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做好政府投資效益審計質量控制五大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樹立“大效益審計”理念,整合優勢資源
做好政府投資項目效益審計,地方審計機關無論是從人力、物力,還是財力等現有狀況,要想在效益審計上有所突破,確保審計質量、降低效益審計風險的確是困難重重,問題多多。但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要依賴審計機關內部的審計人員,不能僅局限于投資審計力量,可以考慮嘗試打破科室界限,整合工程審計、財政財務審計、農業環保審計、計算機審計等方面的專業審計力量,樹立“大效益”審計理念,整合優勢資源,成立復合型審計組。同時,加強對現有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交流,除此之外,還要要加大審計機關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和比重,配備經濟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法律人員、計算機、項目管理、環境評估等專業人員充實到審計隊伍中來,還可外聘工程技術人員,在社會上形成穩定的審計網絡,保證投資效益審計業務的正常開展。相信樹立大效益審計觀,必將促進效益審計事業的發展和效益審計質量的提高。
二、突出重點,狠抓效益審計質量,加強效益審計的全過程控制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效益審計質量更是效益審計加快發展助力器,它的好壞直接關系投資效益審計工作的可信度和權威性,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審計質量,切實提升審計水平,降低效益審計風險。從實踐來看,就要認真執行審計署六號令,全面加強審計管理,規范執法行為,把審計質量控制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過程。一是抓好立項環節。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圍繞上級審計機關的統一安排,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圍繞事關民生工程資金等方面開展效益審計工作。效益審計項目不在于數量多,關鍵是立意要高,選項要準,思路要清,目的要明,要有宏觀性、針對性和科學性,確保審計工作始終貼近改革和經濟發展大局,貼近黨委、政府的工作中心,能夠在更高層次上發揮作用。尤其是在地方審計機關開展效益審計還處于起步階段,更要注意把好立項關,不要追求項目數量多、資金數額大,應該立足實際,穩步推進效益審計。二是抓好方案制定環節。掌握全局,突出重點,認真搞好審前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從促進加強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益出發,制訂周密的實施方案,明確審計目標,細化審計內容,突出審計重點,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審計時間和審計力量,確保每一項審計能在嚴肅財經法紀,促進加強經營管理和服務宏觀調控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三是抓好審計實施環節。每個審計項目都要按照審計方案確定的目標和內容實施,重點項目還要先搞試點,再全面鋪開。同時應按照規定把好審計工作底稿關,做到審計工作底稿的內容完整,記錄真實,所附有關的證據和證明材料要充分、準確,做到一事一稿;做到審計工作底稿的觀點明確、條理清楚、格式規范、手續完備,并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復核。四是抓好規范審計復核審理環節。為使復核審理進一步規范,要制訂關于加強審計質量控制的一系列相關制度,尤其是在現有的審計力量無法對投資效益審計質量全面控制的情況下,更要探索效益審計復核工作,嚴格復核程序、復核權限,進行全面復核和檢查。五是抓好報告環節。審計項目結束后,要求審計小組要高度重視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要認真進行分析研究和加工提煉,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和建議,為黨政領導宏觀決策提供依據,對被審計單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符合實際,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能夠促進被審計單位建章立制、加強項目管理。六是抓好跟蹤落實和整改環節。要切實加強對黨政領導批示意見、審計決定、以前年度審計查明問題的整改,審計意見建議的采納及移交紀檢司法機關處理案件的跟蹤督辦,把它作為鞏固審計成果、擴大審計效果的一項具體措施,切實促進有關部門單位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收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三、擴大效益審計的監督覆蓋面,適度向決策、設計、監理方向延伸
目前,政府投資項目效益審計內容主要集中在建設工程項目價款結算和資金使用方面。實質上是以財務審計為主,審計的廣度和深度遠未達到投資效益審計應有的標準。對建設項目的投資決策、設計方案、工程監理和工程質量涉及內容不多,審計時間也存在滯后性,導致審計內容表面化和審計有效性的降低。在不影響設計方案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設計建議,完善設計方案;重視建設項目管理工作審計,將建設項目造價審計與建設項目質量審計緊密結合起來,以最合理的工期、最經濟的投入,完成高質量標準的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任務,確保建設項目質價統一,體現造價審計的高層次性。如在對某市公園建設項目實施審計過程中發現,在項目前期論證不充分的情況下,為盡早開園,造成地質勘測、施工圖紙設計深度不夠,在建設過程中為追求景觀效果和功能,致使工程邊設計邊施工,工程干著變著,投資額難以控制。為此,提出建設單位應重視可行性研究,做深做細項目前期工作,減少工程的變更。在對某市某大型水利工程實施審計過程中發現監理人員未按照監理合同和監理大綱到位工作,監理工作基本未開展,監理資料未建立,監理月報和年報未做出,對整體進度、質量、投資失去監理作用。效益審計可以從強化監理工作的管理,確保工程質量上做文章。
四、加大跟蹤審計力度,降低審計效益風險
建設項目具有周期長、投資額大、控制環節多等特點。建設過程中的決策、規劃、設計、采購、招標、施工、監理等任一管理環節出現漏洞,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浪費,影響投資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隨著投資審計的日益深入,投資審計要有效滲透到固定資產投資領域的各個環節,注重事前預防與事中控制,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解決,避免小問題釀成大損失。在投資領域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對建設項目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將有利于充分發揮投資效益審計在促進項目管理、控制建設成本、提高投資效益的作用。審計部門應采用跟蹤審計,參與到投資決策過程中,起到咨詢服務作用;以我省為例,多數地市審計機關一直參與市政建設資金使用的跟蹤審計,多年來來,由于審計部門的事前介入,城建資金按正常軌道合理使用,受到了被審計單位和各級領導的一致認可。
五、革新技術手段,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
搞好效益審計,不僅僅是人的問題,還有技術手段的問題,必須要大膽在效益審計領域實施技術手段的革新,要加強對計算機審計軟件和審計實施系統(AO系統)的學習和運用,積極推廣計算機、工程測量、環境監測等儀器在投資效益審計領域的廣泛運用,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
作為地方審計機關,我們必須通過轉變觀念、加強自身隊伍建設、采用科學的技術方法,立足審計的服務職能大力推進開展政府投資效益審計,加大跟蹤審計的力度,通過對于投資項目的事前監督、事中控制和事后評價,從項目管理、勘測設計、招投標等多方面及時發現和反映政府投資行為存在的問題,同時要注意防范效益審計的風險,利用深入基層多掌握面上情況多的優勢,獲取第一手資料,從宏觀層次上精心提煉審計成果,為政府調整和優化經濟格局等投資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參考資料,保證政府財政資金能夠投向最具經濟、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并保證政府投資資金運用過程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