學生自己已經了解得很全面了。這種形式,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2.確定主題,編輯專題手抄報、黑板報。
主題可以從課文中選擇,如古詩集錦、名勝古跡、英雄人物、動物植物等,也可以從課外采集,如綠化家園、旅游見聞、科普常識、校園生活等。只要內容健康,編什么都可以,如專題手抄報《西部山丹名勝古跡》。
六、閱讀性作業
課外閱讀是對語文課堂的補充和延伸。我國著名教育家呂叔湘先生就說過:“我學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閱讀?!笨梢?,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課外閱讀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能讓人樹立遠大的理想。新課程標準對于課外閱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就要注意貫穿。例如,在教學《武松打虎》一課時,我發現學生對機智勇敢、武藝高強的武松非常佩服,就借機讓學生借閱《水滸傳》。又如,學了課文《孔乙己》,可以推薦《吶喊》;學了《范進中舉》,可以推薦《儒林外史》……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外名篇警句的摘抄、寫讀書心得等形式把課內學習和課外閱讀溝通起來??傊龑W生學會溝通課內課外知識,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這將是使學生終身受益的事情。
七、調查性作業
調查性作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在完成調查性作業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書本知識與社會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使學生由厭學變為樂學,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具體來說,調查性作業有以下幾種類型:(1)深入社會進行參觀訪談,如到敬老院、花草灘煤礦參觀。(2)走近大自然進行考察探究,如考察南湖形成的原因。(3)仿照課文,運用實物實地考察法、文獻資料論證法和合理想象法寫出科技小論文或考察報告,如寫《大黃山的今與夕》。(4)嘗試寫簡單的新聞報道等,如為校運會擬寫一篇新聞報道。
作者:周全相單位:甘肅省山丹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