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一元轉讓合理性的會計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日常操作中,“一元轉讓”成立的條件一般有以下幾點。1.被出讓股權的公司資不抵債,所有者權益為負,或者股東因某種特殊原因需要出讓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2.被出讓公司符合產權交易所規定的產權上市交易條件,即有明確的成交價;3.被出讓公司的股權無論占比幾何,其掛牌價為“一元”或其他很低的象征性交易價格。
二、“一元轉讓”的賬務處理
如前所述,“一元轉讓”根據不同情況,可能出現適用于不同準則的情形,因此下面通過舉例來分別介紹各種交易情況下的會計處理,以會計語言解釋“一元轉讓”。假設,A公司期末賬面資產余額300萬元,負債500萬元,所有者權益-200萬元,其中注冊資本200萬元,未分配利潤-400萬元。公司某股東欲以一元價格轉讓公司51%股權。某日,B公司出價“一元”將其購入。(A、B公司為非同一集團控制)1.控股合并情形股東出售股權后,假設B公司董事會決定,收購完成后,僅對A公司實施控制,不注銷A公司,因此B公司實際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相關賬務處理過程如下。首先,A公司除了股東名稱發生變更外,其他各項狀況均未發生變化,因此不需要進行賬務處理,僅需在備查簿中將股東名錄進行修改。B公司賬務處理:借:長期股權投資1元貸:銀行存款(現金)1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在購買日,B公司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時,應該按照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應以其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計量,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體現為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2,000,000.00*51%-1=1,019,999.00)。2.吸收合并情形依然如上例,如果A公司變為一人有限公司,股東將股份以“一元價格”進行轉讓,B公司董事會決定收購A公司股份后,注銷A公司,則B公司的收購過程屬于吸收合并,具體賬務處理如下。在會計處理上,如果A公司被吸收合并,則A公司需要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全額轉出,轉入B公司中。
三、“一元轉讓”會計核算的期后處理及注意事項
(一)期后處理1.“一元轉讓”交易完成后12個月內價值量的調整如果收購單位在收購時,對某項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存在異議,按照準則要求,可以以暫估價入賬,這些資產如果在之后的12個月內公允價值得到明確,需要按新價值調整入賬時的暫估價值。準則規定:“應視同在購買日發生,即應進行追溯調整,同時應對以暫時性價值為基礎提供的比較報表信息,也應進行相關的調整”。2.“一元轉讓”交易完成后12個月后價值量的調整如果上述暫估價值是在購買日起的12個月以后,收購單位才最終確認暫估入賬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那么收購單位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的原則進行處理。也就是說,收購時以暫估價入賬的資產、負債超過12個月才能確定真實價值的,應該將這部分業務視為會計差錯更正,在調整相關資產、負債賬面價值的同時,調整所確認的商譽或是計入合并當期利潤表中的金額,以及相關資產的折舊、攤銷等。
(二)注意事項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元轉讓”的會計核算雖然支付對價低,但是其中合并事項涉及的細節多、涉及的準則多,核算較為復雜,因此在進行相關業務操作、核算時應注意如下事項。1.確定轉讓交易適用的會計準則。不同條件下,轉讓業務適用的準則不同,或者在同一準則中,也可能因為適用的條款不同,對會計核算產生實質影響,因此要對轉讓活動的各種事項進行細致分析,確保適用的準則和條款準確無誤。2.做好被合并方資產、負債的價值評估。雖然轉讓價格僅為“一元”,但是購入方仍應對出售方所持股權的公允價值進行的資產評估,以合理確定合并報表的基礎數據。3.根據對被投資單位的控股比例,合理選用成本法或者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如果存在暫估入賬的情況,當被收購的資產、負債具備合理作價的時候,要及時按照準則規定調整入賬價值。隨著世界經濟爆發式增長的結束,一些跨國企業集團開始逐步改變以往“多元化”的戰略部署,開始朝著“做專做精”的方向發展,這股變革潮流也逐漸傳導至國內,尤其是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剝離非主業資產,轉讓負資產,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徑之一。從會計視野看“一元轉讓”價格這一問題,能夠加深對股權轉讓的會計核算和操作過程的理解,熟練掌握股權轉讓機制,一方面可以提高會計人員此類業務的處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擴大會計人員的視野。
作者:熊濤朱虹單位:京能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