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長期股權投資新舊準則差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財政部首次于1998年6月24日制定和了《企業會計準則》,經過修訂后于2001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執行2005年,我國財政部加快了會計準則的制定進程,先后于2005年6月至9月間連續分四次了《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20項會計準則的征求意見稿,并就以前的16項具體會計準則進行全方面的修訂至2006年2月25日,財政部正式包括《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經修訂后的具體準則在內的38項具體會計準則,至此,我國會計準則得到進一步完善,標志著我國會計準則框架體系的基本建立
新準則中的第二號《企業會計準則——長期股權投資》和原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投資》,兩者相比,在內容的構成上有了較大變化
在原投資準則中,將投資定義為:企業為通過分配來增加財富,或謀求其他利益,而將其他資產讓渡給其他單位所獲得的另一項資產投資分類中包括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其中,長期投資包括長期債券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
新準則的名稱為《長期股權投資》,將長期股權投資作為一個獨立的分支,所規范的范圍僅限于長期股權投資,單獨形成新的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準則規范的權益性投資在范圍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對子公司投資;二是對合營企業投資;三是對聯營企業投資;四是企業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
除上述權益性投資以外,企業持有的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債權性投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進行處理
二、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確定的不同
原準則中規范了初始成本的定義,即取得投資時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但實際支付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發放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應作為應收項目單獨核算對于放棄非貨幣資產以債務重組而取得的資產以及采用權益法核算時初始成本的確定作出了說明
新準則對支付現金取得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分別作了相應規定其中,支付現金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仍沿用原準則的表述對于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屬于新增內容,新準則規定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新準則還增加了對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確定問題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長期股權投資所確定的初始成本另外對于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的作價有公允性要求
新準則中對于采用權益法核算時初始成本的確定,在原準則的基礎上作了較大修改原準則中規范投資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按一定期限平均攤銷,計入損益新準則不再確認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相應地取消了有關股權投資差額攤銷的規定
三、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上的變化
1.成本法與權益法的適用范圍
原準則規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采用權益法核算
在新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適用于兩種情況:一是對子公司投資,但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權益法調整二是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的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主要為兩類:對合營企業的投資和對聯營企業的投資
另外,在新準則中未予規范的長期股權投資(即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但在活躍市場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2.成本法與權益法的相關會計處理
成本法中新準則對于原準則的會計處理方法予以沿用
權益法中新準則較之原準則的會計處理有較大變化,體現在:
(1)引入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概念原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進行比較來判斷是否該計入當期損益調整成本等,而在新準則中則是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相比較
(2)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的處理新準則不再確認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相應地取消了有關股權投資差額攤銷的規定新準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時,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也不單獨確認差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時,其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3)投資損益的確認原投資準則要求按照應享有被投資單位賬面凈利潤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新準則要求考慮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對被投資單位凈利潤的影響進行調整后確認投資損益
關于應分擔被投資單位超額虧損的確認,原準則規定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新準則規定在長期股權投資的基礎上,還需要考慮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以及投資合同或協議的約定
3.長期股權投資減值
原準則中直接規范了長期投資減值問題而新準則關于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處理則是放在《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規范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當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值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在新舊準則中,這一會計處理方法基本相同
在新準則的規定中,資產減值的情形及處理問題規范的更為詳細,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的定義在原準則的基礎上作了修改原準則中規定資產減值計提的損失,如果長期投資的價值在今后又得以恢復,應在原已確認的投資損失的數額內轉回但新準則中規定投資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4.長期股權投資披露
在原準則中,強調的是在財務報告中要求披露與投資有關的事項新準則中,強調的是在財務報告附注中要求披露與長期股權投資有關的事項
四、新準則較之原準則的進步
通過新舊長期股權投資準則的差異比較,可以看到新準則對近年來在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新手段或新途徑,作了新的規范新準則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高度重視公允價值在會計計量中的運用不同計量屬性的優劣一直是會計界爭論的焦點但對公允價值的肯定和日益增多的運用也是不爭的事實公允價值能夠反映特定時點上資產或負債的實際價值,能夠反映資產預期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更符合資產的定義,比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所形成的會計信息更具相關性,也更符合資本保全概念和全面收益觀的要求新準則中,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可供出售投資的期末計價權益法下企業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份額的計算投資減值額的計量等,都在兼顧計量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加之充分披露公允價值確定方法等方面信息的要求,很好地解決了公允價值運用可能導致的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矛盾
二是以提高和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為最終目標和歸宿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會計準則制定的一個根本目標,也是衡量會計準則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新準則無論是在投資核算的出發點上,還是在會計計量屬性的運用上,都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所論及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具體原則和要求外,新準則對于權益法下股權投資差額攤銷的取締對子公司投資核算方法的調整等,也都可以有效地防止企業管理當局利用會計確認計量方面的漏洞隨意調節利潤和進行盈余管理,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